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網球俱樂部》雜志
A=肖智宏
Q:能和我們簡單談談您目前網球工作的情況嗎?
A:云南曲靖瀟湘水庫網球俱樂部這里有三塊室內標準網球場,毗鄰水庫,空氣清新,環境幽雅。俱樂部成員大多為社會各界精英,人數有二十多人,活動集中在周六和周日早上。其余時間我不定期去其它球場帶球或受邀到臨近縣份做網球推廣工作。雖然有的時候我會感覺很累,但同時也認為這樣的網球生活非常充實。
Q:您是如何與網球結緣的?網球在您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一個角色?
A:大概是上世紀80年代初,我寄宿在姨媽家,他們家是老干部,住在昆明省委大院,當時家里的黑白電視已有體育新聞報道。從新聞里偶然了解了約翰·麥肯羅,左撇子球手,常跟裁判理論,我覺得他太有個性了,所以印象很深。另外,姨媽家有一把航空牌的木質網球拍,線是牛筋的,拍子很重,這也許是我對網球最初的記憶。1990年暑假,剛從縣份調回市里,偶然一天鄰居朋友動員我去打網球,我毫不猶豫花了97元買了一把領導牌網球拍,大拍面,鋁合金質地。在我學校附近的老年大學有一片沙土網球場,每天都有不少老同志在那兒打球,在一些熱心老同志的指導下,我也偶爾上場舞弄幾下,網球生涯就從那里開始了。93年辭職下海到成都,在那里的公園網球場的幾次觀摩讓我對網球技術有了新的認識。回到曲靖的十多年間斷斷續續地參加了一些在昆明舉行的不同規模的比賽,因取得了不俗的戰績而小有名氣,結交了不少網球圈的朋友,從那以后網球便成為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Q:您是怎么了解到PTR的相關課程的?能與我們分享您第一次參與PTR課程的感受嗎?
A:我是2000年經云南省著名網球教練譚弼老師介紹,去昆明參加了PTR培訓。坦白說,之前我對PTR根本沒有什么概念,但令我驚訝的是第一次參加PTR課程學習就被它的內容所吸引。豐富、實用、有趣,這是PTR課程的幾大特點,而且特別適合網球運動推廣之用。參與培訓的絕大部分都有專業網球的背景,像我這種從來沒有經過正規訓練,主要是靠自學的網球愛好者更感到機會彌足寶貴。經過三天高強度的學習,順利地通過了認證,為我的網球執教生涯掀開了新的篇章。
Q:在取得PTR的認證后,您覺得對您今后的網球教學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
A:在取得PTR的認證后,我對網球的教學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認識,網球教學手段和方法更具有針對性,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的運作技能教學理念始終貫穿于教學之中。特別是PTR課程提供的幾十種糾錯方法讓我在教學中特別受用。
Q:在PTR這樣一個大家庭中,您覺得給您帶來的最大收益是什么?
A:首先是PTR這一職業教練的榮譽。在這里親眼目睹和分享了來自世界各地網球教練的風采以及PTR大師級教練的精彩講課。它極大的豐富了我的教學知識和手段,同時更讓我深刻認識到網球不只是一種技能,更體現出一種非常健康、時尚的文化氣息。
Q:作為一名網球教練,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A:作為一名云南邊疆地區的網球教練,想通過幾年的努力爭取能辦一個專門針對青少年的網球培訓機構,培養和發現幾個好苗子。每到寒暑假能把他們送去像上海西庭俱樂部這樣的國內頂尖俱樂部深造。
Q:您是如何看待國內的網球教練員市場呢?
A:無論是網球教練還是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優勝劣汰是必然的。特別是網球教練大部分不是鐵飯碗,生存壓力也很大。無論網球教練出自何處,都有其自身優勢和特點,當然職業技能認證是必須的(如PTR認證),更重要的是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探索適合自身特色的路子。
Q:據我所知,您是PTR五年的老會員了,這五年來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A:要知道從曲靖到上海還真是不太方便,往返機票也貴。這五年,是我的父母和徒弟們一直以不同方式來關心我和幫助我,讓我有條件去上海參加PTR亞洲年會學習。我希望我的努力能給他們帶來健康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