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品牌至上、銷量為王”的時代,作為經銷商,是做品牌,還是做銷量?應該如何抉擇呢?
做銷量還是做品牌
目前,農資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生意越來越難做。許多經銷商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有些人雖然重視品牌但是缺乏耐心;有些人致富心切,急功近利;有些人缺乏主見跟風賣貨等。筆者認識了同一個縣的2名經銷商:一人認為,經營農資就要經銷高端產品,他經營的農資基本上都是名優產品。產品雖好,但在當時因其超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農民不接受,生意冷清,他又缺乏打持久戰的耐心,結果沒幾年就改弦易轍了。另一個看當地是貧困山區,就利用農民圖便宜的心理,經營的產品大都是價格低、質量沒有保證的產品,剛開始生意很紅火,但是一年多以后,上當受騙的農民,要么吃虧買教訓再也不登門,要么找上門理論要求賠償損失,麻煩不斷,這個經銷商也不得不關門了。另外,還有些人在經營農資產品時,一年換一個品牌,只知道跟風賣貨,沒有自己經營的拳頭產品,這種頻繁更換經營品牌、缺乏連續性的做法導致很難培養出自己穩固的客戶群,生意很難有所發展,也很難擺脫同行、同產品的價格戰威脅,最終威脅到了自身的生存。
在產量過剩、產品同質化的今天,品牌化尤顯重要,誰掌握了優勢品牌誰就占領了經營制高點,增加了吸引力,就能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有位經銷商朋友在經銷農資時堅持“四不做”:一不做沒有實力、不講信譽公司的產品;二不做質量沒有保證的產品;三不做價格明顯過低的產品;四不做價格超出當地農民消費水平的產品。這實際上就是在選擇經銷的產品品牌。在銷售上,他堅持開處方賣農資,每銷售一次農藥,都要給果農開出處方,指導果農使用。也重視利用技術服務農民,還牽頭在全縣組建了果業合作社,成立了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很受果農歡迎。他由開始經營時只有幾十平方米的農資小店,用了不到10年時間,固定資產達150萬元,銷售面涉及十多個鄉鎮,為社會提供了十多個就業崗位。
還有一位是果農出身的農資經銷商,他的經驗是結合當地作物種植情況和時令、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用肥用藥特點等選擇經銷的品牌,制定出合理的營銷策略,采取現身說法的方法進行引導。如利用農民從眾心理,采取用當地能人、種糧大戶典型引路、組織團購等方法開展促銷。為了能讓銷售服務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將服務區域內的服務對象劃分成三類,區別對待。他說,進行分類后,在服務時就能有的放矢,側重于服務前百分之六七十的對象,特別是只要抓住了第一個三分之一,在他們的帶動和引導下,銷售量就會有大幅度提升。
如何做品牌提銷量
一是依據消費水平,選擇產品品牌。對于農資終端商來講,無品牌者無未來,在品牌選擇上,作為農資經營者,要把農民的利益點與農資產品利益點結合起來,選擇好適合當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品牌。經營者必須結合當地作物種植情況、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用肥用藥特點,選擇適銷對路產品;要選擇那些功能突出、質量可靠、價格適中、性價比高、互補性強的產品,組合成自己的主打產品;還要經常深入農戶走訪調查,掌握農戶歡迎的農資產品信息,然后依據市場變化不斷充實主打產品資源,只有掌握好適銷對路產品,合理調整好產品結構,才能擁有市場的話語權。
二是在經銷產品中,樹立起經銷商個人品牌。做農資靠的是品牌產品和滿意的質量效果,靠的是誠實守信的信譽。作為基層的農資經銷商生意要做得長久,靠投機取巧是不行的。人無信不立,誠信為本的經營思想才能幫助經銷商在農民中樹立自己的商業信譽,才能建立起與農民長期互動關系,并通過這種關系向農民提供物有所值的服務。要知道經銷商經營產品的目的不僅僅是單純賣一次產品,而是通過銷售產品與農民建立起長期互動關系,提高農民的滿意率和忠誠度,逐步樹立起自己的服務品牌。
三是要順應農民消費水平變化,制定營銷策略。農資經營者,必須隨時掌握農民消費習慣和水平的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市場營銷策略,才能提高銷量。現在農民購買農資產品的心理已由價格便宜向質優價廉轉變。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食品安全的影響,農民在使用農資產品時有了很大變化。首先是商品品牌意識增強了,已經意識到了農副產品不但要高產量,更要品質好,到市場才能賣個好價錢。其次是勞動力成本提高了,效果好的農資產品能減少農民使用次數,減輕勞動強度,節省時間和精力。所以農民對農資產品效果越來越看重,逐漸增強了高端產品的接受能力,減少了常規品種需求,他們已經意識到了沒有效果的農資產品價格再便宜,實際也是浪費的,而高端新品種效果好,即便價格貴點也愿意接受,這也是農資市場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四是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堅持看似簡單,但是做事情能夠真正堅持下來的人卻少之又少,好多人做事都是在離成功一步之遙選擇了放棄。一些農資經銷商在推廣某一產品時,稍有挫折就輕易放棄,不去找原因,不去想辦法。一個好產品不是靠僥幸就能打開市場的,是通過大量的田間實驗和苦口婆心的引導,才會在農民心目中生根發芽,成為參天大樹。所以必須以誠信為本,持之以恒。經銷商生意并不是一開始就好,而是通過長期堅持經營品牌產品、塑造誠信形象的結果。
五是認認真真搞好技術服務。經銷商賣出農資產品,僅是完成了銷售任務的第一步,要想讓農資產品在農民手里發揮出良好性能,還要有良好的服務和強有力的技術指導。有位經銷商的服務方式方法是實行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技術指導:對于大田作物,多采用門店內講解,普通的病蟲草害當場咨詢、現場拿藥解決;及時發布一些可能發生病蟲害的信息,提醒農民朋友預防;對經濟作物的技術服務則深入田間地頭,親自查看病蟲草害發生的狀況,具體配藥實施,迅速解決問題。另外,每當推銷一種新的農資產品時,先在自己的田地里進行試驗,如果效果明顯,就大力進行推銷;如果沒有效果或發生問題,就終止推銷該產品,規避風險,這比任何一種形式的廣告宣傳效果要好得多。把服務搞好了,農民就會不請自來。
六是要有感恩之心,善待農民。作為農資經營者,心里必須明白,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所賺取的每一分利潤,都是農民辛辛苦苦掙來的血汗錢。所以要常懷感恩之心,要認識到善待農民,就是善待自己。要樹立健康的經營心態和“先付出后回報”的經營理念,堅持薄利多銷讓利于民。同時,要真心實意和農民交朋友,在踏踏實實做好農化服務的基礎上,盡力幫助有困難的農民。農民最單純也最實際,他在受到你幫助或接濟后會把你記在心里,在選擇農資產品時肯定會首先想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