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分層戰區彈道導彈防御”(ALTBMD)計劃重點發展指揮和控制系統,將北約各國所擁有的不同體制的傳感器和各種攔截武器進行集成,形成協同作戰能力,保衛北約成員國的領土、部隊和民眾。自2010年11月北約首腦峰會做出決定,將構建覆蓋北約成員國的導彈防御系統作為北約未來戰略構想要實現的重要任務之一后,ALTBMD計劃獲得快速發展。2011年,北約在ALTBMD系統開發上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初步形成了低層導彈防御作戰能力。2012年5月20日,北約在美國芝加哥舉行的首腦峰會上宣布,北約導彈防御系統具備“過渡能力”,即美軍部署在地中海的具備導彈防御能力的“宙斯盾”艦和部署在土耳其境內的一部導彈預警雷達系統,將可由北約導彈防御指揮官通過設在德國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的指揮控制中心實施指揮。這意味著北約將擁有對中、近程彈道導彈的初步攔截能力,標志著北約導彈防御建設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
ALTBMD系統概況與建設進展ALTBMD系統概況
ALTBMD系統建設計劃于2005年正式啟動,最初設定的任務目標是對付近程及中程彈道導彈威脅,為北約部隊提供保護。在2010年11月舉行的里斯本北約首腦峰會上,決定進一步擴展ALTBMD系統的作戰任務,不僅要保護北約部隊,而且要保護北約在歐洲的領土和民眾免遭彈道導彈攻擊。
根據里斯本峰會的決議,北約將建立一個更為完善、可靠性更高的ALTBMD系統。首先通過整合各成員國傳感器和現有的具有低層導彈防御能力的攔截武器,建立低層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然后通過增加相關裝備,形成高層彈道導彈防御能力,實現北約首腦峰會設定的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目標。
ALTBMD系統將由多個成員國現役和正在研制的多種系統(傳感器和攔截武器系統)組成,由北約提供通信、指揮控制以及戰場管理。目前,主要參與方包括歐洲幾個國家和美國。其中,歐洲的德國、希臘、荷蘭、西班牙、土耳其采用“愛國者”系統,法國、意大利等國采用“紫菀”-30系統。同時,ALTBMD系統還將與美國“歐洲分階段自適應途徑”(EPAA)導彈防御系統互聯互通,實現協同防御。
ALTBMD系統發展及最新進展
1991年海灣戰爭后,北約著手研究建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必要性。由于大部分北約成員國認為未來20年沒有針對歐洲的彈道導彈威脅出現,且考慮到發展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無論在技術還是在資金上都存在較大風險,因此對發展導彈防御系統的必要性爭議較大。
隨著彈道導彈技術在世界范圍內不斷擴散,出于自身安全考慮,1999年華盛頓峰會上,北約一致同意建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考慮采用建立戰區彈道導彈防御和戰略彈道導彈防御2個方案。2001-2002年北約開展并完成了戰區導彈防御系統的可行性研究,2002年北約著手進行戰略導彈防御系統可行性研究,但因該方案涉及資金和技術等較多問題,雖經多年反復論證,也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2005年,北約正式啟動ALTBMD系統建設計劃,并在2006年3月成立了ALTBMD項目管理辦公室,開始簽訂相關的“能力一攬子計劃”合同。2011年1月27日,北約在德國的北約聯合空戰中心完成了ALTBMD系統初始戰區彈道導彈防御能力移交工作;2011年8月22-24日,該系統進行了首次實戰試驗,驗證了各國傳感器和攔截武器集成后的初始協同作戰能力,并在實戰環境下進行了與美國EPAA第一階段系統指控系統的互聯測試。2012年4月,北約成功進行了綜合導彈防御能力試驗,驗證了美國導彈防御系統通過北約指揮和控制系統與其他北約國家的傳感器和攔截器進行互聯互通的能力。2012年5月,北約首腦在芝加哥峰會上宣布,北約導彈防御系統已具備初始作戰能力。這意味著,ALTBMD系統將具備在低空攔截1000千米以下射程彈道導彈的能力。ALTBMD系統可以為北約軍事指揮官提供如下功能:制定導彈防御作戰計劃;將來自多個北約成員國(當前為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和美國)的武器系統和傳感器集成,形成低層導彈防御能力;接收預警信息;監視并能有限指揮戰區導彈防御作戰。
ALTBMD系統發展特點構建北約統一的導彈防御網
北約認為,相比單個國家發展導彈防御系統,建立統一的反導系統將全面提升北約的安全防衛能力。北約成員國眾多,且各國已采購了可用于各自國家彈道導彈防御的攔截器和探測器。因此北約在發展ALTBMD系統時,充分考慮利用各國已裝備和在研的反導武器裝備,構建統一的導彈防御系統。北約ALTBMD系統的發展就是將各國所擁有的不同體制的傳感器和各種攔截武器進行集成,建立北約統一的導彈防御系統,實現彈道導彈的分層防御,為北約成員國提供保護。
形成協同作戰能力
ALTBMD系統區別于其他導彈防御系統建設的一個特點在于,它是通過重點開發指揮控制系統,實現不同國家多種傳感器和攔截武器的集成和協同作戰。由于ALTBMD系統的雷達和攔截彈由各成員國提供,通信系統、指控系統以及戰場管理軟件由北約提供,因此ALTBMD系統的研制重點是升級、測試和集成北約的指揮控制系統,在執行作戰計劃和任務時在北約及各國的不同導彈防御系統問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換。2010年底,北約部署了ALTBMD系統的過渡性指揮控制系統,并于2011年在實戰環境下對指揮控制系統進行了試驗。這種過渡性指控系統是北約自1999年以來—直在開發的“空中指揮與控制系統”(ACCS)的擴展,可以聯接導彈防御傳感器和武器系統。該系統首次為北約提供了統一的指揮和控制網絡,實現了各國的傳感器和攔截武器的集成和初始協同作戰能力。
重視與美國在歐洲部署的導彈防御系統的融合
在2010年里斯本峰會上,北約決定將實現ALTBMD系統與美國EPAA系統的互聯互通。美國的EPAA計劃將通過部署艦載和陸基“標準-3”攔截彈來保衛歐洲領土,這對北約導彈防御體系結構至關重要。因此,北約高度重視ALTBMD系統與美國EPAA導彈防御系統的互聯互通。2011年初,2個系統首次在作戰實驗室環境中進行了虛擬鏈接測試;在同年8月進行了由德國與荷蘭的“愛國者”系統,以及美國“宙斯盾”系統參與的指控系統實際聯網測試,測試裝備接收了來自天基和地基傳感器傳遞的模擬彈道導彈攻擊信息,執行模擬攔截任務,所有參加測試的裝備在北約指揮官的指示下實現了信息共享。此次測試首次驗證了北約成員國間在統一指揮結構下實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無縫聯接能力。
ALTBMD系統未來發展
加強系統改進和研制,提升反導能力為不斷提升ALTBMD系統反導能力,應對持續增長的彈道導彈威脅,北約將在持續開發和升級指揮控制系統的同時,引進攔截能力更強的導彈防御系統。目前北約部署的指揮控制系統僅為過渡能力系統,2014年將部署能力更強的低層戰區導彈防御指揮控制系統。北約各成員國還計劃分階段引進新研制和升級的導彈防御系統。其中“紫菀”導彈的承包商MBDA公司計劃發展“紫菀”Block1NT和“紫菀”Block2,以擴大系統對彈道導彈的防御范圍。美國、德國、意大利聯合研制的“擴展的中程防空系統”已成功完成了戰場管理、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軟件的設計評審,并于2011年11月進行首次飛行試驗,但由于負責研制的3國研制費用只投資到2014年,暫沒有部署計劃,因此該系統是否用于ALTBMD中尚有待觀察。
構建分層防御系統
目前,北約ALTBMD系統的低層戰區導彈防御系統即將具備初始作戰能力,但北約對于高層防御系統的選擇仍然懸而未決,面臨是否依靠美國技術而獲得高層導彈防御系統的兩難選擇。一種方案是直接選用美國的“末段高空區域防御”(THAAD)系統或“標準-3”用于高層導彈防御。目前,荷蘭、德國、丹麥的軍艦已裝備了能夠發射“標準-3”導彈的MK41發射系統。另一種方案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歐洲工業界,反對直接利用美國已有的成熟系統,希望采用自主研發的系統。根據北約的計劃,2017年ALTBMD系統將具備高層防御能力。因此,高層防御系統的最終選擇僅是時間問題,未來北約將依靠ALTBMD系統形成高、低兩層防御能力。
深化與美國導彈防御系統的互聯互通
鑒于美國在北約的重要地位及其擁有的導彈防御技術優勢,未來北約ALTBMD系統在實現與EPAA的互聯互通后,將很有可能啟動與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間的協同作戰進程。
目前由于各種因素制約,北約ALTBMD和美國EPAA兩個系統間雖已經進行了互聯試驗,但還不具備聯合作戰條件。根據北約發展計劃,2014年ALTBMD系統與美國EPAA系統間將達到一定的互聯能力,2017年將與美國EPAA系統實現完全互聯互通。按照美國設想,美國將在德國建立一個可與北約導彈防御系統實現一體化作戰的指揮中心,使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與北約的空軍與防空自動化作戰指揮系統互聯互通。最終,ALTBMD系統將與美國全球導彈防御系統間逐步實現聯合指揮、協同訓練與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