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盛行已久,它與馬術、高爾夫、網球并稱為四大貴族運動。近幾年,在我國綿延一千八百多公里的海岸線上,也出現了時尚的“海釣一族”。這些都市男女把周末與假日,統統交給幾百里外的大海和魚兒,站在海邊礁石或豪華游艇上憑海臨風,狩獵驚喜。他們時而和海魚斗智斗勇,時而與海浪搏擊……每個人都不乏《老人與海》主人公般的刺激經歷。其中的高手,甚至挑戰過總獎金高達千萬元的“國際海釣賽”!他們與浪共舞的精彩生活,令人大開眼界。
美女“下海”,
拋出壓力釣起快樂
明眸善睞、長發飄飄,緊身牛仔褲勾勒出修長的雙腿……今年26歲的張姍是位合肥藉美女。大學畢業后,她成了北京一家企業的小白領。張姍美麗優雅的外表下,卻掩藏著一顆熱衷冒險的心,她的最愛竟是海釣和騎馬!
由于經常對著電腦熬夜加班,張姍曾經是“亞健康”一族,倍受失眠多夢、視力模糊、肩周炎等白領綜合癥的折磨。2010年春天,聽說去大海上釣魚很刺激,為了排解工作壓力,張姍就通過朋友介紹加入了北京海釣俱樂部。俱樂部成員幾乎每個星期都有出海活動,經常到天津、秦皇島、青島、萊州、舟山等地海釣。起初,張姍只是跟著前輩們在海邊看熱鬧,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她不敢冒進。后來看得心癢難耐了,她便決定“下海”一搏。
海釣分為三種方式,磯釣、船釣和拖釣。風險性最高的是在大海中或海邊礁石上垂釣,即磯釣,均使用拋竿,竿長4.5米以上。海邊巖礁處一般水深十米左右,海魚成群,上鉤率非常高。雖是最省錢的海釣方式,但磯釣風浪大,體力消耗多,危險性不小。張姍初次下海,就勇敢地玩起了磯釣。
那是2010年4月的一個周末,張姍隨俱樂部的十多名釣友一起,驅車來到距北京300公里外的遼寧葫蘆島止錨灣。雖與北戴河、山海關一脈相承,但止錨灣的海更為清澈湛藍,保留著淳樸、天然的純美氣息。
在師傅的指點下,張姍很快爬上一塊海中礁石,為自己確定了釣位。站在這蒼茫大海中凸起的一塊小石礁上,海浪就在腳下輕輕拍打,遠處天蒼蒼,海茫茫。面對這海天一色的詩意美景,張姍忘記了生活中所有的煩惱,心胸豁然開朗。
撒餌、拋竿、立定。張姍手握釣竿,像雕塑般站在礁石上,眼睛死死地盯著水面上的浮漂。澎湃的大海這時異常“冷靜”,等了好久都不見絲毫動靜,是放棄這個釣點還是繼續等待呢?正在猶豫間,張姍手中的浮漂猛沉,哈,終于有戲了!她手中的釣竿彎成滿弓,線的那頭傳來的勁道讓女孩興奮無比。考慮到小號竿的承受能力,她不敢有任何的松懈,將近八分鐘的堅持,張姍終于頂住了大魚的5次連番“突圍”。
雖然魚的沖力已經小很多了,激動和緊張的心情讓她有點手忙腳亂,深呼吸之后,女孩謹慎地將魚拉近,一個金亮的影子突然出現在眼前,“大真鯛啊”!她喜出望外地將抄網伸出……但就在這時,乍起的海風卷著浪花向她襲來,女孩猝不及防,一個趔趄跌進了海里!
盡管身著救生衣,被海水沖走的張姍還是嚇得驚叫連連,她慌忙向著岸上游去。幾位漁友聞訊趕來援救,女孩才脫離了危險。但這驚險一幕并沒有使張姍退縮,不服輸的她再次爬上礁石,向著茫茫大海拋出了魚鉤。師傅不放心,又在她腰上拴了一條15米長的救生繩。
二十多分鐘后,隨著一聲興奮的喊叫,張姍終于成功釣到一條兩斤多重的左口魚!隨后,她又收獲了多條不大不小的海魚。一天下來,這位海釣“菜鳥”運氣頗佳,居然拎上岸近十斤“戰利品”!
傍晚,一幫海釣客在岸上升起了篝火,將收獲的魚用幾個酒精爐以及帶來的礦泉水,煮了一鍋美味新鮮的海魚大餐。大家在繁星如織的夜空下,面向著波光粼粼的大海,一邊談論釣魚心得,一邊喝著啤酒大啖美味。工作上積聚的壓力和煩惱頓時煙消云散,那種遠離世俗的絕妙體驗,令張姍永生難忘。
回京后,女孩花2000元購置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海釣裝備,包括望遠鏡、便攜冰箱、手套、救生衣、瑞士軍刀等。事實上,海釣并非有錢人專享的休閑項目,它的準入門檻不高,一套裝備從幾百元到幾萬甚至幾十萬不等。張姍的投入,在圈子里已經算中等玩家了。
此后,呼朋喚友地驅車去幾百里外的大海上釣魚,就成了張姍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有的壓力都在釣竿抬起的一瞬間全部消失,所有的快樂都會在大魚上鉤的一剎那涌上心頭!”張姍說,她對海釣的迷戀簡直不亞于愛情!如今,女孩每個月都要出海兩三次。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她健康的身體也早已和“白領綜合癥”說拜拜了!
溫州牛人,
為釣魚買一座“海上行宮”
溫州商人劉建波今年38歲,5年的海釣經歷賦予他一身古銅色肌膚,和一種海闊天空的男人豪氣。與張姍不同的是,這位笑聲爽朗的富豪是“海釣一族”中最燒錢的船釣玩家。
作為一家企業的負責人,劉建波對創業之初的艱辛深有體會,當年曾經負債累累的他,為了還債賣掉了全家人唯一的房子,為此妻子差點和他離婚。如今,他已是擁有數千萬資產的成功人士,昔日的苦難挫折都成了生命中咖啡味的回憶。
2004年,公司進入正常運轉后,劉建波緊繃的心弦開始放松,疲累感也隨之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步入了淡水釣魚的行列,并樂此不彼。但剛玩了一年,他身邊的釣友就紛紛離開小河與池塘,玩起了新鮮刺激的海釣。和一望無際的海洋作斗爭,比起對著一個河溝激動萬分,或者圍剿一群從未離開過魚塘的呆魚,顯然更能夠彰顯雄性的陽剛。劉建波也按捺不住了,他很快花10萬元購進一套高端海釣裝備,開始了與浪共舞的海釣生涯。
談及5年來較難忘的海釣經歷,劉建波沒有講他在浪打得比人還高的時候還能釣到魚的驚險經歷;也沒有詳說他用半小時才將一條二十多斤重的鱸魚擺平的搏斗歷程,而是大談2005年8月的一天,他和朋友專門租了一條漁船,到浙江境內的魚山列島“狩獵”的快樂。
六七位朋友租一艘船到深海釣魚,也是“海釣一族”較流行的玩法。每次活動的費用,平均分攤下來每人約2000元左右。劉建波說,船釣在海釣中占有重要地位,因為不受潮汐影響,可以遠離海岸,深入漁場追蹤魚群,對所釣魚的品種有較大的選擇性,釣獲量也較大。
第一次聽著海浪在耳邊“嘩嘩”地激蕩,看著深藍廣闊的海洋在自己的眼前舒展,劉建波的身心瞬間回歸到了最自然最放松的狀況。由于狀態極佳,初玩海釣的他居然收獲頗豐,釣到了2斤斑鱾(俗稱黑毛魚)。據說黑毛多在無污染且生長紫菜的海區出沒,市價在1000元/每斤,是魚中貴族。
有趣的是,從海底幾十米釣上來的魚兒,一般要遭受到“殘忍”的對待。劉建波他們會用改錐朝魚的鰓幫兩邊各捅一下,然后會聽到“噗噗”的放氣聲。原來,這是在挽救魚兒的生命,因為從海底釣上來的魚所生活的環境與海面不同,尤其是大氣壓差了好幾倍,如果不適時給魚放氣,那它極可能會在浮出海面后的幾分鐘內,被氣壓差擠壓得五臟俱裂,一命嗚呼。
當天,滿載而歸的劉建波比在生意場上賺到100萬都開心。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一位遠在韓國的客戶聽說他釣到了極品黑毛魚,居然立即就坐飛機直奔溫州而來,不為別的,只為品賞香噴噴的黑毛大餐!此后,嘗到海釣樂趣的劉建波漸漸對這項活動癡迷不已。
2011年初,見國內一些年輕富豪都購置了專門用于海釣的豪華游艇,并稱之為他們的“海上行宮”。劉建波覺得很酷,也當即以300萬元的高價,從挪威定制了一艘12米長的漁艇,從而結束了他租船釣魚的生涯。
劉建波的豪華漁艇具有流線型的動感外觀,以及奢華的內部設計。除裝備有GPS系統、雷達導航系統外,還安裝了漁竿架手搖輪,一旦釣到大魚時,可以依靠它“溜魚”。游艇上層為駕駛室;下層生活區有飯廳和客廳,居住區有主人房和兒童房,均設洗手間。它的內部是完全按照5星級酒店標準制作的,連天花板都是進口牛皮制成。地板均是進口柚木鋪裝,家具則由櫻桃木制成。客廳有沙發、寫字臺、吧臺以及家庭影院等設施;廚房里有微波爐、烤箱和抽油煙機。連游艇生活區的后門都是密封設計,在惡劣海況下航行時,關上弧形推拉門可以防水。
買了游艇后,劉建波如虎添翼,經常載著家人和朋友到浙江舟山、綠華島、象山港、漁山列島,乃至江蘇連云港等海域兜風和海釣。因這座“海上行宮”身材巨大,而且豪華、舒適,他和親友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游艇里,享受一段段美好的海上時光。聽著自己鐘愛的音樂,品嘗著紅酒,在碧海云天之間的游艇上甩竿拋餌,不經意間魚兒上鉤了,親友們一起歡呼。這種悠哉悠哉的日子,簡直逍遙似神仙!
玩海釣的時間長了,劉建波漸漸就不再關心出海能釣多少魚了,重要的是,海釣能給他帶來心境的安然與平和。尤其是一個人坐在船上釣魚時,他更多的時間是在看海,體會海洋的博大。“離海岸越遠,海水的顏色就越發清澈和湛藍,我常常會有一種想要融進大海的感覺。”劉建波說,他在海釣過程中慢慢學會了靜心,甚至把自己的網名改成了“漁禪”,寓意是海釣讓他學會放下,開始去領悟生活中的禪意。
珍愛海洋,
廣州小伙力推“環保釣法”
29歲的廣州小伙魏勇有三重身份,一是外企部門主管,二是釣具店老板,三是一家海釣俱樂部負責人。因為自己開漁具店,魏勇的海釣裝備自然是一流的。而他開店也主要是為了省錢,從自己釣具店拿魚餌魚料等海釣必需品,價格是進貨價,一年就能為節省十幾萬元,可見他的海釣投資之大與頻繁程度。隨著廣東海釣隊伍的發展壯大,他在為自己節約開支的同時,一不小心,每年還能從釣具店賺到二三十萬元。由他創建的海釣俱樂部,則是釣友們交流經驗、組織活動的大本營。
幾年來,魏勇曾到浙江、海南、青島、大連、日本、韓國和馬來西亞等多個地區參加海釣活動,拿過的大大小小海釣獎杯都有三十多座。去年他還在馬來西亞奪得“世界海釣大賽”季軍,獲獎金50萬元。據悉,這項頂尖海釣賽的總獎金高達1000萬人民幣。如今魏勇是廣州出海最勤的釣客,每個月一般高達四五次,每次花上千甚至上萬元。
2003年在澳洲留學時,魏勇偶爾接觸到了海釣,并對它“一見鐘情”。他說海釣和打獵一樣,都是為了追求那種斬獲后的快感。和女友一起租個漁艇出海釣魚,漸漸就成了他異國生活中最精彩的部分。
海釣在歐美、澳洲、日韓等發達國家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與高爾夫、馬術和網球被列入四大貴族運動之一而備受青睞。在澳洲,釣船和碼頭普及度極高,一些高級住宅區還修筑有專屬碼頭。每到周末,澳洲人就會舉家出動,他們開著汽車,拉著釣船,攜家帶口,帶著冰鎮的啤酒,猶如出籠的鳥兒,向著海灘奔去。經過多年的發展,澳洲的海釣已經十分成熟,澳洲政府對于釣魚的管理細致而嚴格。令魏勇無法想象的是,在澳洲海域釣魚竟然需要執照,通過航海和環保方面的考試才能領證,每年還要交納約合180元的費用。
在大海深處釣魚,再有經驗的海釣者也會保持最謙卑的態度。面對深邃神秘的大海,誰知道下一鉤釣上來的會是什么怪物?海釣開啟了魏勇對大海的探奇之旅。從第一條釣到手的海魚開始,他就想知道它叫什么,屬于什么科屬種,生活在什么樣的海域里,繼而就開始對生物學、海洋學感興趣。海釣給魏勇打開了另外一扇知識之門,讓他受益匪淺。留學3年,小伙子在北美積累了豐富的海釣經驗和海洋魚訊知識,對有關海區的氣象,海流,潮汐變化和不同季節、時段、各種魚類的魚訊、洄游路線、釣法釣具都了如指掌。
剛回國時,魏勇隨便去哪個海邊都能釣到魚。而近幾年,海水污染日益嚴重,“再也沒有比看到釣魚的地方漂著垃圾更痛心的事情了。”他語氣沉重地說,現在要去海釣就要挑地方了。當面對大海時,魏勇時常會覺得,人類虧欠藍色汪洋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我們從大海中獲得了食物、鹽、能源,但還給它的卻是垃圾和污染。
癡釣數年,魏勇直言最喜歡和海里的大魚“勇士”們較量。有一次在西沙群島玩磯釣時,魚桿一端巨大的拉力差點把他拖進大海。這肯定是個大家伙!魏勇調整好姿勢,開始和這水中不知名的怪物搏斗。二十多分鐘后,大汗淋漓的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最終將對方釣了上來。這是一條牛港鲹,體長1.2米,重15公斤!
魏勇說,這種牛港鲹是珊瑚礁附近的兇猛魚類,成年后獨居,數量稀少,以其他小魚為生,和鯊魚一起保護著珊瑚礁附近的生態平衡。它速度與力量都遠遠超過鯊魚,是真正的海中霸主,很多釣魚的人都夢想能與它較量一番,體會這種盛名之魚的速度與激情。在釣魚業發達的國家里,有很多粉絲在全世界范圍追蹤它們的身影。當天,經過殊死較量之后,魏勇把它放歸了大海。
事實上,數年間他一直身體力行地將釣獲的珍稀魚類和小魚放生,在海邊見到垃圾就撿起來,并積極宣傳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理念,得到了海釣一族的響應和支持。
“中國一共有9000萬釣魚人口,但是加入海釣行列的卻只有不到5萬人,我相信當中國的海釣人數達到100萬的時候,就會是另外一種局面了。”魏勇表示,現在有的漁民還在毫無責任感地做一些破壞海洋的事,他們惡性捕魚,向大海投放廢棄物,所以小伙子希望通過推廣環保、健康的海釣運動,達到宣傳保護海洋的效果。為此,他還專門開設了一個宣傳海釣的網站。
魏勇在網上發帖說,其實中國有很多優良的港灣都適合海釣,漁民朋友完全可以把這項運動開發成旅游的項目,而不再依靠單一的捕撈方式來維持生計。“我們的兩個鄰邦——韓國和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日本規定沿海3公里以內的范圍不允許網捕,如果違反規定,就有巨額的罰款和7年牢獄等著他。但是在中國,我們還沒有這方面的法律依據,所以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
如果你也是一位熱愛自然的勇者,不妨像魏勇他們一樣,在周末和假期與粗礪的礁石作伴,與洶涌的海浪共舞,在原始的滄浪之間,享受返璞歸真的垂綸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