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要學會不依賴。因為一旦選擇了依賴,就意味著選擇了將自己傾斜。為了享受傾斜時的輕松,就一定要預料到傾斜過后的傾倒。女人只有學會不依賴才會自由。”
尹巖是一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
尹巖把自己的公司建在公園里。一座純白色具有印度風格的玻璃房子,要走進那里,需要穿過很長一段林蔭道。
推開尹巖辦公室的門,迎面一陣淡淡的幽香。實木復古的辦公桌,樹根雕琢的筆筒,剔透的玻璃茶壺被一個小小的花燭暖著,一扇人物能量修煉的藏式門板站在她的背后。
一席純黑的衣褲,清水芙蓉般的素顏,剛剛練完瑜伽的尹巖微笑著坐在那里,等候著我的到來。
修煉事業
尹巖,時尚雜志前主編。這個位子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經歷,她形象地稱這個位子是自己“搶”來的。
2000年,這本時尚刊物改組,作為另一家健康類雜志的主編,她希望挑戰時尚類雜志。她決定去“搶”。當時的刊物存在法國鮮艷的時尚頁與相對老套的內容的矛盾。通過對讀者市場需求的大量調查、分析,尹巖認為必須撬開一條縫,而這條縫就是讀懂中國的讀者要讀什么。她大膽提出“3S”口號,即性感達人、真我率性、品位高雅,力爭打造引領中國年輕女性新生活、新思潮、時尚與中國讀者之間的橋梁的刊物。在對刊物重新定位的基礎上,尹巖將策劃案發給法國總部,贏得了肯定。
尹巖是一個持續努力的人,她不允許自己有任何懈怠。在新主編位子上的30個月,她始終是“出差”狀態,每周一第一班飛機從北京飛往上海,每周五最后一個航班從上海飛回北京。這樣的空中往返,是為了能夠多一點時間陪伴當時年僅7歲在寄宿學校上學的大女兒笛笛。每當她硬起心腸轉身離開的時候,眼淚都會默默流下來。
尹巖的口號很強勢:“什么是時尚,時尚雜志說了算。”然而她的激情與抱負愈來愈使自己身心俱疲,穩定與持續創新不僅僅是理念層面的相違背,亦是實際運作中難以調和的矛盾。她在事業上越追求,生命中的快樂就越缺失;越付出就越背離自己的初衷,這種剪刀差使她萌生了離開的念頭。“我奮斗,不是為了事業而事業,歸根結底是為了更加美好的生命而奮斗。在名利雙收中,我并沒有收獲快樂。”
“我是誰?”“幸福是什么?”“怎樣讓自己更快樂?”這些問題在她的腦海中盤旋著,高速運轉的她知道需要讓自己停下來、讓心沉淀。此時,她遇到了大衛·里恩的《印度之行》,“印度使你面對自己”,她決定去印度,尋找自己,尋覓答案。
在印度,在瑞詩凱詩,尹巖找到了答案。“成功是外人的,快樂才是自己的。成功不等于快樂,最大的成功是自己的智慧在增加,更容易去接近幸福。”“瑜伽服務生命。”這一次的人生“修行”,她找到了快樂的真諦,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也有了對生命節奏的全新感悟:人生需要閑暇;有品質的慢比快難,求慢比求快更需要勤奮,慢節奏需要有所醒悟,在智慧層面有所成長,不為慢而慢,否則人會懈怠;女人在三十歲以前很難慢下來,不如就選擇快節奏,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隨著年齡的成熟,經驗有了積累,對生活有所認知,在全力以赴沖刺之后將思考落地,反省人生,讓事業為自己的生活服務。
事業型的尹巖像許多事業成功的人一樣,嘗過一連串的挫敗感。她形象地稱“創業是一個攀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曾經自詡為天之驕子、頂著無數光環的她有一天碰到了自己的大敵。追求完美的她發現無論自己如何努力都無法到位的時候,自卑了。人們的質疑聲不斷傳入她的耳畔,刺耳粗魯的惡意攻擊,“騙子、小人”的指控,復雜的人際關系,一樁樁、一件件負面的事情打擊著這個驕傲女性的心靈。她曾據理力爭地反擊,但發現只會激起更大的波瀾。
這個時刻尹巖從愛人莫瀚處理問題的方式中領悟到了解決問題的真諦。她先要求自己不去看、不去理會,漸漸地發現自己真的就不那么在意了;到后來她不發聲地去看,不再生氣,而是去研究這些噓聲背后的本因,將它們作為負面方式的顧問,從而去調整。從最初的痛恨,到后來的漠然,再到最后的理解,她的抗壓力在增強,同時也更加認清了自己,唯我獨尊的想法漸漸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淡定的處事風格,不會因外界的干擾而否定自己,堅持心中的自己。
修煉生活
中年的尹巖有著幸福的家庭,志同道合的愛人,乖巧伶俐的三個孩子,享受著作為妻子、母親帶來的無限快樂。
對于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尹巖應對自如。她不會因為忙工作而忽視陪伴孩子。她告訴員工在休假的時間只可以給自己發郵件,但是不要期待她會回復,因為一旦她的家門關閉,就不會再去思索工作。
尹巖家的陽臺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大女兒笛笛喜歡光著腳在草上走,小女兒簫簫更愛用一個小壺撈魚缸里的金魚。這時,尹巖會坐在沙發上笑著看兩個小天使所做的一切,不干涉,不指責。如果陽光明媚,媽媽也會坐在草地上,和孩子們一起曬太陽。她說:“做母親,是最美的享受。”
尹巖認為,最好的母親是給孩子樹立一個生活的榜樣,幫助孩子學會獨立、寬容、分享、關愛等積極向上的正向思維,讓孩子們知道生命如何才能更有價值。她希望孩子能為母親驕傲,所以以身作則,當他們需要的時候才能回應,包括智慧的回應,經驗的回應,財力的回應,人脈的回應等。母親有義務幫助孩子清除生活中出現的一些陰影。當老師向她告狀小女兒簫簫將一個非常好的朋友的飯盒扔進垃圾桶時,她不去責罵,而是詢問事件的原因,體會孩子如此憤怒的原因,從而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
在尹巖認同的夫妻相處之道中,妻子具有獨立的人格,不是丈夫的附庸,不是簡單的端茶送水,彼此需要擔當、支持、關愛、分享,最重要的是尊重。不要要求丈夫為自己去做什么,夫妻雙方是平等的,彼此互不虧欠。即使是接送自己的父母去醫院,如果不是莫瀚真心情愿,她也絕不會抱怨或強求,因為這本來就應該是自己的事情。
修煉思想
瑜伽的修煉有三個層次:外在的身體強健,內在的智性平和,深層的靈性仁愛。這三個層面不是單一的遞進式,具有共通性。尹巖將瑜伽形象地比作一個巨大的貨柜,里面裝滿每個人所需要的東西,只要你伸手,就可以有所得。
尹巖最先獲得的是“不依賴”。第一次的點醒源于2003年的印度之行,相遇一位斯瓦彌智者。“不執不是不做。人行事分三層:一、想做;二、責任;三、回報。我們要放棄的是對第三層的追求,因為努力并不能獲得意想的結果,如果渴求這個結果,必定會失望。所以放棄欲望不是放棄努力,是要放棄回報。”
早在去往巴黎的時候,尹巖就漸漸學會了獨立與自省。巴黎是她真正獨立的前奏,求生的本能讓她忘記自己天之驕子無憂無慮的過往,意識到了作為女人擁有獨立生存能力的重要。每個人就是獨立的生命,沒有誰理所當然要為另一個人的一生負責。“要愛我一輩子”是最奢侈的索取,不單單是金錢,更多的是生命。“女人一旦選擇了依賴,就意味著選擇了將自己傾斜,為了享受傾斜時的輕松,就一定要預料到傾斜過后的傾倒。女人只有學會不依賴才會自由。”
這種自由,更多地表現為控制能力。知道自己要走的道路,有能力按照自己的節奏走,不去走別人的路,不按別人的要求去走路,是女人的終極自由。
“平衡”是尹巖多年的領悟。平衡是一種選擇,是一種精力與時間的劃分。家庭與事業的雙重收獲,需要給予二者同等的付出,將社會化的自己和生命中的自己同等對待。
尹巖是個時尚的女性,對于時尚有著自己的理解。“真正的時尚不是妝容與穿著,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精神、一種生活方式,是你對生命的品味。真正追求時尚的人會選取時尚元素中與自己一致的東西,而不是趕著時尚發布的潮流。”喜歡香奈兒、路易威登,同時也會素面朝天。尹巖懂得將物化的時尚與內心的純凈完美結合。
——尹巖
尹巖 如是說
人的生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一種恪守,并且不斷地自省。要有追求,有生命觀,這能幫自己擺脫世俗的困擾和誘惑。
我“成功”并不是我沒有苦難,而是我不接受苦難,我要越過苦難,穿越失敗,達成目的。
快樂從來都是自己的,跟別人無關。走自己的路,尋找自己的幸福,不用比較,不可復制,不可剝奪。
一生中,有某個注定的時刻讓你陷入一場裂變;一生中,有某個注定的時刻讓你遭遇激情與感動;一生中,有某個注定的時刻要校正你,讓你回歸本來的生命軌跡。
為人母,真正是上蒼賜給女人的最好禮物。在孕育的過程中,我們的力量不斷強大,我們的心智不斷成熟,我們的生命不斷完美。
真正的時尚應該是“道”,它是血液里的精神,是對世界的另一個看法,是在時代趨勢中的行為,這里面有生活方式,生活態度,生命追求。
我的事業中的關鍵詞是“作為”與“意義”:作為,自己的發揮,自己的成就;意義:社會的分享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