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美感教育,進行美學知識的滲透,是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不斷感受、體驗這些以教材內容為本的審美內容及形式外,還要遵循學生審美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體驗到評判,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陶冶學生的情操。
一、在自主閱讀中感受美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由于審美對象的顯現是以作品為主的,所以作品內容則是學生耳聽、眼看、口讀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自主閱讀文本則成了激發學生美的情趣、樹立美的意識、增強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教師要有意識地把審美對象呈現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有意注意,培養其感受美。有了美感,學生就會形成一種滿意、愉快的情緒體驗,從而產生追求美的情趣。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文章描寫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學習課文時,筆者帶領學生理解好詞好句,品味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在學習《林海》—課時,筆者和學生讀文章,分析語句,感受到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在學習第3自然段時,我們對林海展開想象;明綠即新生的綠;暗綠即年久的綠;深綠即枝葉繁密,綠葉重疊交互的綠;淺綠即枝葉稀疏的綠,還有墨綠、黃綠、翠綠……我們感受到林海的綠是那么豐富,是那么美妙。學生沉醉于美麗的林海之中,他們聲情并茂誦讀美文,似乎正呼吸著森林里的新鮮空氣。
二、在閱讀分析中鑒賞美
語文作品中包容了各種美的形象和各種美學風格,如頤和園的優美,白楊樹風格的崇高等。教師通過文章的語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喚起學生情感,調動學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點、引導,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小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對美的事物的領悟和評價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細膩品味和冷靜分析,使情感體驗達到升華,由此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不僅用詞十分傳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講究,在寫出“山、水”這兩段中,恰到好處地運用了工整的排比,瑯瑯上口的語感,把水“靜、清、綠”和山“奇、秀、險”的特點描繪得淋漓盡致。在教這類句子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分析各分句之間的結構聯系,使學生充分回味其優美韻味,使學生在欣賞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桂林山水秀麗多姿的強烈情感。
三、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我們教育的對象——小學生,他們畢竟受教育知識及生活閱歷的局限,對事物的認識是膚淺的,對美的鑒賞水平不高。因此,教師除了要鼓勵他們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還得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
例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站在畫面前,讓學生面對畫面,邊聽音樂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廬山,瀑布從天而降……一幅氣勢磅礴、引人入勝的大自然畫卷展現在學生眼前,這樣,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祖國山河無比壯觀,從而產生了強烈的愛國情懷。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在說寫訓練中創造美
一個人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是與他審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相輔相成的,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使課堂成為感受美、理解美的場所,使學生成為評價美、鑒賞美的主體。
俗話說:“言為心聲。”說話文明,舉止禮貌,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的素質水平。因此,訓練的第一步是“說”,要加強對學生的表情朗讀,創造性復述,演講辯論等方面的指導,做到音質悅耳,誦詠清晰,韻律和諧,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第二步是“寫”,要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以說促寫,以讀促寫。在講讀課后,安排同類體裁、題材的訓練,引導在語言表述、結構安排、主題表達方面對范文從模仿入手,進而達到獨創的層次。
課堂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想象,把枯燥的文字繪成美麗的圖案,從而直接感受到文章內涵的美,直接獲得美的享受。同時,在繪畫過程中,同學們的創造才能也充分表現了出來。對于同一段文字,他們會有不同的理解,會用不同的畫面表現出來,這也是學生創造性的展現。例如,在學習《海濱仲夏夜》一課時,初讀課題,就有一種清爽、舒適的感受,這種感覺把筆者和學生帶到了海邊,而且是夏日的海邊。我們帶著問題“課文是怎樣描述海濱夏夜景色的呢?”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同學們讀文章后,從書中找到描述太陽落山后的美景的句子:“天空的霞光漸漸地淡下去,深紅的顏色變成了緋紅,緋紅又變成了淺紅。”一個學生分析道:“晚霞真美,有橘紅色的,有深紅的,有緋紅的,有淺紅的。”“老師,我還有一種感受,太陽舍不得落下去,舍不得離開海濱,它用余輝染紅了天空,還染紅了海水,就連海灘也成紅色的了。”又一個同學陶醉了:“老師,我仿佛看到晚霞變幻莫測,它們變成一條魚,游向海邊,變成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天空真是熱鬧非凡;而海水寶石藍中透著紅,泛起波紋,偶爾晃一下我的眼睛……”“我們大家都來到海邊了,但每個人所看到的景色不同,你們能用畫筆把你看到和感受到的美麗景色畫出來嗎?”
果然,大家動手畫出了《海濱仲夏夜》之日落美景,每幅作品中都融入了學生自己的感受,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了自己的創造個性,是他們讓夏夜的海濱充滿情趣,讓海濱的夏夜更加美麗!
課后,學生們又將學習《海濱仲夏夜》的感受寫了出來:
學生1:霞光照射在海面上,海面上閃閃發亮;霞光照在花上、樹上,把它們染上了一層橘紅的顏色。此時,連我自己也成橘紅色的了!舉目遠望西邊的天際,我發現那橘紅色的云塊兒在天空徐徐變換著形狀:時而像巨人,時而像雄獅,時而像染了各種顏色的山巒。
我被這迷人的景象陶醉了。我要吟誦一首小詩,贊美這黃昏奇麗的景象:
霞光照海面,云彩似山巒。
晚來風送爽,笑聲滿沙灘。
學生2:天空有那么多星星,數也數不清,它們都眨著眼,沖我微笑著,像一些頑皮的娃娃,星星看著我,我也看著星星。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要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知識潛能,重視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體驗,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成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河南省新安縣北冶鎮劉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