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成立于1994年,經教育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決定并批準,主席單位原由浙江大學擔任,現由上海大學擔任。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是全國高等院校群眾性體育團體,是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的分支機構之一。大網協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獻辛勤耕耘的老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走近并認識他們!
Q:大學生網球錦標賽一年比一年舉辦的成功,競賽部是如何做到的?
A:我們會評估當年大學生網球錦標賽
的舉辦情況,聽取多方意見,然后來對競賽規程做一個修改和調整,以力求完善賽事,保證競賽的公平。我們會根據評估的意見出臺方案,然后將方案提交大網協常委會,經常委會討論修改后,再根據實際情況敲定需要修改的細節,然后在第二年的賽事中貫徹執行。
Q:裁判員和裁判長的選拔有哪些要求呢?
A:起初,裁判幾乎都來自賽事承辦的學校。不過這幾年,隨著賽事規模和水平的逐漸提高,裁判問題逐漸凸顯出來。我們跟國家網管中心協商后,調來了10-2名國家級裁判,這也減少了很多比賽中的爭議。另外我們還考慮外聘一些國際裁判,并在進一步和網管中心溝通,以期將裁判在大網協賽事中的執法列入到網管中心規定的執法任務中去。
Q:資格審查委員會是如何把關運動員的參賽資格的?
A:我們現在的比賽分為甲乙丙三組。甲組全部是普通學生,他們第一次參賽時需遞交入學大表,一張寫著學生高考每科成績的表格。另外我們還會向學生所在地的招生辦索要當年的招生分數線,來證明學生沒有任何的高考加分;乙組成員是特長生;丙組則是現役或退役運動員。近年來關于注冊運動員加入乙組還是丙組具有較大爭議。我們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即14歲以前(包含14歲)在國家網球中心注冊的可以參加乙組,15歲以后注冊的則只能參加丙組。
Q:談談大網協的辦賽歷程吧?
A:其實在1994年大網協成立之前,我就參加過91、92年兩屆的中國大體協邀請賽,我記得當時只有10多所高校參加。94年大網協在浙江大學正式舉辦了第一屆大學生網球錦標賽,那時候還沒有現在這么細的分組,只分團體和單項(男單、男雙、男團、女單、女雙、女團)總計6個項目。后來經過逐年的舉辦,規模漸漸由小到大,到了2000年的時候,開始增設校長杯。
Q:為什么增設校長杯呢?
A:因為大學生網球錦標賽自舉辦以來,雖然參賽規模較之以前有所改觀,但是參賽的隊伍還是參差不齊。于是經過商討后,我們決定增設校長杯,讓各個學校從領導層開始重視網球,這樣也能更方便更好的普及高校網球。其實在94-00年,我們還做過另外的嘗試,就是讓高校的教工(55歲以上)參加比賽(主要是雙打),但是這樣做了三屆后發現效果不是太明顯。
Q:校長杯舉辦的效果如何?
A:2000年在河南師范大學舉辦第一屆校長杯的時候,只有十幾對參賽人員,發展到現在,校長杯已經需要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組,有150多對高校高層參賽,可見領導的參與程度還是十分可喜的。今年4月20日我們在武漢理工大學重申了06年提出的思路:校領導打球,必須也要有學生代表同時參與。這個思路在06年就提出了,但是這幾年并未貫徹進來,所以這次會議時我們又重申了這條建議,希望以后可以貫徹執行。
Q:承辦大網協錦標賽的學校需要達到什么標準呢?
A:我們會從五個方面來考量,一是學校的態度,不光是學校體育學院的態度,還要學校的領導層表態;二是學校以往參賽的情況;三是學校以往參賽所取得的成績;四是學校初步的硬件設施,包括球場以及是否有增設場地的計劃等等;五是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當地的裁判等因素我們也會考慮進去。
Q:分享一下網球教學訓練方面的經驗吧?
A:在09年上海大師杯期間,上海大學生網球協會曾經辦過一個校長杯邀請賽,期間曾經舉辦過一個教學訓練研討會,無奈當時到場的人數太少,約莫只有8個學校共計8名代表到場。10年我們再辦這個研討會的時候,響應的就更少了。現在,我們正在計劃邀請國內外資深的網球專家來培訓我們的教練。屆時,包括國家隊一些外教以及李娜的前教練余麗喬等人都會齊聚浙江臺州的萬翔國際網球學校對我們的教練進行培訓指導。
Q:聽說大網協每年都會評選優秀的專業論文?
A:論文評選是從2000年在河師大開展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的時候開始評選的,第一屆的時候遞交的論文數量并不多,01、02、03年停了三年,04年在西南石油大學舉辦了論文報告會,然后09年在四川大學舉辦科報會的時候又重申了論文評選一事。09年我們收到論文98篇,10年收到138篇,11年收到了多達190多篇的論文。我們計劃將優秀的論文出成集冊,發表出來。當然我們也希望這些論文可以在專業的網球雜志上刊登出來。
Q: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在大網協擔任職務的呢?科研會什么時候成立的?
A:我從00年前后開始擔任大網協的常委。科研委員會成立的很早,我擔任科研委員會的主任是從08年換屆開始的,4年一換屆。
Q:除此以外還有一些其它的職責嗎?
A:第一是推動高校網球的科學研究,第二是為高校的體育老師尤其是網球老師搭建一個體育科學研究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臺。另外提高高校科學研究的水平,尤其是網球,在我國,網球在科學研究上相對于其它項目是落后的。我們還有一個任務是培養更多的青年教師在科學研究尤其是網球方面的研究能力。
Q:科研委員會的工作是以什么為主呢?
A:科研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推動高校網球的科學研究,網球這個項目放在全國運動項目的范圍內的話,科學研究的重頭是在高校,高校的科研機構會出很多科研結果。
Q:您用了什么樣的方法讓這么多的學校、個人參與到科報會來的?
A:我過去到現在在田徑協會也是負責科報會的,累積了一些經驗。這個會議想辦好要為各個學校的基層老師著想,因為很多基層老師在條件方面都受到限制。另外我們想法設法為大家把平臺搭建的更好,我們把這個平臺塑造成一個大眾化的平臺,更多的是為普通老師考慮,而不是將著眼點放在把會議做的宏大。會議只有辦的越正規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
Q:分享—下您在網球場地維修方面的經驗吧?
A:(笑)其實我只是掛名的,在這方面還談不上有經驗。要說分享的話,我覺得要做到兩點:一是規范化,即場地的建設需要規范,不能偷工減料;二是場地管理需要經常化,因為網球場如果不經常管理的話,場地肯定會損壞的很快。
Q:信息部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呢?
A:保持大網協信息系統的暢通。簡要來說就是要做到一站、一刊和一員、所謂一站,就是指大網協的官方網站,這個網站本來是我們江蘇科技大學做的,現在由上海大學接手打理;一刊就是大網協計劃推出一本刊物,將大網協的一些成果、信息以及論文等刊登出來;一員即是信息員,我們計劃在各大片區(東北、西北、華北、華中、華南)各找一個信息員,來即是報道各大區的網球賽事。
Q:之于大網協,您有什么建議?
A:我總結了三個方面:一是每年舉辦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的時候都會辦一個校長論壇,好多校長都會發表演講,我想把校長的報告總結鏈接到我們大網協的網站上,讓大家能及時看到這些成果;二是每年舉辦的科報會上,會有很多老師和研究生提交論文,我也想把這些論文鏈接到我們的網站上,在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三是希望可以召開一個論壇,邀請國內外著名的網球專家跟我們分享網球方面的心得。
韋嘉精
韋嘉精,國際網球聯合會(ITF)一級教練,1992年至今擔任華南理工大學網球課的教學工作,07、09年連續擔任大運會中國代表團網球隊主教練。
自大網協正式成立,我就加入了大網協,1998年擔任大網協副秘書長,兼競賽委員會主任,全面負責大網協的競賽工作:競賽規程的制定及修改補充,賽制方案及改革,以及競賽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等等,見證了大網協發展壯大的過程,我認為,大網協能夠在短時間得到迅猛發展壯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運動項目本身的魅力;第二,大網協主席團(主席和副主席)充分發揚民主,指導思想高度統一,制定了正確的工作方針,并認真的貫徹實施:第三,大網協有一個熱心推動大學生網球運動發展的專業團隊,秘書處及各個專業委員會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讓大網協迅速發展成為必然。
韋曉康
韋曉康,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院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現在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兼任副秘書長。在學校,一直從事公共體育網球教學,曾經帶隊多次獲得北京高校女子網球冠亞軍。由于工作認真、負責,2004、2008年榮獲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頒發的“第二、三屆”先進個人稱號。
自從在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就職以來,就被這個具有活力、凝聚力的團體深深吸引,大家在協會里,都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大家能夠充分感受到,這是一個供大家交流網球教學、訓練、科研的一個平臺,這是一個開展活動較多、校領導積極參與協會活動較多的協會,各校領導親自為協會的發展群策群力,本人堅信這個協會在各校會員的共同努力下,必將會越辦越好,不斷前進、不斷壯大。
虞力宏
虞力宏,浙江大學體育部副主任、副教授、碩士,中國網球協、會裁判委員會委員,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副秘書長兼裁判委員會主任,浙江省網球協會副秘書長兼裁判委員會主任,浙江省大學生網球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自1994年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成立至今,一直擔任協會副秘書長的工作,主管裁判委員會的工作。中國大學生網球協會從首屆比賽的27所學校參賽,到2011年第16屆全國大網賽86所學校參賽,無論是參賽學校的數量、人數、以及運動員的級戰術水平,還是參賽學校所在地的范圍,都有了飛速的提高和擴大。中國大學生網球運動受到了越來越多大學生的歡迎。與此同時,對裁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可以說,高校裁判隊伍的發展跟不上高速發展的大學生網球賽的需要,需要進一步努力加強裁判員隊伍的建設發展。
尹釗
尹釗,工作于國際關系學院體美部,1989年帶隊參加了首屆全國大學生網球邀請賽,至今20余年,一直堅持帶隊訓I練和參賽。多次在大網賽中取得好成績。現擔任大網協副秘書長兼資格審查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大學生體育協會網球分會常務副主席。
大網協在上海大學副校長汪敏主席、顧紅秘書長、原秘書長錢威利教授的領導下,在全國致力于推動大學生網球運動開展的各個高校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大網協的組織機構不斷完善,各項活動和賽事從組織到實施都有了長足進步。大網協是一個和諧溫暖大家庭,需要相互的支持和幫助。雖然秘書處的同仁之間遠隔千山萬水,但是我們心中有你,有我,也有他。今后應進一步堅強與中國大體協及總局網管中心的合作,并取得支持。完善賽事,建立運動員檔案庫,使大網協各項工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