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村官對話
一天晚上,我想抓住一些不和諧因素與村干部進行對話,促使我們的各項工作任務真正落到實處。“有話當面講,意見當面提。”我的開場白引起了反響。
村委主任說:“不論是對村干部、黨員,還是對村民,我們都要這樣說。”一位支委委員說:“我們不僅要說,還要帶頭這樣做。”“我認為,要改善村兩委關系,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就要加強聯系與溝通,建立健全各種機制,實行征求意見、議事決策:任務分解、組織實施、公開承諾、考評獎懲的‘六步工作法’,使村黨支部和其他各類組織、各支隊伍協調運轉,這樣才能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我總結說。
與村干部單獨對話中,我與村委主任對話最多,也體現了有話當面講、意見當面提的工作原則。
有一次,我問他幾個問題。
問:村民說你一枝獨秀,稱你為老板村官,你怎么看?
答:前幾年,我在外地賺了一些錢。咱村資源不多,村民主要靠傳統農業和外出打工養家糊口,如果村民都能賺到錢,我會很高興。
問:你回來當村委主任,真正是想帶領村民致富嗎?
答:是的。換屆時,村民覺得我能帶領大家致富,所以,紛紛要求我回來競選村委主任。可是,現在咱村是一個“空殼村”,連正常運轉都困難,暫時還談不上做什么事情。
問:目前,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答:首先是整修村部,咱村村部設在廢棄的學校內,破爛不堪,無法辦公。整修完村部后,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與村民對話
為調動村民進行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駐村伊始,我走訪了全村每戶村民,與村民進行了首次對話。可是,我認為,這樣的走訪有意義,但意義不大。說它有意義,是可以跟村民見個面,知道村民家“房子怎樣”“住在哪里”等。說它意義不大,是因為村民很客氣,對話的內容十分有限。
對此,我選擇了50多戶有代表性的村民進行走訪。有一次,一位村民向我提出了意見。
村民:有的村干部已經10年沒來過我家了。
我:怎么會這樣?咱村150戶人家,我已經要求村干部上個月對近年來沒有走訪的農戶都走訪一遍。
村民:你定的標準太高了,有的村干部從來沒到過我家。
我:我覺得標準有點低,不走訪,不溝通,怎么知道大家想什么,并了解大家的訴求呢?
村民:有的村干部只顧自己富,不管村民苦。
我:你說詳細點。
村民:……
還有一次,一位村民揚言要組織村民上訪,告村委主任。
村民:他有7條罪狀。
我:有些是誤解了,有些是我們工作沒做到位,你誤會了。我是從三明市司法局來的,你要相信我們會依法辦事。
村民:我相信你,那你準備怎么辦?
我:我們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復。不過你也要答應我的要求,就是從今以后要做到有話當面講,意見當面提。
村民:我答應你。
經過講法律、講政策、講利害,一場可能引起集體上訪的事件終于平息了。
與自己對話
一天;孔子與捉蟬人對話的故事吸引了我。
孔子帶著一群學生在涼亭歇息,他看見一位老人拿竹竿捉蟬的技巧出神入化。孔子上前問:“您捉蟬的本領真高明,有何秘訣?”老人說:“蟬是很機警的昆蟲,一有動靜就會飛走。因此,要先練習拿竹竿時能聞風不動,甚至在竹竿上放2粒彈珠也不會掉下來,就可以開始提蟬了。如果練到5粒珠子不掉下來,捉蟬就像伸手拿東西一樣容易。我捉蟬的時候,一心一意,眼睛只看蟬的翅膀,能夠練到這地步,還怕捉不到蟬嗎?”孔子聽了頻頻點頭,并轉頭對學生說:“聽明白了嗎?只有鍥而不舍,一心一意,才能把本領練到出神入化。”
我想,如果一名村官對構建和諧村莊能做到鍥而不舍,還怕理不清構建和諧村莊的思路嗎?這是與自己對話。
對話是千群關系的黏合劑,在許多情況下,干群對話是必要的,但往往處于不對稱狀態。我提倡并踐行的村官與村官對話、村官與村民對話、村官與自己對話是零距離的。我認為,構建和諧村莊離不開實實在在的對話。因為只有傾聽各方呼聲,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才能真正做到匯民意、聚民心、思民困、成民事。構建和諧,從對話開始,就是在構建和諧村莊實踐中,對全村進行最廣泛、最持久的對話。同時,不能只有一時的對話,要把它貫穿于構建和諧全過程,也不能只是一屆的對話,不管哪一屆村兩委都要開展相關的對話活動,并始終著眼于構建和諧村莊。
與村官對話、與村民對話是外向型的,與自己對話,是內向型的。有人認為與自己對話較復雜,我則認為很簡單,就是寫駐村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