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鄉鎮工作多年,和村官經常打交道,也曾掛職過村官。我認為,要當好村官應抓住以下五個要點。
首先,要以身作則,遵紀守法,嚴格執行政策。從我接觸的村子來看,那些長期穩定、有所建樹的村,村兩委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都是素質較高、原則性較強、村民比較滿意的。而那些個性較隨便、我行我索的村干部,則往往因為土地、財務問題導致村民上訪,甚至被迫下臺。我曾認識的一個村官,為貪小便宜,利用職務便利,賣荒山,賣河灘,最后導致村民搶占、強賣集體資源,結果他只好上臺。所以,新村官應學習國家政策,特別是涉及三農的政策,在村財務、土地、宅基、計生等重大問題上,要健全規章,以身作則,避免做出違背政策的事情。
其次,要了解村情,統籌決策,不可顧此失彼.新村官上任,大多想干一番事業、有所作為,這是好事,但切忌盲目行事。村官工作千頭萬緒,上接政府部門,下對各家各戶,加上村莊大多基礎薄弱,工作不可能面而俱到。這就要求村官要善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握全局,抓住關鍵,解決主要矛盾;要堅持村民自治原則,多與村民商量,多向先進村取經,把握村情。借助好政策順勢發展。不要盲目跟風,不可貪大喜功。有的村干部熱衷于轟動效應,急功近利,為了創辦項目,盲目出售機動地,導致村民責任田大幅減少,變相加重村民負擔,致使村民鬧事上訪。因為賣出去的地很難再收回,創辦的項目也因經營不善最終倒閉,搞得積重難返,好心辦了壞事。切記:開拓進取絕不是脫離實際的蠻干,只有因地制宜,把握時機,適時順勢,才是真正的作為。
其三,要搞好新舊銜接,注意工作的連續性。新村官上任必然而臨與老村官、老班子的對接協調問題,這些人都曾經為村里做過不少工作,在村里有相當的影響。做好新老班子對接,搞好與他們的關系,是新村官開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新村官應尊重老同志,多征求他們對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發揮他們的余熱,切不可剛剛上任就輕易無原則地對老班子揭短,更不能全盤否定,避免他們由失落演變為對立。
其四,多與上級和有經驗的同志溝通。鄉鎮干部,尤其是鄉鎮的老同志,有著豐富的鄉村工作經驗,不少人對各村村情和人際關系了如指掌,加上他們參加上級會議比較多,對聞家政策比較了解,是新村官的良師益友。2000年,山東省鄒城市撤并鄉鎮,我們相鄰的兩個鄉鎮合并后發現,村級班子及工作差距很大,南邊的鄉鎮村級班子及工作毖本上都很好,而北邊鄉鎮的村級班子不少癱瘓,工作極為被動。原來,南邊鄉鎮分管組織的黨委副書記和負責村班子建設的組織委員,都是在該鎮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們熟悉各村情況,人員搭配得當。而北邊的鄉鎮,無論黨委書記還是組織委員都頻繁提拔更換,剛熟悉了各村的人和事就被調走,影響了村兩委班子建沒的質量。顯然,老干部的閱歷是新村官所缺乏的寶貴財富。因此,新村官在開展工作過程中,多向鄉鎮的老同志請教,是非常必要的。
其五,搞好知識與村情的結合。新村官,特別是大學生村官有高學歷,與老村官相比,最顯著的優勢在于知識豐富,但對村情和工作的生疏是他們的弱點。知識使新村官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鄉村,對村情的生疏又使他們的工作有些隔靴撓癢,力不從心。新村官必須將知識著力點放在農村,盡快熟悉農村、熟悉鄉親,將自己變成一個地道的村民,和所有村民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將自己的知識變成生產力,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