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軼珊
省森工柴河林業局初級中學教師,中教一級。全國中學語文優秀教師、國家級綜合實踐先進個人,黑龍江省語文教學先進個人、省網絡教研先進個人,《父母的心》一課在省第三屆課堂教學評析活動中獲特等獎,作為縣域級優秀人才受到省政府表彰,森工總局骨干教師、森工系統中學語文教學能手、森工系統模范教師、森工總局課改先進個人。
老師,您是美麗的山百合,大山里靜靜地開放,芬芳了整個山谷,潔凈在我們的心上。
—— 一位學生的描述
這位在學生們眼里像百合花一樣美麗的教師,就是森工總局柴河林業局初級中學的高軼珊老師。每一位和她接觸過的孩子都為來自她心靈的柔風細雨而感動、自豪;每一位與她共事過的教師,都為來自她忘我的工作熱情和堅實的工作韌勁而欽佩不已;每一位跟她相處過的家長都為來自她“潤物細無聲”般的教誨而嘖嘖稱贊。
就這樣,在大山深處,在林區這片圣潔的土地上,她靜靜地“開放”了整整20個春秋,將自己的青春和歲月化作了滴滴雨露,澆灌著稚嫩的幼苗,使他們茁壯成長。
“我有兩個心房,一個裝的是良心,一個裝的是愛心。我捫心自問時,問的是良心,傾情付出時,灑的是愛心。”
這是高老師常說的一句話,的確,教師是一個良心活,但僅有良心是不夠的,教育更需要愛心。每一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朵美麗的花,他們需要用愛心去澆灌,才能綻放出最美的花瓣。尤其是林區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愛,大山給了他們純樸的性格,但也阻擋了他們求知的夢想。
孫健鵬一個憨厚的大男孩,為了找到他,高老師整整找了一天,去頭道林場的車壞在了半路,高老師在荒蕪一人的山路上整整走了4個小時,幾經周折到達了他的家里,說明來意,他媽媽告訴老師:孩子去山上放羊了,不能再上學了,他的爸爸剛做了腎摘除手術,沒有了勞動能力,而母親又因為腰間盤突出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孫建鵬成了家里唯一的勞動力。看著躺在床上的父親,看著滿眼含淚的母親,高老師決定留下來見見這個孩子。1個小時后,孫建鵬回來了,聽了母親的介紹后,懂事的他什么都沒有說,但是一直流淚的雙眼讓高老師明白了孩子的心,她決定無論如何也必須幫助這個家庭擺脫困境,而孩子又是他們唯一的希望。在高老師的耐心勸導下,家長同意老師將孫建鵬帶到山下上學,于是孫建鵬成了高老師班一個特殊的學生(吃住在高老師家)。休息日,高老師帶他到商場從里到外的換了一遍,孩子在她的家一住就是一個學期。第二學期,父親的病好后,高老師又給孫建鵬的母親在山下租了一個房子,找了一個臨時工的活,一家人又生活在一起了。特殊的家庭也讓這個孩子特別的懂事,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去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某政法大學,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從不輕易落淚的孫建鵬抱著高老師哭了很久,那眼淚中除了高興,更多的是感激。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楊澤成的父親因為車禍而逃逸,媽媽帶著他四處躲債,經常不能來上學;從小就不知道母親在哪里的王飛翔,爸爸酗酒后還經常打他,因父母的傳統觀念而被迫輟學的段婷……這些孩子都是高老師一個個從大山里找來,一個個送進學校,一個個被她像母親一樣關愛而成長起來的。孩子們一點點長大了,當家長們感激她時,她總是說:我只是路邊一株清雅的山百合,做的這些,不是為了取悅路邊偶然路過的行人,只是為了校園里那一張張開心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的成長變化,看著他們變得懂事成熟,那是一種特有的人生享受。在快樂的享受中,她也在收獲著,連續多年獲局模范班主任,并獲森工總局模范教師稱號。
“要做學習型、研究型的教師,這是優秀教師永葆活力的妙方。”
高老師的課堂是充滿魅力的課堂,在她的課堂上,你總能被她活力四射的課堂氛圍所吸引,被她獨特的教學魅力所折服。而每次問及原因時,她總是說:其實自己很笨,是學習與鉆研讓她有了這個永葆活力的秘方。
自1992年踏上這片熱土,年輕的她工作積極負責,為人謙虛進取,贏得了學生的愛戴,領導同事的贊揚,并很快使她成為教育骨干。然而,潛存于思想深處的那份緊迫感、危機意識卻不時撞擊著她的思緒,面對學生期待的目光,她卻常常深感知識的日漸陳舊、僵化,究竟該怎樣教?究竟應如何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正在這時,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來臨了,她幸運地坐上了第一班車,改革中她一方面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另一方面進行業務理論學習,如饑似渴地閱讀教學刊物,聯系實際地吸收,虛心向其他同志請教,不斷探索實踐,練就了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功,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課堂教學也有了很大的變化。2003年她嘗試用“讀悟法”進行的語文閱讀教學有了很大的成效,她教的班級的語文成績一躍為全校第一。同時,代表森工總局參加了黑龍江省語文賽課活動,他做的《父母的心》一課獲特等獎,教學實錄發表在《黑龍江教育》上。在小小的山區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我想臺灣作家林清玄《心田上的百合花開》中的幾句話最能為我們揭開答案:“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成的淚滴。”高老師因為她的奮進而變得優秀,也因為優秀而永遠保持優秀教師的活力。
“相信我們,我們走的路是對的……”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如何讓課堂更有效、怎樣讓課堂實效、進而達到高效,這是時代發展中擺在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另一個課題,高老師又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和賈興麗校長一起進行了新一輪的課堂教學實踐改革。作為課改的第一個實施者,這是課改初期高老師和家長們說的最多的話。課改對于一個偏遠的林業局來說是一次不小的轟動,家長們擔心,領導們質疑,老師們的不接受讓課改舉步維艱,但她堅信只有打破傳統的觀念,林區的教育才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林區的孩子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于是作為教研主任的她和校長一起頂住重重壓力,一頭扎進教室里,每天堅持聽課4節,然后總結經驗,找方法,教案改革——備課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教學管理改革,一步一步地開始實施,為了更好地促進改革的進行,她還先后兩次到杜郎口中學學習,并把學習的心得體會向全校教師做匯報。
經過兩年的摸索,終于總結出了適合林區教學發展的“雙主互動”課堂教學模式,作為課改的指導者和實踐者,親歷了改革給林區教學帶來的變化,品嘗到了課改帶來的成功的喜悅,這項改革已在森工總局立項,并在2011年1月森工系統業務校長和教導主任主任培訓會上進行交流學習。課改還在路上,她仍在繼續努力。
“做高老師的學生是幸福的”
這是家長們的評價,確實,做他的學生真的很幸福,當很多老師在領著學生做卷子、背課文的時候,她卻在領著學生辦《班級日報》,每天把其中的一節自習課改為活動課,把語文課上到了校園里,演講比賽、誦讀比賽、讀書匯報會……她的班級里每天都有活動,“無聲日”“互助日”“衛生清潔日”……每天都有新花樣,學生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然而令很多老師驚訝的是,她們班的成績在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在增強,成為全校第一個自主管理示范班。一次高老師去省里學習半個月,班級學生主動提出不用代課帶班老師,兩個星期的文明班級都被評上了,而且在緊接著的期末考試中語文成績仍然遙遙領先。很多老師問其原因,高老師總是笑著說:教育的魅力不在于傳授,而在于喚醒。做高老師的學生是幸福的,每一屆的學生,在初中3年里,高老師都要帶領他們走遍柴河的山山水水,她說過:只有了解家鄉,才會愛上她,一個人只有愛家鄉了,才會愛國,不是嗎?細細想來真還有一定的道理,我知道,這也是在喚醒!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吧。
20年里,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在笑與淚的融合中,在收獲成功的同時,一種責任感也悄悄壓上高軼珊的肩頭,高說:為了大山里這些孩子純真的笑臉,為了自己鐘愛的這方熱土,她愿意接受更新的挑戰,不斷充電,讓自身的陽光更加燦爛!讓這片美麗的山谷永遠百合飄香!
E-mail:lili79928@163.com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