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簡陽的石盤鋪,一度有“東大路名鋪”之稱。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稱這里為“小桃源”;明代狀元楊升庵也有詩褒揚:“向夕涼風起,人馬俱歡聲。不用燃雙炬,天高秋月明。”石盤鋪的文風堆、鐵燈桿、題名塔、余發齋故居、傅樵村舊地等眾多文化遺存,足以說明這里曾經有過的輝煌。石盤鋪在鼎盛時期,每年都要舉行若干活動,尤以天燈會最具規模和影響。
石盤鋪的天燈會,從每年的正月初九開始,至正月十六結束。節日期間張燈結彩,萬商云集,人頭攢動。點天燈的民俗,四川各地都有,把它辦成一個年年都有的固定節日,且時間長達7天,在四川還是很少見的。關于石盤鋪天燈會的起源,民間有不同說法。
一種說法是為了紀念一位女性。很久以前,鎮上有婆媳二人靠幫人做針線活為生。有一次婆婆病了,媳婦為了給老人治病,上山采藥,不幸跌落懸崖身亡。婆婆終日啼哭,雙目幾近失明。已身處幽冥的兒媳,每晚化作一盞明燈,高懸于舊家屋前,以便婆婆進出時不致迷路。天燈會的緣起,最初是為了紀念這位孝順的兒媳,后來才逐步演化成民眾祈福。
另一說法是出于經營目的。石盤鋪位于當年的官道東大路,上接龍泉驛,下通石橋鋪。為了繁榮地方,東大路上的集鎮各出奇招,激烈競爭。石盤鋪舉辦的天燈會,形式新穎,極富吸引力。別的集鎮還沉睡在殘冬的寒意中,石盤鋪早已熱鬧起來。據說當地人又把天燈會叫做“開鋪”。開鋪之后,大地回暖,春和景明,東大路上的旅客流量顯著增多。“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行人、商賈、腳夫和郵差等給石盤帶來了興盛。
舉辦天燈會,有專門的天燈隊,形式隆重,管理嚴格。天燈隊由7人組成,成員由民間推選,條件苛刻,不僅要求身強體壯,更要求人品好,有善心和奉獻精神。天燈會期間,他們統一著黃衣黃褲,不論出現在哪里,都受人尊敬,甚至連他們的家人,也跟著沾光被人高看。
天燈隊的首要責任是挑選美觀耐用的杉木或松木做燈桿。燈桿高15到20米,通體筆直,材質較輕,易于砍伐和搬運。這類樹附近一帶只有龍泉山上才有。頭年臘月間,農事稍閑,天燈隊便進山挑樹。這是一項艱苦的體力活兒,山高林密,路陡難行。為了挑到合意的樹,天燈隊成員有時需要好幾天時間。選中了樹,還要征得主人同意。樹主認為這是積公德,一般不會阻攔。砍伐前,隊員先在樹上系一紅布條,領頭者下跪,向山神稟報砍樹目的,祈求砍伐順利。接下來,由誰指揮,由誰執斧,由誰管理抬杠繩索等事項,都分工嚴密,不能亂套。
樹運到鎮上,不能立刻落地,得先“迎樹”。喧天鑼鼓中,先由金童玉女給樹披紅掛彩,舞龍隊和舞獅隊繞樹舞蹈。直到南華宮戲臺前響起鞭炮聲,眾隊員在領頭者的吆喝下,才將樹緩緩放下。擱放的位置早有規劃,一經著地,直到立桿那天,都不許閑雜人員靠近,特別要防止牲畜的冒犯。為此得專門安排人員在現場晝夜看護。
正月初九這天,其他地方過年的氣氛已經淡了,石盤鋪的年味卻越來越濃。一大清早,南華宮門前就人潮涌動。外地商販、跑江湖的三教九流,紛紛搶占最佳位置。賣傳統小吃的店子里,擠滿了操南腔北調的各路人馬。
立燈桿的地方更是熱鬧。石匠們嘴里哈著熱氣,叮叮當當地敲擊鏨子,在石頭上鑿孔。孔深尺許,用于立桿。木匠用斧頭將燈桿打整得平平順順,等距離綁上7條紅布。再將3根長約兩米的短木,用半榫方式等角度固定在頂部,交叉成6根支架,用于懸掛花燈。燈桿還要用紅漆繪上簡單的圖案。固定燈桿的粗麻繩由婦女們無償提供。燈的制作更講究。掛于燈桿頂端的華蓋大宮燈,呈立柱四方形,燈罩上繪“龍鳳呈祥”等圖案。其余的圓形花燈,內置油壺,外糊半透明油紙。花燈架子用篾條扎成,兩側有扣,方便穿繩。有蓋子的土陶油壺為餅形,胎質薄而輕巧,油嘴朝上,燈芯從中穿出。油壺要纖塵不染,事前總有幾個衣著整潔的婦女,虔誠而細心地用草紙或廢棉紗擦拭。點燈要耗費大量清油。從臘月初一開始,南華宮門外就放置一個募捐油缸。若募捐來的清油不夠,由南華宮貼補;用不完的,也歸南華宮所有。
當酉時來臨,天色漸暗,隆重的“請火”儀式開始。
燈桿早已高高豎立在南華宮外。桿頂的短木,兩端系有繩套,可上下拉動。穩固燈桿的長繩,系在鍥入地面的木樁上。燈桿四周擠滿人群,大家都相信親眼看見天燈升起,能帶來好運,即便久臥難起的病人,也會由家屬或扶或抬,硬撐著到現場觀看點燈儀式。
天燈菩薩供奉在南華宮內。菩薩坐像前,站立著神情肅穆的天燈隊員,隊員身后是49名金童玉女,他們由當地推選出來,手持宮燈和花燈。從南華宮到燈桿處有一通道,依次站立著鎮長、袍哥舵把子及當地的社會名流。宮燈和花燈點亮后,金童玉女在前,天燈隊在后,緩緩步出南華宮門,穿過通道,由鎮長、袍哥舵把子和名流們護送,走向場地中央。
全場屏氣凝神,寂靜無聲。
天燈隊員接過金童玉女手上的燈,按順序懸掛。隨著司儀的一聲口令,在緩緩上升的宮燈引領下,6串花燈(每串8盞)隨之冉冉升起。宮燈接近桿頂,司儀又一聲口令,長繩停止拉動。此時,49盞天燈,高懸夜空,熠熠生輝,光耀數里。“咚咚、咚咚、咚咚咚”鼓聲震蕩,鞭炮齊鳴,歡聲雷動。天燈一經點亮,要確保晝夜不熄。但燈內儲油有限,因此天燈隊須隨時觀察,及時添加燈油。
天燈會為何掛49盞燈,又為何分為6串、每串8盞?據說其中大有深意。6表示順,8表示發,9表示長遠。花燈圍成圓形,又表達圓滿之意。6串花燈加宮燈,數字為7,表示北斗七星的中心位置在石盤鋪,操控四季,左右乾坤,吉上加吉。這與石盤人希望“獨領風騷”的理想正相吻合。
每年天燈會期間,都會有一些草臺戲班子趕來。名氣大的戲班子,由當地會首或有錢人包了。實力不濟的,則自己搭臺,自己吆喝,戲票價格低許多,但也有不少觀眾。總而言之,在天燈會期間,南華宮、禹王宮等四大戲臺上,鑼鼓絲弦晝夜不歇。販賣小百貨和山貨的商販,分別在場頭場尾和幾大廟宇外圍,搭起長長的棚子。所有旅店人滿為患。飯館、酒館、鴉片煙館、賭館晝夜營業。農事未興,閑暇有余,方圓數十里的民眾,都會涌向石盤鋪玩耍看熱鬧。
正月十六早上,舉行熄燈儀式。場面雖不如點燈熱鬧,但大家高興了7天7夜,感情上不舍,不少人仍一大早趕到南華宮為天燈送行。天燈從高空徐徐下降。金童玉女們接過燈,順著7天前走過的通道,緩緩進入南華宮。等住持誦經后,再把尚未熄滅的天燈,依次擺放在天燈菩薩坐像前。儀式完畢,南華宮大門隨即關閉。
天燈會至此結束。但送燈者和觀燈者仍興奮不已,仿佛那充滿希望的天燈,依然點亮在他們心里。(責編: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