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我國北方,每到冬至人們都要吃餃子。
2.吃餃子的習慣源自于漢代,當時有個醫術高明的醫生叫張仲景。
3.張仲景晚年辭官還鄉,在冬至這天走到白河岸邊,看到許多鄉親的耳朵都凍爛了。
4.他回鄉后,很多官員都上門求醫,但他心里卻惦記著耳朵凍爛的鄉親們。
5.他搭起棚子,將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進大鍋熬煮。
6.煮好后,張仲景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取名為“嬌耳”。
7.“嬌耳”下鍋煮熟后,張仲景就把它們分給前來就醫的人們。
8.人們吃了“嬌耳”,身體熱了起來,耳朵也暖和了,沒幾天大多數人的耳朵都醫好了。
9.以后每到冬至,人們就仿造“嬌耳”的樣子做一種叫做“餃子”的食品。
10.這個習俗一直傳承至今,這就是餃子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