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三十而立
相關電影:《萬夫莫敵》
本片取材于美國歷史上著名橄欖球選手文斯·帕培爾的真實經歷,這部在北美創下票房紀錄的影片激勵著追逐夢想的人們勇往直前。
關鍵詞:夢想
在費城的一間小酒吧里,文斯·帕培爾正在為客人服務,他是這里的酒保。文斯看起來無精打采的,是啊,已經三十歲的他一事無成,最近更是霉運連連。妻子剛剛去世,又丟掉了工作,為了生計只好去做代課教師,同時到酒吧做兼職酒?!,F在的他,每天如行尸走肉一般地生活,看不到前方的光明。
夜越來越深了,酒吧里的客人也越來越少,無事可做的文斯昏昏欲睡,突然,兩個客人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迪克一定是瘋了,他居然要公開招募新球員。”一個高個男子對他的同伴說道?!八詾樗钦l,這么干的話,下個賽季,我們的老鷹橄欖球隊可就沒希望了?!蓖榛貞馈K麄兊脑拸氐昨屔⒘宋乃沟乃?,要知道,他是一個狂熱的橄欖球愛好者,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職業橄欖球運動員。
第二天,文斯從報紙上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原來費城老鷹橄欖球隊的教練迪克為了給球隊帶來一點新刺激,決定舉辦一次公開招募新球員的活動,邀請球隊的支持者和球迷參與。文斯想了很久,決定去參加選拔。雖然他只在高校參加過一年的橄欖球活動,從未有正式比賽經驗,但他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文斯當即辭掉了工作,拿出全部的積蓄開始選拔前的訓練準備。他的朋友和親戚都勸阻他,覺得這只是浪費時間,但文斯偏不信邪,決意要通過這個途徑實現自己畢生最瘋狂的夢想。
就在眾人的不以為然和白眼中,文斯參加了選拔。在選拔過程中,雖然文斯年齡是最大的,體能也比不過年輕人,但他的毅力是最頑強的,他堅持到了最后,通過了選拔,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職業橄欖球員。
然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在加入球隊之初,文斯受盡了懷疑和白眼,但他憑借不懈的努力,用出色的表現獲得了觀眾的肯定及喝彩聲,逐漸擺脫了替補身份,最終成為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橄欖球選手。
故事二:一起過平安夜的敵人
相關電影:《平安夜》
這是一部小成本電影,沒有大牌影星,沒有特效場面。但是看著看著,溫暖就在不經意間彌漫開來,貫穿全身。因為這部電影,那個發生在1944年平安夜的故事,才為更多的人熟知。
關鍵詞:人性
1944年末,盟軍節節勝利,納粹德國為了挽回不利的戰局,發起了阿登反擊戰,甚至還派出了身著美軍軍服,說著流利英語的特種部隊,盟軍被打得措手不及。
在阿登山區,復雜的地形,以及寒冬的大雪,使兩方士兵犬牙交錯,經常不小心走入敵人的防區。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這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十二歲的弗里莰·維肯和母親來到阿登山區的小木屋里避難,就在平安夜那天,當弗里茨和他母親伊麗莎白正要吃晚飯時,弗里茨聽見門外有人在小聲說話。伊麗莎白急忙吹滅了蠟燭,他們在黑暗中靜靜地等待著,等待著未知的也許是可怕的命運。終于,傳來了敲門的聲音,伊麗莎白緊緊地擁抱了兒子一下,仿佛要把勇氣和力量注入弗里茨的體內。然后,她打開門,看見兩個美國士兵站在外面,還有一個士兵腿受傷了,看得出來他們饑寒交迫。伊麗莎白不會英語,幸運的是她和其中的一名美軍士兵都懂法語,這使得他們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伊麗莎白把三名士兵領進了自己的屋子,給他們食物和水,很快,他們就熟悉了,開始商量過一個熱鬧的平安夜。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將會有幾個新的“客人”到來。
不久,又有四名疲倦的士兵來到木屋,不過,這次來的是四名德軍士兵!
打開房門的那一刻,弗里茨被嚇得動彈不得,他站在那里,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隨后母親的行為讓他感到既震驚又驕傲。伊麗莎白對德軍士兵說了聲圣誕快樂,并邀請他們吃晚飯。但在他們進屋之前,伊麗莎白告訴他們,屋內有些你們可能不會當作朋友的客人。伊麗莎白對德軍士兵說在平安夜不應該開槍,于是,那些德軍士兵同意交出武器再進屋,伊麗莎白立即回到屋里,也收起了美軍士兵的武器。
就這樣,在這個平安夜的夜晚,美軍士兵和德軍士兵坐在了一起。起初,氣氛是很緊張的,但是慢慢的,氣氛變得緩和。有一名德軍士兵是醫學院學生而且會說英語,他簡單處理了下受傷的美軍士兵的傷口。接著,雙方又貢獻出一些食物,一名德軍士兵拿出了黑麥面包,美軍士兵則拿出了速溶咖啡。最后,他們一起祈禱,并分享了晚餐。
弗里茨四處張望,他看見母親伊麗莎白眼里噙著淚水,那些士兵也都感慨萬千。
第二天早晨,兩軍士兵互相祝福,告別,德軍士兵送給美軍士兵拉爾夫一個指南針,然后離開了。
弗里茨和母親伊麗莎白再也沒有見過其中的任何一名士兵。但她每次回憶起這件事時,她總是說“上帝和我們一起在吃晚餐”。
真實的故事沒有電影里演得那么扣人心弦,但是同樣令人感動。如果沒有伊麗莎白的勇氣,如果美德雙方士兵不能相互信任,那將是多么惋惜和可怕的事情,還好,人性戰勝了這一切。
故事三:就是他
相關電影:《中央車站》
《中央車站》是一部巴西經典電影。曾經獲得過四十多個國際電影節大獎。電影講述了一位老婦人朵拉陪同一個孩子約書亞,去遠方尋找他爸爸的故事。而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電影之外的故事。
關鍵詞:善良
年輕的電影導演沃爾特需要從全國各地的小孩子中選擇一位男主角。這天,他因事來到城市的一個車站,一個小男孩要為他擦皮鞋。他當時拒絕了這個孩子,于是,這個孩子問他能不能借給自己一些錢,好讓他買個面包。小男孩說,他實在是餓了,等他擦鞋掙了錢,一定會將錢還給沃爾特。
這時,沃爾特才發現眼前這個瘦弱的孩子,和自己想象中的電影男主角很相似,他給了孩子買面包的錢,并且告訴他,明天可以去他的工作室找他,不但有飯吃,還可以掙錢。
第二天,當他來到工作室的時候,卻驚呆了,昨天擦鞋的小男孩不但自己來了,而且還帶來了車站幾乎所有擦鞋的孩子。沃爾特驚訝之后有點感動,這個孩子真是善良,有一點好的機會都愿意與其他苦孩子分享。
沃爾特導演在這些孩子中間,發現有幾個比昨天要給他擦鞋的孩子還機靈,似乎更適合當這個電影的男主角。但是最后他還是決定讓這個孩子來試試,因為他覺得他是個善良的人,而電影中的孩子,正是一個善良的人。
后來的故事就簡單了,這部電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個在車站擦皮鞋的孩子,就此走上了“星光大道”,他就是巴西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文尼西斯。
故事四:偉大的父親
相關電影:《杰寧之心》
因為這部電影,人們記住了兩個人: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和他的父親賈瑪爾。
關鍵詞:寬容
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杰寧,是個充滿戰亂和炮火的地方。一些極端組織扎根于此,這里是恐怖的溫床,而且是自殺性爆炸人肉炸彈的來源地,自殺襲擊者幾乎一半來源于此地,被稱為“自殺襲擊者”的搖籃。
2005年的一天,巴勒斯坦小男孩哈提卜持槍上街。他沒有料到的是,就在剛剛過去的幾分鐘前,這個地方發生了騷亂,有人向以色列士兵的吉普車投擲石塊。
吉普車向前行駛,以色列士兵正好看見了持槍的哈提卜。
一陣激烈的槍響,哈提卜倒在血泊中。事后,以色列士兵才發現,哈提卜手中所持的,不過是一只仿真度很高的M-16玩具槍。
哈提卜旋即被送往蘭巴姆醫療中心。不幸的是,兩天后哈提卜在醫院不治身亡。
出人意料,哈提卜的父親賈瑪爾,這位堅毅的阿拉伯男子,忍住喪子的悲痛,做出了讓所有人都震驚的決定。他決定捐獻哈提卜的器官,而且捐贈的對象是以色列人。
于是,6名以色列人接受了手術,移植了哈提卜的心臟、腎臟、肝臟和兩個肺。
賈瑪爾唯一的要求是,他希望能與接受兒子器官的人們見面,看看他們是否健康。“最重要的是,我想見見他們,這讓我覺得兒子依然還活著?!?/p>
6名以色列人,因哈提卜的器官而健康地活了下來。
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龍深受感動。他要求哈提卜的父親到他的辦公室。接受一位總理的私人道歉。
小男孩和他父親的故事,感動著千千萬萬的人。
德國電影人費特爾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他將這個故事改編成電影,搬上了銀幕,名字叫《杰寧之心》。在德國和歐洲各地放映。這部電影也因此在歐洲獲獎無教。
不過,在費特爾的心里,一直有個遺憾。他非常希望這部電影,在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的杰寧,也就是巴勒斯坦小男孩被槍殺的地方播出。他想告訴那個地方的孩子們:生活不僅僅是流血和沖突,不僅僅是站在坦克前阻攔和扔石塊……仇恨與隔閡可以消弭,但需要彼此的悲憫和寬恕。
遺憾的是,杰寧地區已沒有一家電影院,早在1987年,杰寧唯一的一座電影院就已經關閉了。
于是,費特爾做出了一個決定,克服一切困難。重建杰寧電影院。為著這一目標,費特爾用盡了一切努力,而且他的舉動也得到了巴解組織和民眾的支持,
時隔20年后,杰寧電影院建成并對觀眾開放。電影院里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杰寧之心》。人們靜靜地看著,影院里一片唏噓之聲。影片結束時,觀眾久久不肯離去,他們全體起立,用掌聲表達對這位巴勒斯坦父親的由衷敬意和感激。
(責編/高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