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稱霸以后氣勢更盛,聯(lián)合秦國出兵討伐附屬楚的鄭國。鄭國是如何將這次危機順利度過的?請看本期《智退秦師》。
1.城濮一戰(zhàn)以后,晉國成了霸主,氣勢更盛。公元前631年,晉文公率領(lǐng)九國諸侯的軍隊,出兵討伐已依附楚國的許國。鄭文公也跟著一起去。
2.一路上,鄭文公再三考慮,覺得應(yīng)該和有親戚關(guān)系的楚國恢復(fù)邦交,留個后路。上卿叔詹是個很有見識的人,聽文公說出自己的心事,搖著手連聲說:“使不得!”鄭文公卻當(dāng)作耳邊風(fēng),理也不理。
3.晉文公伐許勝利,班師回國,在途中聽說鄭文公中途折回,還暗地里寫信和楚國通好,不禁大怒。
4.晉文公對趙衰說:“當(dāng)初我們在外流亡的時候,曹、衛(wèi)、鄭三國對我們一點禮貌也沒有。曹、衛(wèi)已經(jīng)受到懲罰,鄭仇還沒有報。我回去非踏平鄭國不可!”趙衰卻婉言勸阻。
5.晉文公聽了趙衰的話,暫且將怒氣壓下。兩年以后,文公又要會合秦等諸侯去伐鄭。
6.晉文公領(lǐng)著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鄭國來,暗地里拿定主意,將來要扶助鄭文公的庶弟——公子蘭當(dāng)鄭國的國君。
7.鄭文公慌了手腳,忙召集大臣商量對策。叔詹說:“秦、晉合兵,聲勢很大。要是派一舌辯之士去勸秦國退兵,單剩下晉軍就好對付了。”鄭文公問:“派誰去呢?”
8.晉將佚之狐說:“考城人燭武,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鄭文公再問:“他可以當(dāng)此重任嗎?”叔詹點點頭,鄭文公忙派人去請燭武上朝。
9.燭武行了拜見禮。鄭文公對他說:“現(xiàn)在國家有難,我想請你出城去見秦伯,勸他退兵。老先生能辛苦一趟嗎?”燭武道:“我才疏學(xué)淺,少壯時不能立點功勞,如今老了,更不中用了。”
10.鄭文公歉疚地說:“我沒能及早重用你,現(xiàn)在局勢危急了才找你幫忙,都是我的過錯。可是鄭國亡了,對你也不利啊!現(xiàn)封你為亞卿,請老先生一行。”
11.燭武領(lǐng)了命,趁著夜色向秦營走去。秦兵見是個老頭,也不去為難他,可就是不讓他進去。燭武便大哭起來。
12.秦穆公聽到了,就吩咐衛(wèi)兵把燭武帶進來,問他在外痛哭所為何事。燭武抹去眼淚,回道:“我哭鄭國快要亡國了!”穆公奇怪起來。
13.燭武道:“我還替秦國哭呢!”穆公生氣了:“秦國有什么可哭的?”燭武不慌不忙說:“秦、晉合兵,如果鄭亡而有益于秦,老臣自然無話可說。可是按現(xiàn)在形勢看,貴國得不到絲毫好處。”
14.穆公聽他說得有理,靜心聽著。燭武繼續(xù)說:“你幫晉惠公即位,又賣糧食救濟晉國的災(zāi)荒,可晉國又有什么報答的呢?這且不說,今日晉滅鄭,明天誰能保證它不會侵犯貴國呢?”
15.秦穆公聽了,不住地點頭道:“你說的話對!說得對!”百里奚在一旁提醒穆公:“他顯然在離間秦、晉。主公不能上當(dāng)!”燭武繼續(xù)說:“要是貴國能答應(yīng)我們講和,敝國就棄楚降秦。”穆公大喜,便和他歃血為盟。
16.穆公還派了杞子、逢孫、楊孫三員副將,率領(lǐng)兩千人馬留在鄭國,幫助駐防。他自己帶著大軍悄悄回國,卻沒通知晉軍。
17.消息傳到晉營,文公大怒。當(dāng)下分出一半兵馬,來到新鄭東門外,繼續(xù)攻鄭。
18.鄭文公剛松了一口氣,又緊張起來,對燭武道:“幸虧你把秦兵說退了,可是晉軍仍在攻城,怎么辦呢?”
19.燭武沉吟了一會,說:“聽說公子蘭很得晉侯的信任。如果我們派人迎他回國,向晉求和,我想晉侯一定會答應(yīng)的。”
20.于是大臣石申父到了晉營,拜見文公,代鄭伯賠不是,并表示愿意迎接公子蘭回去,讓他監(jiān)督鄭伯。晉文公冷笑道:“你們用計說退了秦軍,現(xiàn)在求和,莫不是又在弄緩兵之計?”
21.文公繼續(xù)說:“要和可以,必須依我兩件事。”石申父問是哪兩件。文公說:“第一,立公子蘭為太子;第二,交出謀臣叔詹來。你們能做到,才表示你們有求和的誠心。”
22.石申父回去請示后,叔詹毫不猶豫,挺身而出。大家都流著眼淚把他送出城,讓石申父陪著他到晉營去。
23.石申父到了晉營,回復(fù)文公,說鄭伯兩件事都答應(yīng)了,并把叔詹帶來聽候處置。晉侯非常高興,忙派狐偃回國請公子蘭來。
24.文公大聲對著叔詹喝道:“你是鄭國大臣,卻讓你的國君失禮于賓客,這是一罪。眾諸侯定有盟約,共扶王室,鄭國卻中途變卦,私通楚國,這是二罪!”說罷,喝叫軍士預(yù)備油鍋,打算烹死他。
25.叔詹說:“今君侯怪罪于我,寡君知我無辜,本不肯相遣,是我自請就誅,以免一城危難。像我這樣盡心為國,臨難不避,可算仁智勇俱全。有這樣的臣子,看來根據(jù)晉國的法律是應(yīng)該烹殺的了!”
26.叔詹說到激昂處,轉(zhuǎn)身向前急走幾步,抓住鼎耳,對著晉臣道:“從今以后,你們這些忠心耿耿,跟隨晉君的臣子應(yīng)當(dāng)以我為戒。”
27.一席話說得文公毛骨悚然,急忙叫人把叔詹拉住,贊嘆道:“我只不過試試你,你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仁義之士!”
28.過了十多天,狐偃陪同公子蘭來了。文公向他說明原委,并叫叔詹、石申父和他見面。
29.鄭文公立公子蘭為世子后,晉文公過了幾天才率兵回國。從此秦、晉之間就有了仇隙。
30.秦將杞子見晉國送公子蘭歸鄭,立為世子,便恨恨地對逢孫、楊孫說:“我們給鄭國守衛(wèi),防晉兵來犯,鄭文公卻降服了晉國,我們在這里住下去,還有什么功勞呢?”
31.周襄王二十五年,鄭文公死了,公子蘭即位,是為鄭穆公。杞子等三將更加無禮。杞子和逢孫、楊孫商量:“我們屯扎在外,沒有回國的日子,不如勸主上悄悄地派兵前來襲擊。”
32.正商議的時候,又聽到晉文公死了的消息,三人都高興得拍著額頭說:“這是天助我們成事啊!”馬上派心腹回秦國去送信。
33.秦穆公看罷信,就跟蹇叔和百里奚商議。兩位老臣都說秦國離鄭千里之外,前去襲擊,并不能夠占領(lǐng)它的土地,只不過貪它的俘物罷了;況且千里行兵,豈能掩人耳目。
34.穆公板起臉說:“我三次幫助晉國立主,天下沒人不知道我的威名。只因晉侯在城濮打敗了楚國,才將霸主的地位讓給他。現(xiàn)在晉侯已經(jīng)死了,天下還有誰敢和秦國抗?fàn)幍模俊?/p>
35.大軍出發(fā)的那天,蹇叔和百里奚直送他們到東門外。兩人大哭道:“痛心啊,痛心,我看著你們出去,卻見不到你們活著回來啦!”
36.白乙丙見父親哭得傷心,心里很亂,打算辭掉職務(wù)不去了。蹇叔卻又阻擋道:“我們父子倆在秦位高祿重,為國盡忠而死,是分內(nèi)的事。你不能不去。”說著,遞給兒子一封密信。
37.白乙丙接過密信,辭別父親,和孟明視等率領(lǐng)大軍出發(fā)。秦軍走了一天,孟明視記起白乙丙有他父親的一封密信,以為是什么錦囊妙計,便要求一看。
38.白乙丙拆開信來,上面只有幾行字:此去鄭不足怕,可怕者晉。崤山地險,切宜謹(jǐn)慎。
39.秦師到了滑國境內(nèi),恰巧鄭國有一商人,名叫弦高,這天他和人合伙趕了數(shù)百頭牛到洛陽去賣,遇到從秦國回來的老朋友蹇他,兩人在酒館相敘。
40.兩人飲了幾杯,閑談了一陣,弦高問起秦國最近有什么事。蹇他道:“你是鄭國人,可以告訴你,秦王派了三員大將來襲擊鄭國。”
41.弦高聽了大吃一驚,暗中尋思道:鄭國是我的祖國,萬一被秦軍襲破,我還有什么臉面到故鄉(xiāng)去?他連忙向蹇他告別。
42.出了酒館,弦高心生一計,打算挑選一批肥牛,假托是鄭穆公的命令,去犒賞秦師,使秦師知道鄭國已經(jīng)得悉了他們出兵的事;同時派人回鄭國報信,要他們速作準(zhǔn)備。
43.來到滑國延津地方,恰好遇見秦軍前哨,弦高擋在路中間,揚手高叫:“鄭國有使臣在此,愿求一見。”
44.孟明視吃了一驚,鄭國已經(jīng)有人候在這里,想是早就得到了消息。既然有使臣到來,且看他的來意怎樣。便命哨兵,領(lǐng)鄭前來相見。
45.弦高到了車前,孟明視下車和他相見。弦高行了禮,說:“聽說三位將軍要來敝國,寡軍不勝感激,特送來肥牛二十頭。”
46.孟明視說:“怎么沒有國書呢?”弦高沒有料到這一問,他卻隨機應(yīng)變道:“貴軍十二月出發(fā),行軍神速。寡君怕耽誤時間來不及迎候,便口授小臣前來請罪。”
47.孟明視派人收了牛,自己附著弦高的耳朵,輕輕地說:“秦王派我出兵,是為了滑國,怎么敢到鄭國來呢?”
48.孟明視改變了計劃,傳令隊伍停止前進,然后趁勢襲擊了滑國。弦高和伙計急忙趕回鄭國去。
49.弦高和伙計趕到鄭國時,見了鄭穆公,把秦將襲鄭、已經(jīng)到滑地的事說了一遍。
50.鄭穆公有些將信將疑,馬上派人到北門去打探秦國守將的動靜。只見杞子、逢孫、楊孫和軍士們正在收拾車乘,整頓馬匹兵器,準(zhǔn)備行動。
51.派去的人回來報告,鄭穆公大驚。和燭武商量后,便用車子裝了絲綢,由燭武帶著前往北門。
52.燭武見了杞子、逢孫、楊孫,命人把車子里的絲綢捧上去,說:“你們駐在敝國很久了,因為供給你們的緣故,園里的畜類都?xì)⑼炅耍瑳]有什么好送你們。”
53.杞子聽了大驚,暗想:現(xiàn)在密謀已經(jīng)泄露,秦軍來而無功,鄭國呆不下去了,秦國也回不去了。
54.于是,杞子瞞著逢孫、楊孫,當(dāng)日帶著自己的隨從悄悄地逃奔齊國了。后來逢孫和楊孫也逃到宋國了。
55.弦高回到京城后,鄭穆公便派他做軍尉。從此鄭國安定了很長時間,沒有受到外來的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