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原經濟區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備受關注的中原經濟區規劃范圍初步明確,晉冀魯豫皖5省30個地級市和兩個縣將進行統一規劃。除了范圍邊界的確定,《中原經濟區規劃》將進一步指導中原經濟區的布局,細化具體發展指標。
如何探索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關鍵是什么?本期我們聚焦地圖初定的“大中原”,總結“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之路的經驗,展望中原經濟區美好的未來。
“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新型農業現代化是基礎。而要更好地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進程,科技創新是重要的支撐力量。
他勇于創新,眼光獨到,運用頂尖的技術改造傳統的農業;他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在農民的心里撒下科技致富的種子,讓收獲的喜悅倍增。他,就是鄭州市蔬菜研究所所長、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農新聞人物創新獎獲得者王從亭。30年的創新之路,使100多個菜肴品種從他和同事的實驗室里走向繽紛的宴席;“十一五”以來,57項科技成果和360億元的經濟效益,將他和單位的佳績鋪滿中原,繡在華夏。本期為您介紹王從亭和他的科研團隊如何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美麗的科技之花。
王道新,河南省海芋生物發展有限公司掌門人,河南第一個在本土種植百合花的人。他不斷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并借鑒外地好的經驗,打破百合鮮切花傳統的種植模式,在土質和氣候都不適宜的河南,締造了一個百合王國。本期特別關注農民企業家王道新,解讀他逆勢崛起、成功創建百合王國背后鮮為人知的酸甜苦辣故事。
過多施用、不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不但對糧食的增產作用越來越低,而且極易造成生態污染。土地板結、病蟲耐藥性等問題已經嚴重困擾著農民。有機肥和腐植酸肥料能否解決土壤板結、污染等問題?農藥企業在盈利的同時,能否為農民提供安全的、綠色環保的新型農藥?本期將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