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0月9日,上海大師賽的夜場此賽開始前,旗忠網球中心人頭攢動,這與一周前北京鉆石球場的氛圍極為相似,此時,球迷都在談論著同一個名字:張擇。
只是這場比賽的結果不同于10月4日張擇對陣加斯奎特。這晚22歲的張擇沒繼續帶給觀眾們驚喜,比賽僅進行了54分鐘,中華臺北選手盧彥勛以6-0、6-2的比分從他手上奪走了與費德勒碰面的機會。
上海比賽結束后,球迷和媒體的反應,顯然要比一周前中網時冷靜了許多。“中國男網”也從網絡熱門詞匯搜索的排行榜上逐漸淡出,男子職業網壇的焦點,重新回到三巨頭身上。只是張擇微博上粉絲激增的勢頭保持不變,這是中網過后的痕跡。
我第—次見到張擇是在2010年的中國挑戰賽,他和國家隊的幾個男孩女孩們一起以“新生代”的姿態出現在媒體面前,因此,即使如今他成了“中國男子網球”的代表人物,我卻不喜歡將他與他的隊友區隔開,我覺得他們是一個群體,一個值得網球專業媒體持續關注的群體,在未來,他和他們還會帶給我們更多話題。
似乎張擇自己也并不認為他在一場比賽結束后,就成了“領軍人物”。“我只想一場一場地打好比賽,希望未來能進入世界排名前100位。”他說,“我只想一步步來,也許大家都覺得我是中國第一男單,但其實我不是,要達到國際男網的水準,我還得繼續努力,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
在一場所謂“歷史性”的比賽結束后,當事人總比旁觀者更冷靜。這是因為張擇們已經推開了一扇虛掩的門,他們正在經歷真正的“職業網球”,而我們卻仍在想象。
最近媒體正在熱烈討論的“準單飛”,就是那扇虛掩的門。4年前,在李娜、鄭潔一代低調“脫離”國家隊時,我們曾熱烈討論過一陣子,對于中國網球選手而言,從舉國體制到單飛進入ATP和WTA,仍舊如同穿行一扇虛掩的門——過程并不復雜,但做出選擇之前需要十足的勇氣。
“我覺得(舉國體制)對于中國男網來說是必經之路,因為國家隊給予隊員們巨大的支持,如果沒有國家隊的支持,我也拿不到中網的外卡,也就沒有機會取得現在的成績。”張擇說,但他也深知走出去對中國男網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張擇現在的教練派瑞曾經執教過巴格達蒂斯和加斯奎特,所以在中網第二輪與法國人遭遇前,張擇就說過“假如能遇上加斯奎特,我教練說我一足有機會贏他!”
外教的加入讓張擇在推門進入真正職業化后,迅速掌握了“游戲規則”。如何選擇比賽,如何以賽代練、如何制定比賽戰略,甚至于賽前吃什么、賽后怎么放松,這些貫穿于網球選手們日常生活的所有細節,是張擇在進入真正職業生活后才學到的。
其實在過去幾年中,李娜和鄭潔等人的成功,讓我們對于職業網球運動的游戲規則不再陌生,男網與女網之間并不存在能力上的空間差距,有的只是先出發還是后出發的時間差距,新一代中國男網從去年開始已經在嘗試準單飛的模式。目前張擇教練派瑞的薪金,由江蘇隊支付,但這樣的外教,核心上由國家隊挑選和接洽,顯然,這與國外球員獨自承擔所有比賽訓練費用的生活模式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正如張擇自己所言,這樣的機制,對于中國男子網球運動來說,仍舊是最好的選擇。
從某個角度來看,張擇在中網上取得的成績并不讓人意外。而他在上海的首輪出局也無非是其職業生涯中一場小小的失敗。有時媒體的反應總有些戲劇般的夸張和放大。但這沒有影響到張擇對自己的判斷。“我現在挺自信的,這也是在我出去打了些比賽之后最大的收獲。”他說,“我覺得自己需要更多機會與一流選手碰面。”
在這個秋天經歷過中網和大師賽之后,張擇和他的隊友們將要為下一個賽季做準備。關注挑戰者的表現是網球運動的精彩之處。而中國網球之于世界網壇而言,N扮演者挑戰者的角色。我隱約看到那扇職業化的大門已經打開,未來的職業網壇勢必更令人期待,因為,他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