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因為網絡而發生的改變處處可見。但很多人卻不知道,女性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被時代慣性帶入網絡時代的男權規則。未來我們再稱呼網絡的時候,很有可能會用“她”而不是“他”。
工業革命的蒸汽機讓整個世界的男權體系愈來愈穩固,而后工業革命時代的電腦則減小了體力在生產上的優勢,讓知識成為第一勞動力,從而縮小了男女之間的差距,這讓男權的根基發生了松動。到了后現代的網絡時代,更加平等的身份體系和創造力經濟的興起,開始從根本上摧毀男權體系的根基。“后現代對多元性、差異性、他異性、邊緣性以及異質性的強調,深深吸引了那些發現他們自己被邊緣化、被排斥到理性、真理和客觀性聲音之外的人。”《后現代理論》一書曾這樣評價后現代的價值所在。網絡是后現代理論飛速擴展的推動力,而女性正是書中所說的被吸引的那些人。
一個群體想要改變自己的地位、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經濟永遠是最根本的動力。女性成為網絡時代的推動力,在于其在網絡中的經濟價值。根據相關統計數據,網絡零售市場銷售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化妝品、服裝和女性用包,這幾項的消費主流群體是女性。在網上創業群體中,女性的構成比例超過半數,并以每月10%的速度遞增。對于女性創業者而言,電子商務無疑是一個最好、最快、門檻最低的創業方式。相對于男性,女性在組織內具有更好的親和力、耐性,更關注細節,更注重服務。在電子商務領域,女性的這些優勢無疑更為有利。正因為如此,為了爭奪具有感性、沖動消費特點的女性消費者和女性創業者,電子商務網站都做出了相應的風格轉變。
即便是像扎克伯格這樣創造了網絡奇跡的男人,也受到了女性的巨大影響。這里說的影響當然不僅僅是他的妻子在其創業期起到的作用,還有他的思想和靈感。扎克伯格曾在一次訪談中說到他在創立Facebook(臉書)的時候從不發達的母系社會饋贈性經濟中獲得了重要靈感,這個靈感影響了整個Facebook(臉書)的發展與經營方向。一直在商業中占據主流、帶有強烈男性特點的經濟理念和規則,是自利排他的商業模式的不二法門。可是在提倡共贏、發掘新蛋糕而不是相互掠奪的網絡環境中,這種體現男性特征的規則漸漸向更為柔性的女性化商業規則轉變。原因只有一個,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女性,從而在網絡的商業競爭中生存、發展。在創造了數百個千萬新貴的社交網絡世界里,女性是最主要的用戶。根據Burst Media的調查,在全球十大社交網站中,只有新聞分享類的Digg(掘客)上男性用戶的影響力和人數大于女性用戶,其他如Twitter(推特)、Facebook(臉書)等網站都是女性用戶的影響力更大。
在網絡話語權的影響上,女人有著天生的優勢。著名教授米歇爾在他的《圖像理論》中分析,在傳統的工業化社會里,語言是精英人群的本質屬性,而形象則是像“動物、兒童、婦女和大眾”這樣的亞人類使用的媒介。雖然他在言論上頗為偏激,但卻揭示了不同人群對于不同媒介的需求傾向。現在整個社會已經進入讀圖時代,被米歇爾稱為“亞人類”的女性正是最適應這個時代的主流人群。
投資公司KPCB女性合伙人艾莉?李曾有一篇引起互聯網行業震動的文章:“女性是社交網絡的路由器和放大器,她們是電子商務的助推劑。關于女性在科技時代地位的辯論缺少一個重要的見解: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女性消費者的能量,就可以撼動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