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敏校長作為大網協的領頭人,不僅希望網球成為莘莘學子們強身健體的一項愛好,更希望將網球的優雅內涵,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帶給他們。為此,汪校長將在2012年點燃高校網球的三把火:賽事創新、文化推廣、加強師資。
汪敏,上海大學副校長。在他的身上,找不到一絲傳統校長的嚴謹與古板,相反,一股濃濃的親和力向你涌來。這已不是筆者第一次采訪汪校長了,但來到汪校長的辦公室與之交談,這還是第一次。十幾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里。辦公桌上堆滿了厚厚的文件,書架上放滿了各種書籍,汪校長在百忙之中抽出了寶貴的時間接受了我刊的采訪。
“我們就隨便聊聊吧!”汪校長樂呵呵地說,熟悉的笑容,一貫的熱情。在汪校長上海大學副校長的背后還有一個頭銜讓他釋放著自己的熱情所在,即是全國大學生網球協會主席。大網協成立17年來,一批批辛勤工作者見證了網球運動在中國高校的迅速成長。汪校長作為大網協的領頭人,不僅希望網球成為。莘莘掌子們強身健體的一項愛好。更希望將網球的優雅內涵,以及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帶給他們,一番苦心與熱血寄托于大網協促使著汪校長定要將高校網球事業做好的決心。
熟悉汪校長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球癡。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汪校長對網球始終不離不棄,“再不多多練習,其他校長都要超越我了!”別以為汪校長是真的擔心,其實他的心里比誰都高興,“網球運動深受高校領導的喜愛,對高校網球文化的推廣起到重要的作用?!痹诖缶W協舉辦的各項活動中,我們都會看到汪校長活躍的身影,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在汪校長的高校網球推廣之路上必不可少。汪校長加入大網協五年,擔任主席一職三年,一直致力于將網球文化移植入菁菁校園之中,這一路并非平坦,其中的不易也只有汪校長自己能體會。
風雨十七載,磐石無轉移,201 1年在西安舉辦的第16屬全國大學生暨校長網球錦標賽取得了可喜的突破。從首屆少于20所高校參賽到如今高達136所高校進行角逐,我們看到網球已作為一種校匿文化在全國各地的校園里潛移默化地蔓延開來,循序漸進,直至有朝一日繁榮昌盛。
Q=《網球俱樂部》雜志A=汪敏
Q:大網協風風火火了一年,在所有的活動里。哪一項讓您印象最深刻?
A:從工作來講,還是和以往差不多。常規的賽事和會議都舉辦得很成功,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水平不斷提高。但我認為總體上還沒有跨出很大的步伐,當然賽事的水平和組織非常精彩,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我們的確很出彩。例如深圳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我們的大學生網球運動員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和校長杯的比賽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其中比較突出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西安舉辦的校長高峰論壇,這不僅僅是大網協首次舉辦,實際上在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各分會中,像這樣大規模的、高層次的校長聚首會議實屬首創,大家一起討論體育,探索網球發展之道。近40位的校領導撰寫了文章,在網球文化推動方面,大家見仁見智發表了很多意見。
Q:請您總結一下大網協11年的工作?
A:2011年的工作可以用健康、有序、有效三個詞來形容。從整個大網協的發展來看,我認為我們仍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地方有待改進,還能夠把工作做得更好?,F在我也在考慮新一年的工作該怎么推進,首當其沖,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有創新意識,這個很重要。大學生網球協會發展至今日,加入協會的高校和運動員都已和我們建會初期來比不可同日而語。目前在賽事和其它方面推進后,如果繼續按照慣常的方式走,必然會遇到發展的瓶頸,所以“創新”二字已擺在我們的面前。
Q:那2012年的工作重點在哪里呢?該如何創新?
A:明年除了常規工作要做好以外,可能我們著重要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個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創新”,即對大網協的賽事進行改革,保證其健康、有序、可持續地發展?,F在我們重要的學生賽事實際上是一年一次,我認為頻度不夠高;另外賽事規模又這么大,承辦大網賽的單位不堪壓力,便很難使得賽事和裁判組織保證質量。所以我希望明年要對大網協學生網球運動的賽事體制做出改革,新一年要重點啟動改革賽制的討論規劃的工作。改革的目標是使大網協實現網球運動的普及、推廣和提高,這個宗旨是不變的。第二個方面的工作,實際上在2011年已經提出,就是要著力推進“網球文化”在校園里的傳播?!熬W球文化”作為體育文化非常重要的分支,對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來說很重要。網球運動具有健康、高雅、時尚、文明的四種特質,并且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當我們利用網球運動本身具有的娛樂性和時尚性來吸引廣大師生的同時,這些文化底蘊會不知不覺地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他們。但我感覺這點我們做得還是不夠,所以新一年里一定要加強。2011年大網賽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很好的頭,校長的高峰論壇、有關著作的出版等讓大家形成了良好的共識。第三個方面我們考慮的是這幾年盡管高校網球運動發展很快,參加這項運動的學生、老師和領導的人數也很多,但制約大網協普及和推廣“網球文化”的瓶頸也同樣存在,即高校網球師資隊伍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我這里指的是體育教師的網球專業素質還非常欠缺,沒有高水平的網球師資隊伍對于我們的工作來說是很難推進的。所以我們會把培養高校網球教練員的日程提出來,計劃與社會上或國際上的一些有較好口碑的、專業的機構聯合起來對網球教練員進行培訓。
Q:對以上這些規劃,大網協的領導團隊是否有信心?
A:大網協本身是一個群眾性的組織,所以要做好這些事并不容易。但我們大網協的領導班子對網球事業還是充滿熱情的,也非常具有號召力和凝聚力,大家工作時都有各自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各大高校也都給予莫大的支持,這些都是做好后面工作的基礎,但我又要強調,對我們來說是時候轉變觀念和尋求創新。
Q:關于高校網球推廣的地域性差異問題,也是您反復強調的,新的一年里有怎樣的規劃呢?
A:從普及程度來說,沿海發達地區和中西部的高校差距還是很大。這也是為什么近三年來我們不把大網賽的舉辦地放在沿海發達城市的一個重要理由。國家網管中心改革后,網球這項運動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拉近兩地區的網球交流也是我們的主要工作之一,作為我們的常規工作來對待。
Q:明年您對大網協最大的期望是?
A:首先非常感謝《網球俱樂部》雜志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你們對大網協的推廣“網球文化”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新—年里我還是希望能夠扎扎實實地走好每一步,畢竟“文化”這東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產生的,解決瓶頸問題,更好地推廣高校網球。新的局面—旦打開,就能取得一些效果,我相信最終這些效果都能在我們的工作成果中體現出來。推廣工作有難度,但必須未雨綢繆,這樣才能更貼合我們的實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