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九龍的設計充滿了我們的生活,這是記者參觀完殷九龍的個人設計展后最大的感受。2011年,成都遍地可見“雙年展”的廣告,此次雙年展整體設計出自殷九龍之手,他開玩笑說:“這沒什么,某次‘西博會’的整體設計也是我們做的,連公共廁所里都能看到廣告。”在成都,你抬頭看見的樓盤LOGO可能是殷九龍的設計,你打交道的企業LOGO可能是他的設計,餐廳的標志是他的設計,喝的酒的包裝可能還是他的設計。藏身在“設計”背后的設計師殷九龍以舉辦個人設計展的方式走到大眾面前,讓人覺得,又一個關于生活的秘密揭開了。
只有不夠強大的設計師才會妥協
對于陌生人好奇的注視,殷九龍的習慣是友善地回以微笑。他穿著一件寬松的白襯衫,手里提著下午展覽正式開始后要穿的外套。9月14日下午舉行他的個人設計展,上午他便到了成都當代美術中心,仔仔細細再看了一遍已經布置好的展場。
他穿了一雙藍白菱形格子的襪子,在吊腳褲的襯托下,襪子顯得很搶眼。此次展覽中,藍白菱形格子作為重要的設計元素一再出現,這是一個屬于殷九龍的獨特符號,象征他正在從設計的背后走到大眾面前來。殷九龍親自到景德鎮守著工人燒制的大花瓶是藍白格子,一雙內外全真皮的板鞋也是藍白格子,他說:“我在籌備自己的品牌,餐具、鞋,都是產品之一,目前不對外銷售,時機尚未成熟。”
而更多讓人覺得眼熟的LOGO是另外一個殷九龍的個人“腳注”,“設計師的角色是相對隱匿的,平時,我就宅在工作室里工作,與七八個助手一起。”成功的設計師不是獨行俠,正如殷九龍所說:“有伙伴一起工作很重要,我精力有限,而且我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創意是沒有缺陷的,與人一起工作,大家能彼此修正。”他并沒有怎么形容作為設計師是如何辛苦,反而滿臉無奈地替工作伙伴說話:“他們真的很辛苦。”作為老板,殷九龍反對加班,曾有“要求我加班的客戶都別來找我”這一名言。每天做足6個小時,全情投入,然后,甩手過自己的日子。
沒有一個設計師不曾經歷過客戶的折磨,沒有一個設計方案不曾被擁有多姿多彩想象力的客戶反復挑剔過,聊到“客戶”這神一般的存在,作為一個多產的設計師,殷九龍表現得相當淡然:“我很少責怪客戶太折騰,說真的,我的設計方案也很少遇到過客戶挑剔的情況。妥協?很少,只有不夠強大的設計師才會妥協。”而強大如殷九龍,跟客戶拍桌子爭吵這種事很少發生,他自信地交出一份設計方案,這份方案通常能迅速獲得客戶的認同。他認為設計師與客戶首先需要弄清楚,真正的創作動因是什么。一份忠實于創作動因的準確設計不存在妥協與否的問題,成熟的設計無須反復討論。
即使殷九龍不需要因審美、理念等原因與客戶爭執,他的設計師生活也有其他的“代價”。如今,設計師紛紛從圖紙堆里走出來出現在大眾媒體上“推銷”自己,殷九龍卻始終“宅”在自己的工作與生活里。這導致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客戶經過層層關系找到他時,客戶需要的那個設計,已有了幾十上百個設計方案。“我怎么總是最后被考慮到的呢?”他笑。當設計結束,那個LOGO或整體方案廣為人知,他依然是那個神秘而隱匿的“背后設計師”。
天賦,有就有,沒有就沒有
在展廳的入口處右手邊的墻上,放著一件醒目的作品,一個大體形狀是阿拉伯數字“4”的圖案。那是殷九龍最早的設計,那一年,他讀高一,這個作品是他為學校運動會做的設計,他把它一直留下來,引以為傲。本想在演藝圈里奮斗的殷九龍最后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設計。嚴格地說,殷九龍的設計師生涯開始于1996年,但他堅持認為1997年才是他的起點:“那是我正式進入狀態的一年。”
做設計之余,殷九龍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老師。這個驕傲的老師在課堂上從不掩飾自己對天賦的認同:“我會跟我的學生說,天賦這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后天無論怎么努力都未必能彌補。”而所謂天賦,在殷九龍看來是相當綜合的一個東西,比如審美,比如個人的經歷,比如生活的狀態。“個人趣味和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相關,和一個人看什么電影、聽什么歌、讀什么書相關,什么樣的山開什么樣的花。”殷九龍知道自己有時過于嚴肅:“朋友開開玩笑,我都會馬上很正經地回答,嗯,太嚴肅了,不好。”
自戀是一個謹慎的設計師的美德,有時自戀幾乎和自愛差不多。“自戀”如殷九龍,每一個設計都經過他反復的打量:“我有一個習慣,哪怕我做的設計是一個小小符號,一個小標志,我也會看了又看。睡覺之前,我把電腦打開,把設計的圖稿放大至滿屏,我盯著它睡著,半夜醒了,爬起來還要看幾眼。”
他了解他自己,這將“準確”帶入他的設計與生活。做設計的殷九龍,不走彎路,追求最質樸和本真的表達;過日子的殷九龍,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在旁人看來,按自己的意思過日子有“任性”之嫌,他卻覺得,深刻地認識過自己之后的生活才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生活。“認識自己需要付出代價,許多人因代價而放棄了認識自己,從此隨波逐流。你能說隨波逐流是沒有代價的嗎?一切看似不需付出代價的事情也有代價。管他呢,我從我自己的生活中獲得的快樂更多,干嘛還要聽其他人的話,過其他人的日子?”在許多人自表“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時,殷九龍翻個白眼說:“你什么時候走過自己的路啊?”
在展覽現場的殷九龍,興奮地介紹自己的作品,這個花瓶是工人花了多少時間刻好的坯子,那個花瓶光是描線就描了多少遍,在興頭上,他不忘問旁人一句:“你喜不喜歡?”
設計在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在出現,卻總是為人所忽略,設計的力量,是以“隨風潛入夜”的方式在影響每個人。如此說來,“乙方”殷九龍像是城市生活的秘密推手,但他自己不覺得,他說:“設計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將來打算創作點什么?“我也不知道。”他聳了聳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