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曼谷公開賽,殘留在腦中的難忘片段還有很多,比如走上去會吱吱作響的臨時看臺,從觀眾席頂端出場的球員,快餐店打包送來的涼而記者餐,賽場外半夜遇到的熱心出租車司機,展臺中令人驚訝的低廉球拍售價……這一切細微的點滴,都匯集成TWA編輯首次曼谷之行的美好回憶。
泰語里曼谷的發音是“KRUNG THEB”,意思是“天使之城”。在這個被佛陀吻過的城市之中,你能輕易地找到傳統與現代的交匯。鱗次櫛比的摩天大廈旁,靜靜佇立著金頂瓦墻的傳統建筑;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網絡,伸向了每一個墻面爬滿藤蔓、竄騰出甜辣醬香氣的城內小巷。
荒涼中的鋼筋都市
筆者此次造訪的ATP泰國公開賽比賽地,猶如一座“荒涼中的鋼筋都市”——它坐落于距離曼谷市區20公里外的公共綜合體“Impact Center”。這個大型的多功能綜合體包括會議中心、展覽館、體育館、五星級酒店和配套購物中心。原本這個市郊的建筑群只有孤零零地一個體育館(Impact Arena),是為配合1988年曼谷亞運會舉辦而專門修建的,之后經由不斷地擴張與整合,漸漸形成了如今一個龐大的現代化綜合體。
ATP曼谷公開賽的舉辦地點,也僅限于Impact Arena之內。體育館可容納12,000名觀眾,平時多用于舉辦歌星演唱會與政治宣講大會。James Blunt和Elton John的亞洲巡演剛落下帷幕,ATP泰國公開賽便悄然接棒登場,只是后者宣傳聲勢弱了不少。各類演出皆有精心制作的電視宣傳片在地鐵上循環播放,而這項泰國最高級別男子網球賽事海報,則只在球員下榻的洲際酒店附近能覓蹤跡。
當筆者第一天趕赴比賽現場時,曾擔心交通不便或跟工作人員溝通不暢。不過事后證明這一切擔憂都是多余的,你只需搭乘曼谷輕軌(BTS)到最北邊的起點站“Mo Chit”,下站臺后就會看到明顯的英文指示牌,提醒你前方停車場便可乘坐往返于賽場的專線巴士“Impact Link”,票價30泰銖(人民幣7塊左右)。巴士的管理員盡管英文水平有限,但熱情的態度令筆者加深了對泰國公共交通的上佳印象。在經過近半小時的高速公路車程之后,我們終于抵達了傳說中的Impact Arena。其現代化的程度超越筆者的想象,一體化灰調風格的設計,簡明扼要的功能分區、寬闊的車道和龐大的停車場,一切頗有簡約功能主義設計大師Mies Vander Rohe倡導的“Less is more”風格,沒有冗余和華而不實的設施,外觀設計卻仍然堪稱美觀。周邊的荒蕪叢生與這里的質感至上形成鮮明而突兀的對比,這也是筆者將其稱作“荒涼中的鋼筋都市”的原因。
初來乍到的記者見聞
接下來的行程與每一項賽事都一樣,在咨詢臺領取記者證之后,我們便進入賽場一瞧究竟。由于僅為ATP 250級別賽事,所以泰國公開賽只有兩片正式比賽場地——“中央球場”和“一號球場”。兩片場地被臨時搭建的觀眾席區隔開來,雖然顯得規模不足,但好處是觀眾可以更近距離地觀賞到球員表現。中央球場的最前端是臨時搭建的“包廂區域”,同樣都是標注了賽事贊助商的名稱(不過除了周末鮮有人觀賽);而一號球場則沒有設置包廂,球員的等候區觀眾同樣可以通過,所以才出現涅米寧賽后與芬蘭球迷站在此處聊上半個小時的難得場面。在經歷中網和上海大師賽此類大型賽事的安保程度后,驚覺原來小型賽事才是球迷們的天堂。
衡量賽事規模的標準同樣還有新聞中心。泰國網球公開賽的記者區域并不大,是由一個大型會議室改裝而成,中間放置了橢圓形會議桌,記者們圍繞圓桌而坐。筆者在進入新聞中心后向工作人員詢問了基本的信息,令人再一次驚喜的是,賽事組蠶會竟安排了一位會講流利普通話的志愿者來貼身服務我們。在異鄉聽到熟悉的語調,難免有點受寵若驚。小女孩告訴我們她的中文名字叫“麗娜”,今年大學三年級,已經學習中文四年了,還去過北京、上海和西安等中國城市游覽。我們在稱贊她中文如此流利時,她卻回答:“在泰國有很多人都在學習中文,中文非常重要,這還能為我以后的就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呢!”在得知我們有采訪球員的需求之后,麗娜告訴我們可以自行通過ATP的工作人員來約采訪。于是她帶我們來到了ATP辦公區域,接待我們的是ATP亞太辦公室的Richard Evans——來自英國的年輕男孩,負責這次泰國公開賽的球員協調。在閑談中了解到他與時任中網的球員總監Stephen Duckitt是好友,后者原本也是他在ATP的同事,在今年初剛剛“跳槽”到中網任職。而Richard直言自己得感謝Stephen:“這次我來ATP亞洲賽季,就是接替他從前的工作。”而球員采訪在這里的執行方式相對隨意——沒有申請表格,沒有中網和大師賽的“排期表”,整個流程就是由ATP的工作人員,在球員比賽后詢問他是否有接受采訪的意愿,要是球員愿意便可確定時間執行;這個流程的好處是能夠臨時起意采訪到球員,缺點是沒有賽事和贊助商施加的壓力,不出意外大部分球員都會說:“哦,我今天太累了,采訪還是能免則免了吧。”
低級別賽事的生存之道
麗娜告訴我們來報道ATP泰國公開賽的國外記者并不多,而且大部分是攝影記者。對于我們幾位從中國來的客人,她也有諸多好奇。先是打聽北京和上海的賽事級別和規模,在得知它們分別是ATP500/WTA皇冠賽和ATPl000賽事后,麗娜表示贊嘆:“在亞洲只有中國能舉辦那么大型的網球賽事了!”而對于泰國公開賽在工作日期間的寥寥上座率,另一位在泰國待了七年的德國人Fabian Donsbach更有發言權:“我幾乎每一年都來這項賽事,但除了前些年組委會花了大錢請到費德勒和納達爾參賽,幾乎其它時候沒什么人在工作日來看比賽。”Fabian是泰國一家知名網球網站的管理人員,對本地網球有著自己獨到的看法:“大多數人還是來看明星的,但我對網球明星不是很有興趣,更多的是從技術方面來觀察他們。”看來網球頂尖選手的明星效應在整個亞洲都是同樣的狀況,缺乏了頂級明星的職業賽事,上座率自然堪憂。尤其像今年的狀況,賽事宣傳海報上主打的明星僅僅是蒂普薩勒維奇和西蒙,對于非資深球迷來講,這兩個名字無疑吸引力遠遠不夠。
“泰國網球賽事的贊助商也越來越少,其中最大的贊助商是PTT——泰國最大的燃氣能源公司,他們是泰國兩大職業賽事ATP泰國公開賽和WTA芭提雅公開賽的冠名贊助商。”Fabian繼續為筆者介紹賽事的贊助商情況,“像豐田為組委會提供官方用車,洲際提供官方下榻酒店,泰國旅游局也是其中一份子,但據我所知他們的贊助金額都非常之低,也沒有其它贊助商愿意投錢在網球賽事上。”Fabian還跟我們打聽了中國的職業賽事贊助商情況,在得知中國兩項賽事的各類贊助商得分三六九等,有時一張A4紙都排不完時,他大肆感慨中國網球市場的巨大潛力和吸引力:“中國的職業網賽有政府和官方的支持,這是其它國家都比擬不了的優勢。在泰國,網球職業賽事就是主辦方自負盈虧,官方能給的最多就是放寬稅收或其它優惠措施,但沒法投入如此之大的人力物力來支持網球賽事。”聽到這話,筆者才發現我們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中國跟泰國相比在網球積淀上難言優勢,起步較晚卻可以如此迅速地擁有兩項國際頂級網球賽事,對于國外網球經營者來說,這就是所謂的“中國速度”。
由于只有兩塊正式比賽場地,所以球員的訓練場在距離賽場一公里的室內場地中,那里是包括記者都不能進入拍攝的“禁地”。Fabian曾表示若我們有興趣觀摩,他可以找賽事人員帶我們進去,但考慮到初來乍到,我們還是規矩一點比較合情理,所以婉拒了Fabian的好意。但若球員需要做賽前的放松訓練,原有的球員休息室便顯得太過局促,他們只有就近使用賽場外的公園空地。因此筆者可直接看到迪米特洛夫跟教練踢足球,或洛佩茲在進行折返跑的場景,一切都在無圍欄、無保鏢、無干擾的“三無”情況下進行的,這在北京或上海是不可想象的。無遮擋的賽場訓練筆者也是首次見證,這無疑是對當地球迷素質的考驗——他們是選擇靜靜地在旁邊觀看,還是為了一己私欲打斷球員訓練,要求簽名或合照?在泰國,我們大多數看到的都是前一種情況,即使球員們在“唾手可得”的距離之內,球迷們仍然會等待他比賽結束再索取簽名或合影。
關于曼谷公開賽,殘留在腦中的難忘片段還有很多,比如走上去會吱吱作響的臨時看臺,從觀眾席頂端出場的球員,快餐店打包送來的涼面記者餐,賽場外半夜遇到的熱心出租車司機,展臺中令人驚訝的低廉球拍售價……這一切細微的點滴,都匯集成TMC編輯首次曼谷之行的美好回憶。雖然賽事本身不乏精彩的對決,但在濃厚的獨特地域氛圍下,比賽卻著實淪為了實實在在的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