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糖”個案:小孩愛吃糖體重兩年增一倍
前不久11歲的小男孩禾禾不得不住進了醫院。令人震驚的是,今年11歲的禾禾竟被查出患有3種“成人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脂肪肝。
據了解,禾禾是因為全身乏力,走幾步路就要休息,被家長帶到醫院檢查的,豈知結果查出3種“大病”。禾禾的父母說,孩子以前一直住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才回家住。“當時他的體重是70斤,回家吃了2年,長到了128斤。”
接診醫生在詳細了解了禾禾平常的飲食,指出:“這個孩子一天三餐,飯吃得特別多,一餐3碗飯,還特別喜歡吃糖和面包,面包中的糖含量也很高,晚上睡覺前還會再泡一包方便面。這樣的孩子如果不控制體重,估計他20歲的時候,心血管各方面的問題就都會來了。”
其實禾禾就是一個典型的“糖上癮”的孩子,他短時間內體重增長過快,太多東西需要消化,導致胰腺分泌相對不足。只有把體重降下來后,血糖才可降至正常。
糖之“罪狀”A:抑制飽腹信號致過度攝取
在《真相》中,作者通過動物實驗,證明糖與煙酒一樣,具有潛在危害,還會使人上癮。“糖分影響體內荷爾蒙,使大腦無法發出飽腹的訊號,肚子飽了都還想繼續吃。”因此,“吃不飽”是吃糖的一大問題。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科負責人說,當人體吃飽的時候,體內會生成一種荷爾蒙,向大腦傳遞飽腹信號,但是糖分攝取增多,就會抑制體內生成飽腹感的荷爾蒙。沒有這種荷爾蒙,人即使吃過量也會覺得餓,間接導致吃太多而發胖。
糖之“罪狀”B:“綁架”胰腺導致“糖癮”
《真相》中指出:“糖會使大腦不間斷發出要攝入糖分的訊號,就像煙癮一樣,吃糖的人會越來越愛吃糖。”
醫學研究表明,吃糖的時候,糖會刺激大腦,產生一種名叫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可以使人產生一種興奮的感覺,一旦停止吃糖,大腦缺少了這種反饋,人體就會感覺不舒服,繼續吃糖后緩解,從而慢慢地“糖上癮”。
雖然“糖上癮”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在一定的時間內,人吃了很多糖后,就會不斷地刺激胰腺分泌胰島素,如果哪一天突然不吃糖,而胰島素的水平依然較高,人就會低血糖。假設正常時,胰島素每小時分泌10個單位,喜歡吃糖的人胰島素每小時分泌15個單位,突然不吃糖后,胰島素依然分泌過多,人就會無力、不舒服,補充糖后會舒服很多,最終導致“糖上癮”。
唐之“罪狀”C:能夠催生慢性病
當人體攝入過多糖分時,糖分可以轉化成脂肪和蛋白質。正是因為這種互相轉化的關系,攝取過多糖分后,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肥胖。一個人攝入糖分時,超過5%沒太大影響,可以當做身體的儲備,多運動一下就消耗掉了。但如果長時間超過最大值,就會轉化成脂肪,引起肥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
筆者接診的很多慢性病的患者,大部分都糖分攝取過量。最近就有個60多歲的患者,因為變胖來查血糖,結果一查就發現是糖尿病,原因是每天吃四五十顆紅棗。這位患者血糖原本一直很正常,自從2個月前迷戀上吃紅棗后,每天都吃很多,紅棗糖分很多,導致血糖短期內迅速飆升。如今不少患者,像糖尿病、高血壓、肥胖的,都很喜歡吃糖。
應對策略:及早戒掉糖癮
對于迷戀吃糖的人來說,—下子停止吃糖,滋味不好受。因此,戒糖癮也要逐步進行。“糖迷”們可以從以下4點操作降低“糖癮”。
1 練習味蕾。每周從你的食品中減掉一種含糖食品,少吃餐后甜點,逐步削減食品、飲料中的加糖量。漸漸地,你的味蕾就會習慣不太甜的食品。
2 采用健康的糖源。戒糖癮并不意味著完全不吃糖,而是要采用更健康的糖源,如新鮮水果、低脂牛奶、低糖酸奶等。
3 遠離甜味劑。研究發現,持久食用糖替換品會使人吃糖的愿望更強烈。
4 多吃纖維素。高纖維食品帶來飽腹感,且不會升高血糖。
廷伸閱讀:
“無糖”更健康嗎?
雖然,糖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天,但很多人對于糖還是有疑問。
問:紅糖、黑糖是不是比白糖健康?
答:紅糖、黑糖和白糖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精制程序與脫色工藝不同而已。相同質量的白糖、紅糖、黑糖對人體的影響是一樣的。
問:用“無糖食品”代替有糖食品好嗎?
答:對于普通人來說,并不建議一味追捧無糖食品。糖醇雖對血糖影響較小,但食用過多可能造成腹瀉。所以控制糖的攝入并不是一味選擇無糖食品,而是要控制整體糖分攝入量,只要不過多攝入即可,并在食物的搭配上下功夫。
問:吃糖過多易“顯老”?
答:已有大量研究證明,經常吃甜食,皮膚容易產生青春痘、脂溢性皮炎等問題。所謂吃糖過多易“顯老”,主要是因為甜的食物會刺激皮膚長痘痘、出油,皮膚就會毛孔粗大,看起來才會顯得老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