【摘 要】本文基于對我國養老護理員專業化水平的調查,發現我國養老護理員專業化水平極低,因此,加強對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專業化培訓非常必要。
【關鍵詞】老齡化;養老護理員;專業化培訓
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養老護理員的職業定義,養老護理員是指對老年人生活進行照料、護理的服務人員,且對其文化程度要求為初中畢業。如何通過對養老護理員的專業化培訓來提高其素質是問題關鍵所在。
一、養老護理員概述
養老護理員作為一種新興職業,在我國發展沒有多久。2002年2月11日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了《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對職業的定義、活動范圍、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和知識水平等方面都做了明確的規定,這標志著養老護理員在我國才正式成為一種職業。經過十來年的發展,我國養老護理員的隊伍不斷壯大,但相較于迅速增長的老年人口來說,供給滿足不了需求,且我國養老護理員的素質較低,不夠專業,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國養老護理服務的發展。
二、我國養老護理員培訓的供需現狀
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11年末,中國大陸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85億,占總人口的13.7%;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23億,占總人口的9.1%。來自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的余壽中有2/3的時間處于“帶病生存”狀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萬。預計到2015年,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這對我國的養老護理服務系統提出了嚴峻挑戰。目前,我國養老護理員有一百多萬,取得職業資格的僅有幾萬名,如果按照老人與護理員3:1的比例來推算,到2015年,全國需要約1000萬名養老護理員,缺口將近1000萬人。可見我國養老護理員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國養老護理員不僅存在數量上的巨大供需矛盾,而且養老護理員的素質亟待提高,現有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職業培訓少等一系列問題。
三、我國養老護理員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文化素質低,培訓難度大。當前我國養老護理員多來自社會底層民眾,包括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城市下崗工人等,文化素質低是這類人的一個突出特點。據相關調查,武漢市養老護理人員中,65.5%來自農村,北京市2003年對23所養老機構
474名養老護理員的調查顯示:高中學歷者占35%,初中學歷者占51.9%,小學和文盲者分別占8.0%和5.1%。正是由于這部分人文化素質低,所以他們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也增加了對他們培訓的難度。(2)待遇低,吸引不到高素質人才。養老護理員工資低一直是制約養老護理員隊伍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原因。從全國來看,養老護理員月工資低的僅有幾百元,高的也就兩三千元,平均工資一千多元。在大城市,這樣的收入只夠維持基本生活,這使得高素質的年輕人不愿從事這類職業。素質高的人越少,待遇越低;待遇越低,素質高的人越少,從而造成一種惡性循環。(3)培訓模式單一,專業化不夠。根據培訓責任主體、運行機制和運行條件的不同,可以把養老護理員培訓模式劃分為政府培訓模式、市場培訓模式、社會培訓模式和其他培訓模式幾種基本類型。在養老服務發展相對完善的國家,這幾種培訓模式所占的比例都是相當的。而我國當前的情況是,政府培訓模式占主導,另外三種模式所占的比重非常小。這就造成培訓模式單一,培訓市場缺乏有效競爭。另外,我國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內容大都集中于基本護理技能的培訓,缺乏職業道德和心理護理方面的培訓,培訓的專業化程度不夠。
四、促進我國養老護理員專業化培訓發展的對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首先,加緊落實政府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其次,增加政府對養老服務事業的投入;再次,對養老護理員實行免費培訓。(2)完善《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當前的這一標準缺乏強制性,對養老機構的約束作用并不大,不能有效督促各養老機構加強對養老護理員的培訓。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標準也要根據職業的變化作適當的修改。(3)拓寬培訓渠道,發展多種培訓模式。為適應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需要,應發展多種培訓渠道,而不是僅僅依靠政府。要讓養老護理員的培訓從公益性質向市場化和社會化運作方向發展。(4)加強監督管理。對于各類養老機構和培訓機構,政府應加強監督管理,尤其要加強對養老護理員專業化培訓工作的監管。只有監管到位,養老護理員培訓工作才能順利進行,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制度才能落實。
參 考 文 獻
[1]陳卓頤,陳偉然.我國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2)
[2]陳卓頤,黃巖松,羅志安.關于提高養老照護從業人員素質的思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
[3]彭紅燕,劉友華,鄧荊云.武漢市養老服務機構護理人員調查與思考[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