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水母,
填補市場空白點
王文龍畢業于上海海洋大學,主修“動物營養與飼料”。
2006年,王文龍還在讀研一時,學校發布一則通知,在校生可以申請創業基金。有創業想法的王文龍,不想錯過機會,開始做調查找項目。他調查了一兩個月時間,選了有四五個項目,猶豫不決要選哪個。2006年3月的一天,王文龍跑到浦東海洋館去參觀,看到小小展示缸宛如仙境,晶瑩剔透的水母在燈光映襯下,舒緩飄逸、姿態優雅地在缸內翩翩起舞。他想,如今水族市場十分興旺,人們有養熱帶魚的,有養珊瑚的,有養烏龜的,卻沒有養水母的,這是為什么呢?
回到學校,王文龍請教導師冷向軍教授后得知:在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把水母當作寵物飼養已成時尚。但在國內,人工繁殖水母剛剛起步,僅有南京海洋館掌握海月水母繁殖技術,許多海洋館展示的水母都是高價進口或者野外捕捉,因而觀賞水母在水族市場上難覓蹤跡。
王文龍打算嘗試人工養殖水母,讓這種在大海里生存了億萬年的動物也能在城市中生活。
正好有個朋友在海洋館工作,王文龍向朋友打聽后得知,水母的養殖難度非常高,只能在海洋館內養,個人或企業不具備技術條件。空白就是商機,王文龍敏銳地感到,也許自己適合來做這個創新。
然而,也有不少人勸他三思而后行。當時國內還沒有哪個教授做過這方面研究,有些老師覺得王文龍的項目難度太高了。另外,水母飼養屬于新事物,在推廣方面將會困難重重。盡管如此,王文龍還是決心嘗試,“開先河的東西,難度肯定是大的,但機會也是前所未有的”。花了三個月時間,他寫了一份詳盡的計劃書,獲得了十萬元創業基金,自己又籌集了十萬元,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上海晶海實業有限公司,以公司化形式來運作項目,同時又把項目和畢業論文結合在一起。“這樣兩不耽誤。我的研究方向是動物營養與飼料,論文題目就是《觀賞水母的飼養與飼料研究》”。
水母寶寶,
為伊消得人憔悴
啟動水母養殖后,各種問題接踵而來。
水母的品種很多,我國常見的有八種,它們對生存環境要求苛刻,選擇哪個品種的水母進行飼養培育是第一道難關。王文龍第一次嘗試養殖的是桃花水母。2006年6月,他到蘇州白馬澗采了一次樣,把水母活體帶回實驗室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雖是淡水品種,但養殖難度并不低,這種水母對淡水水質的要求非常苛刻,養了2個月左右都死了。
王文龍又查找了資料,發現海月水母的養殖難度相對低一些,且國外已有人工繁殖成功的先例。這種水母經常在夏秋兩季浮于水面,如同皓月墜入海中,十分美麗,故稱海月水母,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它的傘體比較大,最大直徑可達30厘米,就算在家中的水族缸養殖,傘體直徑也可以達到20厘米左右;傘體周圍還有很多細長的觸手,在水中游弋時像女孩子的長發隨風飄動,姿態相當優雅;而且這種水母無色透明,在不同的燈光下能變幻出各種色彩,看上去美輪美奐。
2006年暑假,王文龍頂著烈日,在青島海域雇了一條漁船,自己開船出海,花了整整兩天時間終于撈到了30只水母,之后坐了一夜大巴才到上海。回學校后,王文龍就鉆進實驗室開始琢磨如何人工繁殖水母。
真正做起來才發現有多難,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基本就是空白,80%的文獻都要參考國外。但國外有些資料也屬于保密級的,不對外,能找到的往往是些簡單的養殖知識,科普常識性的東西。看來一切都得回到實驗室,從頭開始。
王文龍前期做了周密的準備,除了按比例配置好人工海水,他還將海水水溫、水中微量元素種類,酸堿度等各項標準都調到了最適宜水母生存的狀態。然而,畢竟這些水母都是野生的,馴化很困難,成活率還是較低,30多只水母中,最后存活的只剩下5只。
由于海月水母的成長變化過程較為復雜,其中從幼體到半成年,再到成年會經歷多次變化,各變化期需要的環境條件也不一樣,特別是從水熄體到蝶狀幼體的變化,如不能掌握好尺度,就會前功盡棄。為此,王文龍花了大半年時間,一連做了六七次實驗,但一直沒有探索到合適條件,他沒有泄氣。那時已是2007年春節了,因為不想中斷實驗,他放棄了回家和家人團聚。
2007年大年初五的那天,王文龍發現養殖缸中有了一些肉眼不易看清的微粒。他激動地,且小心翼翼地將那幾個浮塵一樣的東西轉移到燒杯中,透著顯微鏡,他發現十幾個褐色的蝶狀幼體正在歡快地游動。
王文龍的事業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在他的精心飼養下,不到兩星期,小水母已經長到2厘米左右。這些初生的小家伙,個個活力十足,頂著小傘不停地游動。此后,王文龍的培育技術不斷成熟,小水母從最初的11只,增長到數千只。
人工繁殖水母終于成功了!接下來的挑戰也不輕松。因為當時國內沒有現成的觀賞水母缸,王文龍不得不自行研制。一開始缸體做得很簡陋,而且水泵的水流太大,太強,經常會把水母吸走,造成傷亡,他就想辦法造出很緩和的水流,可以把水母托在里面,受到水流的保護,以模擬海洋中廣闊無垠、水母在其中不會碰到任何障礙物的環境。
要研究的東西還很多,包括各種規格款式的缸,每種缸內水體過濾系統的負載量,可以養多少水母,放多少濾材,才是健康的狀態。在養殖過程中,他也積累了不少有趣的經驗:比如水母不能和其他品種的水族混養,連水母之間也不能,因為相互之間會有攻擊行為,甚至是捕食行為;缸里最好什么裝飾品也不放,因為一般裝飾品都有尖角或突起,水母會隨著水流撞上去,它的身體太柔軟了,會受傷;鵝卵石也不能放,而且石頭之間的縫隙很容易造成飼料沉積,讓水質變壞;水草也養不住,因為對燈光的要求不一樣。
從酒店酒吧,
“游”入普通百姓家
海月水母是新興的水族寵物,如何將它引入市場,吸引人們來“嘗鮮”購買呢?王文龍決定,先從高端人群突破。他首先選擇在一些高檔酒店或娛樂場所建一些樣板水族缸,以此來吸引目標消費人群。
2008年5月,上海威海路上某家酒吧將開業了,慕名而來,邀請他為酒吧設計一個嵌入墻體的超大型水族缸,并一下子訂購了200多只海月水母。接到第一個大訂單后,王文龍異常興奮,為了確保開門紅,王文龍建議酒吧專門定做了一個逾10萬元的水母養殖專用缸。根據海月水母的生存密度、水流速度,王文龍在這個3米寬、1.5米高的水族箱內放養了258只海月水母。每天早晨,酒吧還沒有開業,王文龍就來到這里,察看水質、給水母喂食,酒吧關門了,王文龍還要留下來,將早晨的工作重復一遍,還要仔細觀察水母在新環境下的活力。水母順利度過了第一周。可是沒過幾天,一個意外情況差點讓王文龍前功盡棄。那天一早,王文龍來到酒吧,被眼前的情形驚呆了,十幾只水母漂浮在水面一動不動。為了這批水母,酒吧先后投入了十余萬元,而且已經得到了顧客的初步認可,如果水母繼續死下去,不僅是一筆巨額損失,還會影響店里的生意。經理要求王文龍務必在兩天內查出水母死亡的原因。經過分析,水母本身沒有問題,他守候在水母缸前細心觀察,終于弄清了是水質受到污染造成的。當時,酒吧屋頂正在裝修,工人們爬到棚頂作業,由于震動與操作不慎,一些涂料掉落到水母缸中,無色涂料入水即化,污染了缸里的水。針對此,王文龍在缸體上做了一些改進,防止異物入水。此后,水母再也沒有出現過死亡。
不久后,酒吧正式開業了,絢麗奪目的水母墻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非常吸引客人,酒吧老板對此很滿意。
有了這次成功的工程案例后,水母以其“第一秒眼球效應和駐足觀賞時間長”的特點受到了商家的追捧,一些五星級酒店、高級西餐廳等高端客戶主動找上門來,王文龍飼養水母的知名度也漸漸提高了。2010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000萬。
“之前一直在專心做研發,投入很大,規模一直沒有上去,頂多就是微盈利或持平狀態,今年預計銷售額會大幅增長。”網絡推廣也在進行中,包括阿里巴巴、淘寶以及水族方面的專業網站。如今,王文龍的重心已經從實驗室轉向企業管理和市場開發,每天呆在實驗室的時間大概在2小時左右。
“國外同行做水母飼養的,都是以工程為主,像我們這樣推出各種缸,全方位來做的還是比較少。”尤其是面向更加廣闊的家庭市場,王文龍覺得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還很多。他專門制作了一些小冊子送給顧客。小冊子首先強調海月水母的無毒性,在安全性上有保證。其次,將一些養殖的關鍵步驟以及難點重點以問答形式解釋得明明白白,比如有的養殖者以為水母可以像養殖熱帶魚那樣,將其撈出來換水,王文龍特地強調水母不能接觸空氣,只要找一根軟管把大部分水吸掉,用虹吸原理再把新鮮的人工海水補充進去就可以了;還有海月水母對水溫要求很高,過冷過熱都不行;繁殖時對酸堿度也有很苛刻的要求,它們“隨波逐流”,水流快不得也慢不得;如果發現水母躺在水底不動了,千萬別以為它死了,只要輕輕搖搖容器,它又能輕盈地游動了。最后是在餌料喂食方面講述簡便易行的步驟。
今年年初,一名大學教授向王文龍購買了幾只海月水母,他多年養殖熱帶魚,換個新品種不過是為了嘗個新鮮,誰知道,養殖海月水母卻讓他有了一個意外驚喜,多年的失眠癥狀竟然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轉,于是他把這消息告訴王文龍。王文龍在欣喜之余,也找到了海月水母一個新的賣點,現在流行SPA,王文龍將海月水母的保健功能定位于心靈SPA,吸引了大批顧客。
水母作為新寵物品種,史無前例,王文龍希望在團隊的努力下,把這種美妙的觀賞類水族寵物帶進人們的生活,撫慰人們的情緒,舒緩人們的精神壓力。換一個物種,換一個視覺角度,按摩心靈,給生活增添一份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