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5年來,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截至目前,山東省在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7萬家,居全國第一。陽谷縣今年新建農民專業合作社70余家。合作社產生的顯著效益,激發了農民興辦、加入合作社的熱情。農民專業合作社對促進陽谷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談下自己的思考。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數合作社發展規模偏小,產業化程度較低,實力較弱,不能很好地與市場連接。成員人數少。多數合作社是幾個、十幾個農戶的松散式結合,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非常有限。資產規模小。多數成員采取以土地經營權、房屋設施等實物作價入股,以現金方式入股的不多,從而造成可運營的資金偏少。很多合作社生產基地小而分散,規模效應、示范帶動作用不強。
合作意識較差,互助性不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部分合作社與農民沒能形成經濟紐帶。很多農戶僅將合作社視為其銷售農產品的一個渠道,出現合作社、銷售“兩張皮”現象,即農戶既可將農產品交與合作社,也可自行銷售。當農產品走俏時,農戶傾向于合作社以外的銷路。大多數農民小農意識根深蒂固,利己思想嚴重,缺乏合作意識和大局觀,成員意見難以統一,難以發揮規模經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
內部運行機制不健全。多數農民對合作社的精髓認識不足,合作社的核心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嚴重影響了合作社的發展。財務管理不規范。有的沒有設立專門的財會人員,沒有建立賬目,沒有開展財務核算工作;有的雖設立了財會人員,但人員水平低,賬目建立不規范。在票據使用、資金管理、物資收發、產品銷售、項目建設等方面也存在薄弱環節。盈余分配方式不規范。一般傾向于按照出資額的多少進行盈余分配,嚴重影響了成員與合作社交易的積極性,影響合作社的發展。民主管理有待加強。有的合作社一股獨大,少數人說了算,有的合作社在財務收支、社務公開、經營決策等方面缺乏透明度。
一些市場主體為謀求利益改頭換面為農民專業合作社。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法律政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扶持資金、項目建設,享受金融和稅收等優惠政策,只顧及自身利益,與建設和發展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背道而馳,不符合建設和發展合作社的初衷。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大。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已頒布,地方政府也出臺了實施辦法,但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仍受到資金、人才缺乏等問題的困擾。資金缺乏,股金集資受到限制。合作社成員的權利是與個人勞動相關而不是與資本相關,表決權和按交易量參與盈余分配的權利與股金額沒有直接關系。一個最低限度的股金已經確保完全社員的權利,由此形成一個趨勢:盡可能少的資本投入。依靠社員投資的制約。鼓勵其成員投入資本股金,合作社對這種股金支付紅利。局限于向本社成員范圍集資,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資金實力弱,缺乏可抵押資產,合作社社員很難從金融部門得到扶持貸款。缺乏“懂市場、會管理、熱愛合作社事業”的人才。
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合作社辦公設施落后,基本上沒有添置電腦、傳真機等現代化辦公設備,導致信息不靈通,不了解行情,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議
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運行的指導。堅持農民是合作社主體的組織原則。從根本上講,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的,農民是合作社的主體。堅持農民是合作社的主體,就是堅持農民在合作社中占絕大部分,在合作社中有決策權;堅持合作社的經營為農民謀利益。要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村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興辦合作社。
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認定。只對規范的合作社進行注冊登記,才能享受法律政策的扶持和服務,使合作社真正成為農民的合作社。目前,陽谷縣新建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100余家,加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
有關部門要為農民成立專業合作社創造條件、出謀劃策,從多方面推動、扶持、引導合作社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壯大,做到引導不強制、扶持不包辦、監督不干預、只管服好務。
強化合作社的內部管理。選準辦合作社的帶頭人。抓好制度管理。合作社要完善章程,明確組織和成員之間的責權利關系,健全財務管理、勞動、人事、營銷等各項制度,并嚴格執行。嚴格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則,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合作社在盈余分配上要切實遵守法律和章程的規定,搞好二次返利。從盈余總額中可以提取必要的公積金和公益金,可分配盈余要按照成員與本社交易量(交易額)的比例進行返還,返還部分保證不低于可分配盈余的60%,剩余部分可以按照出資的多少進行分配。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好各級政府對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措施,使財政補助、稅收優惠、信貸支持和項目建設等扶持政策,真正落實到應該扶持的合作社手中。對制約合作社發展的“瓶頸”——資金的缺乏,進行金融創新、給予更大的資金支持。在合作社產業能力延伸方面,在增值稅、所得稅減免等方面給予扶持,以提高合作社的增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對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財會人員的培訓、提高農民依法辦事的能力上,提供經費支持。今年山東省財政多方籌集資金1.028億元,在全省擇優扶持了80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支持合作社發展。
加快信息網絡化建設。信息靈通可以幫助合作社降低生產成本,指導合作社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大大減少銷售費用,大幅度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因此,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信息網絡化建設顯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必須大力改善農民專業合作社落后的辦公局面,添置必要的現代化辦公設備,盡量適應信息網絡化辦公的基本要求。
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抓好示范帶動。進一步加大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相關政策,宣傳合作社的辦社原則、基本制度、運作方式和利益機制。采取多種形式培訓合作社的管理人員,不斷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管理水平和實際經營能力。在培訓方面,陽谷縣博濟橋街道辦事處不僅積極組織計劃到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合作社理事長參加市、縣舉辦的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訓班,而且還利用每月開展民主議政日活動的時間組織黨員、村民代表、種養大戶、致富能手學習《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并組織收看有關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課件。
有關部門要善于發現和培養合作社的示范樣板社,進行宣傳表彰,讓廣大農民親身感受到興辦、參加合作社的好處,共同支持和指導合作社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陽谷縣博濟橋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