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亭楓同學的作品透露出濃厚的顏體味道,“清、林”等字結構把握較好,語境清幽,是一幅比較好的作品。建議:
1.通篇來看字形大小基本均勻,但“呼”可稍寫大些,同時“數、林、深”等字占位不宜過大。
2.顏體捺畫粗壯有力,形態“一波三折”,“捺腳”相對較短,在這幅作品中共有五個捺畫,書寫上都有些問題(如圖1),應仔細觀察、反復練習,力求形神兼備。
3.帶有“四點底”的字共有三個,書寫時也應仔細觀察每個點畫的形態,不可太過隨意,“呼、數”二字(如圖2)有些部件過小,看起來太過扎眼。
4.“可、無、鳥、相”等字漲墨,使字形臃腫無神;落款中“喬亭楓”三字應使用繁體字,以使整體統一。最后鈐上印章作品才算完整。
郭田同學的這幅作品由兩首以“送別”為主題的古詩組成,這為其他同學的創作提供了范例。作品中“夜、楚、壺、帆、盡、在”等字結構把握較好。
建議:1.在字形大小上盡可能做到協調統一。如“明、送、鶴、樓”等字過大,顯得有些突兀。
2.“走之底”在書寫時要做到挺拔、勁健,作者應仔細觀察“點”的位置、“橫折折撇”的形態(如圖3),同時關注“捺”的形態、寫法。
3.“雨、影”中“鉤畫”均與“點畫”搭接在一起,給人一種書寫過于隨意的感覺(如圖4),類似的情況還有“江、心”等字。
4.在“圍框”之內的橫畫,如“月”內兩短橫,一般都連左不連右(如圖5)。郭田同學在處理這些細節時要多加注意。
點評:榴云堂主
作品:南京市浦口鐵路小學 喬亭楓
宿遷市宿城區雙莊實驗學校小學部 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