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19中開始了“電子書包”的試點,項目所需資金由政府投入,免費向學生提供。“電子書包”讓教學變得有趣和簡便,同時為學生的肩膀減負六公斤左右。
新的嘗試應該得到鼓勵,減負的方向也必須得到肯定,但在試點中,應該盡量避免電子產品帶來的副作用,從而使減負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初衷得以實現。
如今,無論是大學生還是中小學生,都與手機、電腦和網絡有著頻繁接觸。視力下降在中小學生中非常普遍,之所以造成這種現象,與電子產品和網絡的大量使用不無關系。所以在使用“電子書包”的同時,就應該從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產生的負面影響中吸取教訓。
學生時代,閱讀和書寫是一項很重要的訓練技能。紙質書帶來的深度閱讀體驗與電子書的碎片化閱讀體驗迥然不同,從而對人的思維方式也會帶來不同的影響。而書寫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無論學生的字寫得如何,電子產品上體現出來的都是中規中矩的字體,毫無美感可言。這種高科技帶來的能力退化,在“電子書包”試點時,應該值得警惕。
我們歡迎新興事物,但讓中小學生使用“電子書包”時還應謹慎。就減負而言,教育改革才是最關鍵和起決定作用的。“電子書包”可以有,更可以推廣,但傳統書包里裝載的很多東西,不是“電子書包”可以完全代替的。
(選自《齊魯晚報》2012年7月24日)
■解讀方向
1.減輕學生負擔,推進教學改革。“電子書包”能夠存儲大量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沉重的書包里解放出來。另外,其鮮活的影像、動畫以及便捷的交流方式,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改變老師的教學方法。
2.運用新技術時,需要考慮其產生的“負增值”。有了“電子書包”之后,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更喜歡讓學生向前看,看老師、看黑板、看電子白板,通過觀察學生的眼神和表情,教師可以了解學生聽課的狀態和理解的程度。由此可見,“電子書包”的使用在某些方面產生了“負增值”。
3.對于學習工具,合理利用是關鍵。“電子書包”的出現無疑給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很多便利,但是,作為新事物,在應用初期相當于一把雙刃劍。我們要把“電子書包”真正當成學習的工具,發揮它的積極作用,合理利用起來,讓它成為學習的好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