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化學實驗激發和培養農村中學生學習化學興趣,旨在針對農村初中生的學習實際,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研究總結出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能通過培養形成其終身受用的學習習慣。結合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筆者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下面筆者談幾點在探索中的做法。
一、利用生活中的實驗常識,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歷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農村中學的學生起點低,學習興趣不高,一旦老師提出問題,大多數學生只會低下頭,有時教師只好自問自答,課堂氣氛不活躍。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研究發現利用生活常識設計啟發性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每次學生的第一堂化學課,筆者都會使出渾身解數,從身邊的物質——水、空氣、食物,到生活中鐵生銹、水滅火等現象,再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納米高新材料,從諾貝爾獻身炸藥研制到美國總統胡佛利用中國工人淘金后的尾沙提取黃金致富的故事,再借助神奇的化學實驗,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化學世界,感受化學的魅力,感受化學在生活中的妙用。例如在滬教版第一章教學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燒不著的手帕”“會游泳的雞蛋”等趣味實驗外,筆者又增加了“魔棒點燈”“水中生火”“硫酸銅晶體的展示”等實驗,讓學生充分感覺到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多姿多彩,這些有趣的現象和生動的實例自然能激發農村中學生的好奇心,充分利用學生初學化學的獵奇心理和亢奮點,激發學生探究化學知識的強烈愿望,為“萬里長征”的開始踩下堅實的第一步。
二、做好演示實驗,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激勵學生自己親手實驗,即使是演示實驗,老師的任務也是引導、協助和點撥。要鼓勵同學之間、同學老師之間的實驗協作。例如,學習催化劑時,為了讓學生能清楚并深刻地理解這一概念,筆者這樣安排實驗:找幾個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上來幫忙,取三支試管,前兩支放入適量(等量)的氯酸鉀(編號為A、B),第三支放入二氧化錳(編號為C),在試管口各放一帶火星的木條,同時加熱一段時間后,只撤掉加熱A的酒精燈(此時木條沒變化),B試管繼續加熱到固體熔化(此時木條燃燒),這時再向A試管中加入二氧化錳,再用酒精燈稍一加熱,木條燃燒了,由于實驗的條理清晰,現象明顯,針對性極強,突破了催化劑這個教學難點。課堂上除了演示規范的實驗操作讓學生模仿外,還要將操作要點以“口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如往試管里裝入粉末狀藥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使用膠頭滴管應“捏頭趕空氣、放手吸試劑、懸空滴液體、管口勿觸壁”。實驗時教師還應適時地提醒學生注意某種現象,事后加以分析,使學生對實驗結論理解透徹,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三、發揮化學實驗的探究功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新課程的教材為探究實驗創造了條件,使課程實施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實踐。例如,探究人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中的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對于二氧化碳的實驗筆者改用一根玻璃管直接向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吹氣,再用洗耳球向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鼓氣,前者石灰水變渾濁了,而后者現象不明顯,一目了然地證明了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經過學生實驗探究,學生得出的結論比按部就班的實驗得出的要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像這樣的探究性實驗,可讓學生在一種自主、探究的氣氛中進行,增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開展探究性實驗,可以讓學生學會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探索未知,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并使其得到拓展和延伸。
四、開發課外小實驗,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開展化學興趣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做一些與課本知識緊密相關的具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創造性的化學實驗。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親身感受化學知識的作用。如,要求學生調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嗎?”“請問問你們父母,在他們當學生的年代,這條河是不是像現在這樣臟?!弊寣W生利用家庭廚房里現有的物品進行實驗、觀察。如,觀察沒擦干凈的鐵鍋、菜刀表面留下的銹斑;用久的熱水瓶膽和燒水壺內沉積的水垢;燈泡和燈管里充的是什么氣體?再如,我區隔壁火電廠是以煤為燃料,煤里如果含有超標的硫,燃燒后產生二氧化硫,會不會污染空氣?怎么樣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俗話說“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痹诮虒W中注意引導學生關心身邊的事物,觀察和探究身邊的常見現象,從中發現問題、解釋問題,不斷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在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學中,只要我們教師懷著強烈的責任感,注意探索實驗教學的規律,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優勢,通過化學實驗拉近學生與化學學科間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性,同時也體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使農村化學教學呈現新的局面。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