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若拉”能成為“明星”是在2011年西安通航大會上,我駕駛它進行飛行表演。
這次飛行至少使業內人士認識到國產“阿若拉”的優良性能,基本奠定了它在LSA輕型運動飛機中的一流地位。
緣自意大利
2005年7月我專門去美國的EAA“ 飛來者大會”對LSA飛機進行了考察,06年我又去意大利TECNAM飛機制造公司進行試飛和改裝訓練。為什么選擇TECNAM的飛機?因為TECNAM的優勢在于既有上單翼的飛機又有下單翼的飛機,而將來飛行俱樂部的會員有可能喜歡上單翼、也有可能喜歡下單翼。
在我飛“阿若拉”之前,一直是山河科技的高級技術顧問、50開外的意大利人迪茍飛這款飛機。2011年3月我第一次去山河科技,交流中我告訴迪茍:我在TECNAM飛過、那個工廠給了我4個機型的授權。迪茍認為這樣的話我飛“阿若拉”就沒有問題,因為它比TECNAM的飛機還要好飛。所以第一次飛“阿若拉”時,迪茍基本讓我飛了一個夾雜著水平機動的大起落,落地后就說你自己飛吧。儼然如老朋友一般。
精心操作
西安航展表演之前,我一共只飛過“阿若拉”7次,總時間不到4個小時。好在去年9月萊蕪國際航空節有2次自由飛的時間,借此我抓緊嘗試練習了筋斗、斜筋斗和草花筋斗。本想在西安航展表演前再認真練一練,沒想到12日因為飛機的“三證”原件沒送到現場而未能飛成,13日只是簡單走了2遍程序。訓練時間不足給我造成了挺大的精神壓力。毫無疑問,飛行表演是挺風光的一件事,但是如果演砸了,也是一件挺丟人的事啊。因此演出精彩和降低風險這對矛盾讓我十分糾結。
揚長避短
“阿若拉”飛機的標準空重是34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是600千克,發動機使用的是ROTAX912 ULS 最大輸出功率不到100馬力。馬力小、如何減輕起飛重量是關鍵。
這款飛機不是表演用特技機,各操縱面的偏轉角度均不夠大、產生的作用力矩也不夠大。比如:副翼不夠大,繞縱軸的橫滾360°需要4秒左右,而特技機通常的滾轉速率是400°/秒。同樣重量下,300-400馬力的特技機拉起后減速慢可以做很多花樣動作,而運動飛機拉起后速度迅速消失,動作非常受限。但“阿若拉”飛機操控性非常好,速度小,可以做到轉彎半徑小,因此,大坡度盤旋和筋斗還是有一定的觀賞性。
“阿若拉”飛行手冊標注的機動載荷是+4、-2,而正常筋斗的載荷約3.5G,完美的筋斗正好可以充分展示飛機的操控和機動過載性能。因此在動作編排上,以大坡度盤旋和筋斗為主,條件好的情況下輔以斜筋斗和橫滾,整套動作基本控制在800米跑道、100-600英尺高度的范圍內完成。整個表演總體流暢、反映不錯。
留有遺憾
“阿若拉”的性能優秀,我認為優于或達到國外同類產品的品質。但由于我個人飛這款飛機的時間太少,沒有機會去認真地進行練習和嘗試。
飛行表演是勇敢人的事業。中國人不論從膽量還是技術均不比外國人差,目前差的是硬件——一流的專業特技飛機。我非常希望社會各界熱心人大力支持特技飛行表演、在下屆的通航大會上能駕駛一流的專業特技機與國外的同行們同臺獻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