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水井坊杯全國大城市業余團體賽選擇在13朝古都洛陽進行,恰巧這項賽事也是第13屆。洛陽是哪!3朝的古都我也說不上來,13屆水井坊杯我也沒都趕上,但從2005年開始一直有份參與,按說是個“老”隊員了,但這幾年已經“老”得由主力淪為替補,看客的身份也大于選手。
4月28日
早上10點大家在北京西客站集合出發。我從凌晨一點開始在臺里說球,阿扎倫卡贏巴瑟爾、莎拉波娃贏斯托瑟這兩場都打滿了三盤,打完了也早上六點多快七點了c對此我倒是有準備,早就把東西收拾好了就沒打算回家。從電視臺到西客站步行也就十分鐘,找了家就近的洗浴中心在大廳安了個鬧鐘睡了一會兒,準備上車以后接著睡。
事后證明我不回家的決定還是很英明的。4月28日這天是周六,機動車不限號,但又是調休的工作日,所以街上巨堵,西客站又是著名的人流聚散地,交通狀況可想而知。我們隊的兩位主力隊員張建偉和姜穎都因為堵車沒趕上火車,只能坐下午一點的慢車隨后跟大部隊會合了。
一路上大家干什么的都有:打牌、聊天、玩游戲、睡覺……我把帶來的《網球俱樂部》和《體壇周報》一頁不落地看了一遍,越看越精神,覺也沒睡成。
7小時路程到了洛陽,入住的酒店名字很好聽,叫“桃花莊園”,確實也在市外,打車也不大方便,走著去球場的話大概要15分鐘,就當熱身了。
晚餐后去參加領隊會和抽簽儀式,因為這幾年下來隊里覺得比起打球來我的手更適合抽簽。今年又抽了個中上簽,跟天津隊和江西隊分在一組,避開了非種子隊中實力最強的洛陽隊。回到駐地開了個簡短的賽前準備會,大家都夸我抽得好,我勸大家別輕敵。
4月29日
金組每組3隊打循環,一共4組,小組第—直接進入半決賽,所以每一場都不容有失。作為種子隊,我們早上沒有比賽,主力隊員都可以在酒店多休息一會。我和蘇啟仲、倪偉兩位作為兼職教練還要負責偵查敵情,觀摩天津隊和江西隊的比賽。觀摩的結果是江西隊與天津隊還是有較大的實力差距。跟江西隊領隊聊天得知,他們本來是要參加紅組(相當于乙組)比賽的,由于金組(甲組)隊數不夠被臨時提拔上來,有點勉為其難。
得知這一情況后,隊里批準了我的請戰要求。下午我和蘇啟仲參加了男雙的比賽。這是我自2008年后首次以隊員身份登場。比賽不太精彩也不太激烈都沒什么回合,因為當時我隊已經4-0獲勝了(七場四勝制),有點對不起在旁觀戰的TCM特派記者何松同學,這場最后的比分是8-4。最激烈的是第一場男單,我隊楊睿在5-1領先的情況下,被江西隊的任峰追到了5-5,最后憑經驗才以7·5險勝。賽后楊睿說被曬得有點中暑。這是北京隊員的老問題了,常年在室內打,一到室外就有點暈和蒙。
4月30日
關鍵戰役到。我們跟天津隊爭奪小組頭名。天津隊去年是從紅組晉級上來的新軍,但隊里大部分球員我們都是老相識,兩隊前幾年經常你來我往進行交流。場下見面大家也都有說有笑,但場上還是要動真格的。按實力呢,我們北京“藍景麗家”隊稍占優,但天滓隊沒什么包袱立足于拼。前面四場男女單打、企業家雙打、公務員雙打,雙方各勝2場,戰成2-2。男雙這回輪不到我上了。本來以為是場硬仗,結果首次搭檔的蘇啟仲和安欣8-1就輕取了劉世軍和劉鵬,但我隊女雙姜穎和李鳳賢4-8負于對手,雙方再次戰成3-3。勝負就看混雙了,樊曉芳和賈巍不負眾望,以8-4拿下決勝場。保證我隊連續第6年至少進入四強,也保住了明年的種子隊席位,完成賽前制定的最低目標。
深圳l隊在死亡之組中戰勝洛陽隊成功突圍,成為我們半決賽的對手。兩隊也是老對手了,差不多每年都能碰上。雖然今年在規則上對外籍選手和專業退役球員的參賽資格上有所限制,但幾支強隊所受的影響都差不多。由于衛冕冠軍成都隊今年將部分球員支援了東道主洛陽隊,實力有所下降,深圳隊今年是公認的最具“冠軍相”的球隊。他們首先強在擁有兩名能力出眾的單打選手,男的是毛亮,女的是盛麗麗。這兩位開路先鋒極少失手,今年更是保持全勝。我做了一個不完全統計,在這幾年的水井坊杯中,能在0-2落后情況下完成翻盤的超級大逆轉基本沒有。我們和深圳隊的開場也是如此,男女單打均落敗,這給后面登場的球員帶來比較大的壓力,最后我隊以2-4失利。其中只有企業家男雙陳亞東和張建偉獲得了勝利,另一場公務員男雙是由于深圳隊棄權我們才拿到一分。深圳隊厲害的還不止男女單打,他們曹蕾/李文婷這對女雙也是多少年保持不敗了,還有今年開始配合的郭紅/崔文華這對混雙,也有朝不敗組合發展的強大趨勢。
最后決賽對陣是深圳隊VS成都隊,我們和南京隊爭奪季軍。
5月1日
季軍爭奪戰肯定沒有冠軍爭奪戰那么有火藥味,跟去年一樣我隊還是4-2戰勝南京隊,蟬聯季軍。即使決賽好像也沒前幾年火爆了,雖然最后深圳隊是以4-3險勝,但拿下冠軍點的那一刻,竟然也沒多少人歡呼。
業余比賽貴在堅持,水井坊杯能堅持13屆,各方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如何在形成傳統的同時還能辦出新意,依然是擺在主辦方面前的一道問題。
每年我都把水井坊杯當成與新老球友的—次聚會,看看大家又掌握了什么新技巧,換了什么新兵器,各隊又涌現出什么新人……比如今年就聽說“業余四巨頭”已經快湊齊了,而且是從打法到裝備甚至到小動作的全面模仿秀,看著也都是那么回事,河南隊有“業余版納達爾”孫一嗚,北京隊有“業余版德約”從君政,天津隊有“業余版穆雷”王朝陽,就差“業余版費德勒”了,也不知誰能學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