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企業計算領域的各種虛擬化技術中,關于最新的HP-UX vPar 6.x技術無疑是近期業界比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對于熟悉HP-UX vPar技術的用戶而言,vPar 6.x的發布的確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選擇,也明顯影響到了未來虛擬化平臺的選擇。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聊聊vPar 6.x。
一、vPar 6.x的產生背景
vPar作為HP歷史最悠久的分區技術,早在10多年前的N、L系列服務器上就出現了,這個分區技術也是很多L系列的老用戶和經銷商曾經津津樂道的話題,當時的L系列服務器只是支持4路CPU的中檔系統。不過在那以后,vPar同nPar一樣,只提供在中高檔服務器上,在vPar 6.x推出前,運行vPar的最低平臺是8路的rx76xx和rp74xx系列。對于當時的系統而言,由于CPU是單核或至多雙核,對于一個4路SMP的系統而言,最大的CPU核數是4或8核,做vPar這樣的硬件分區必要性不大。
然而,隨著對虛擬化技術和提升服務器資源利用率的關注不斷提升,尤其是多核CPU成為發展趨勢,在CPU插槽不變的條件下,服務器的硬件資源出現了大幅增長,今天一臺4路的BL870c i2服務器,在處理器核數和綜合硬件資源上已經明顯超越了原來的8路雙核rx7640中高級服務器,不久后裝備8核Poulson處理器的新一代系統,將把系統資源再次倍增,屆時一臺兩路的rx2800服務器就具備原來rx7640的處理器能力,而HP的主流中高端BL系列服務器,將具備16 – 64核的單機處理能力,因此如何提升這種系統的利用率,建立更為靈活的服務器基礎設施變得尤為迫切,也就需要將vPar這樣的分區技術向全系列產品延伸。
另一方面,HP將融合基礎設施(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作為IT基礎架構戰略,在系統標準化、模塊化、虛擬化和統一管理上形成了全新的體系,新一代的vPar也必然需要引入這些新的成果,并與其融為一體,由于這些原因,vPar 6.x就應運而生了。
二、vPar 6.1的技術特點
為了對比,我們先看一下vPar 6.x之前的vPar架構如下圖,在服務器硬件上運行一個硬件抽象層稱為vPar Monitor。vPar Mointor負責向上層的各vPar分區提供硬件資源影射,和各種基本的分區管理功能。vPar Monitor部分在固件中提供,部分通過軟件提供,到了最新的SuperDome 2,已經全部轉移到固件中了。
而vPar 6.x的基本架構則如下圖所示,vPar 6.1的CPU和內存資源仍然是物理的,因此其硬件分區技術的實質沒有變化,但在I/O方面一個主要的變化是vPar Monitor被一個新的稱為Virtualization Service Platform (VSP)所替代。VSP比起vPar Monitor具有更多的功能,其中之一是可以提供虛擬I/O服務,因此各個vPar不僅可以使用自己專有的I/O設備,還可以使用VSP上的共享I/O設備。VSP本身不僅可以向vPar 6.x提供設備實現虛擬I/O,也可以向VM 6.x提供虛擬I/O支持。由于vPar 6.1和VM 6.1采用相同的VSP,所以管理工具也統一了。
此外VSP可以和Matrix OE集成,用HP統一的融合基礎架構管理工具進行管理。
由于采用了VSP,可以支持虛擬I/O,使得vPar的I/O部署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從目前的新一代Integrity Blade的硬件能力看,其標準配置的I/O能力就十分富裕,遠遠超出了傳統中高端服務器,因此vPar 6.1用VSP可以靈活有效地利用現有I/O帶寬資源而無需增加專有的I/O板卡。需要指出VSP本身需要占用一些CPU硬件資源。
以下是vPar 6.x跟vPar 5.x的特性比較:
技術點評
應該說,vPar 6.1從技術本質而言與之前的版本并無本質不同,仍然是一種高性能的bear metal型的Hypervisor,同樣能支持關鍵業務應用,其穩定性和擴展性與原先的版本完全一致,是一種成熟的分區技術。
vPar 6.1的突破主要在于,其適用平臺有了巨大的擴展,不再限于高檔系統,用戶可以用同一種Hypervisor技術部署所有型號的HP-UX服務器,大大簡化IT管理。同時,它支持VSP,部署靈活,對于新一代中級平臺的應用支持能力有很大的提升,提高服務器利用率和穩定性。此外,VSP與HP VM通用,并且能夠與其他融合基礎架構管理工具集成,簡化了虛擬化管理方案,降低管理成本,為統一IT管理架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