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古稱黃耆,是一種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芪味甘甜,略帶豆腥氣,常用來制藥粥。
中國傳統中醫認為,黃芪是重要的補氣藥,全身之氣皆能補益。味甘,性微溫,能固衛氣,補中氣,生清氣,托瘡毒,利小便,為溫養強壯保健之佳品。但胸悶胃滿,表實邪旺,氣實多怒者勿用。
現代醫學證明,黃芪合有蔗糖、葡萄糖醛酸、氨基酸、膽堿、甜菜堿、葉酸等多種有效成分,對興奮中樞神經系統、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改善心肺功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況、保護肝臟、防止肝糖減少、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利尿、健腎、降血糖、鎮靜、抗病毒、殺菌等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由于黃芪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硒,還具有良好的抗癌和預防冠心病的作用。
黃芪食補 益氣強身
黃芪粥:黃芪10克,大米100克,冰糖少許。將黃芪擇凈,切為薄片,用冷水浸半小時,水煎取汁,共煎兩次,二液合并,分為兩份,每取1份同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劑。健脾補肺,益氣升陽,固表止汗。適用于肺脾氣虛,中氣下陷,表虛不固,汗出異常及平素易感冒等。
花生紅棗黃芪粥:連衣花生100克、去核紅棗100克、黃芪20克,紅棗、花生同放鍋中加水適量煮至花生爛熟即可。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油脂;紅棗能生津、花生紅棗黃芪粥調節內分泌;黃芪行氣活血,三者搭配所做的花生紅棗黃芪粥確實有豐胸的功效。濕熱重,痰濕較甚,或腸滑腹瀉、舌苔黃膩的人不宜食用。紅棗糖分豐富,糖尿病人最好少吃。
黃芪蒸雞:黃芪50克、老母雞1只、蔥20克、姜15克、料酒20克、鹽少許。將黃芪洗凈切片,與蔥、姜一起放入雞腹內,將雞置入蒸盆。加鹽、料酒、水適量,武火蒸2小時即成。功效:氣血雙補,溫腎健脾。適合于腎炎病人食用。
黑豆黃芪湯:黑豆60克、黃芪30克,將上兩味洗凈煮熟,加鹽少許食用。功效補中益氣、固表止汗。可用于糖尿病久病氣虛,肌表不固、自汗不止者。
黃芪枸杞乳鴿: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只,料酒、精鹽、味精、姜片、雞清湯、雞油各適量。將乳鴿宰殺,去毛、內臟、斬腳爪、洗凈,放入沸水中氽一會,撈出洗凈斬塊放燉盅內。黃芪、枸杞分別洗凈,放入燉盅內。將料酒、鹽、味精、姜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上籠蒸到肉熟爛,取出籠,揀出姜、黃芪,淋上雞油即成。具有補氣壯陽、固表止汗、解毒祛風之功用。適于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及癰疽瘡潰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哪些人適合用黃芪
黃芪面色(面色萎黃):臉色比別人黃,而且沒有光澤,眼睛也沒有神采。
黃芪肌肉:肌肉不像別人那么強壯硬實,肉是松的,皮也是松的。老了以后下巴耷拉下來了,典型的黃芪肌肉。
黃芪水腫:平起早晨起來就容易水腫(眼睛,腿),腿也容易發沉,容易疲倦。
黃芪骨骼:骨頭沒有別人那么強壯,典型的特點是腿比較細,腿腕子,腳脖子手脖子都比別人細,而且是一種浮胖的感覺。
黃芪體質:身體一直比較弱,容易感冒,容易得七七八八的小病,容易出汗,汗比較多,也適合用黃芪來養生。
相關鏈接:黃芪與人參的區別
人參就像關羽和張飛,年輕氣盛,勇冠三軍,非常英勇;黃芪就像是劉備,為人敦厚,溫文爾雅,比較能協調,比較圓通。
人參是峻補藥,力量比較大,起作用比較快,能夠大補陽氣回陽救命。人昏迷了,虛脫了,休克了,非要人參不可。黃芪來不及。就是沖鋒陷陣的時候,非要人參不可。如果這個人是慢性的氣虛,要一點一點來補,就要用黃芪了。
黃芪對老年人特別好,它的特點是這個氣慢慢補上來以后,不會有壅滯的感覺,也不容易上火。黃芪這味藥比較靈活,比較平和。
人參這味藥我們平時養生保健的時候,用量要小,一克兩克最多不要三克。黃芪這味藥,一克兩克根本不起作用,煮粥的時候都要50克,看病的時候會用更大的藥量。
黃芪雖是一味很好的強壯補益藥,但其性溫,補氣升陽,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故有感冒發熱、胸腹滿悶等癥者,不宜服用黃芪:如患有肺結核病的人,有發熱、口干唇燥、咯血等癥狀者,不宜單獨服用黃芪;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證,均不宜服用黃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黃芪可使染色體畸變率和細胞微核率明顯增高,故孕婦不宜長期大量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