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曾經是村里出的第一個大學生,被老師和同學預言前途無量。然而,他卻在大學畢業后放棄工作,窩在家里做“宅男”,最終因不愿做飯吃而活活餓死。
王小林的老家在湖北十堰市鄖縣楊溪鋪鎮劉灣村,他自小就非常聰明,自打上小學開始,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并在一次數學競賽中榮獲全縣第三名。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他一直擔任班長,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后又以優異成績考入重點中學。他的中學語文老師回憶說:“這孩子很聽話,學習也很用功,尤其寫得一手好鋼筆字,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就是這樣一名“好學生”,卻在高三時漸漸染上了網癮,經常夜不歸宿。雖然班主任多次對他“訓誡”,他也表示要“痛改前非,一定考上名牌大學”,但轉眼間又偷偷去了網吧。
1991年高考后,王小林勉強考入鄖陽師專,畢業后不滿意“大專文憑”,又考入荊州師范學院繼續就讀。其間,因家境貧困,王小林的姐姐盡管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但為了供他讀書,也主動輟學了。在他讀大二那年,父親去世,家人為了不讓他分散精力,很長一段時間都瞞著他。
大學畢業后,王小林被分配到鄖縣一所中專學校教書。他因不滿學校的安排,沒過多久就不辭而別回到老家。他在家從不幫母親干農活,有一次還因不滿母親“指派”,而與母親發生爭吵,并將母親打成骨折。至此,母親對他徹底失望,一氣之下就搬到了女兒家去住,一住就是14年。
家里就剩下王小林一個人,他從此過上了無人管束的“自由生活”,既不外出找工作,也懶得去地里干活,成天在巷道游蕩閑逛。餓了也不做飯,就去別人家菜地里拔點生菜充饑。姐姐不放心,隔段時間就去看他,每次都給他帶許多吃的。當吃完姐姐帶的東西后,他仍然繼續以生菜充饑。有時親友見他可憐給他些錢,他就買些方便面勉強維持一些日子。
在村民眼中,王小林就像野人一樣,從不在床上睡覺,夏天睡在一塊木板上,冬天就睡在大衣柜里。實在餓得不行了,他就碰上什么吃什么:還沒成熟的果子,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就連紅薯葉也是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許多人出于關心,勸他外出找份工作養活自己,他不但不領情,還反唇相譏:“我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而你們都是受累的命,誰有我活得瀟灑自在?我就是當代的活濟公!”當有人問及他作為一個大學生,為什么不用一己之力報效國家時,他還振振有詞:“我之所以不去找工作,是為了將自己的崗位讓給更需要的人,我是在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
有人認為王小林患有精神病,但村民們都不認可:“他說話清楚,一般人根本說不過他,打牌下棋像模像樣,根本沒有精神病的任何癥狀。”村干部也認為:“王小林和人們談論時事政治時,不僅思路清晰,有板有眼,而且旁征博引,有理有據,根本看不出他有什么病。”
作為王小林的啟蒙老師,劉老師經常去看望他,并開導他應該自食其力。但他不為所動,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2012年3月5日,劉老師又去看望王小林,知道他喜歡抽煙,就遞給他一支。此時的王小林長發齊肩,又黑又瘦,在謝過老師后說:“我感覺這樣很好,老師您不用為我擔心。”
當3月13日劉老師再次去看望王小林時,只見他趴在床上,四肢僵硬。劉老師趕緊喊人進屋查看,發現王小林已經沒有呼吸了。大家惋惜道:“好些天沒見他出門找東西吃,他是活活餓死的。”
對于王小林的死,他的姐姐痛不欲生:“我不知道弟弟從學校和社會上受到了什么教育,只知道他最后是被自個兒害死的。原本他應該有個好前途,卻偏偏要去做什么‘宅男’,結果連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如果有來世的話,我不希望他有多大出息,只希望他能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
(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