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詹天佑》這篇文章,你有沒有被詹天佑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還有那不屈不撓的愛國精神所感動呢?一般來講,寫人多是寫一件一件具體的事,但這篇課文不是的。詹天佑一生一定有很多事跡,但京張鐵路是他最杰出的貢獻,意義非凡,所以只抓住了修京張鐵路這一件事,采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表現了主人公詹天佑既杰出又愛國的品質。說他杰出,在勘測線路時,他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他還親自帶領學生和工人,“扛著標桿,背著經緯儀,在峭壁上定點測繪”,夜以繼日地工作。“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從詹天佑的所言、所行和所想中,可以看出他嚴格要求、以身作則的高貴品質。再如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設計,更進一步反映了他杰出的才能。說他愛國,先看看他當時的處境吧。“當時,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就出來阻撓,他們都要爭奪這條鐵路的修筑權,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他們千方百計出來阻撓和要挾,認為中國要修鐵路“最后還得求助于他們”,多么狂妄啊!甚至“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這是對中國的極端蔑視!詹天佑受命于危難之際,能否完成任務,關系到民族的尊嚴和榮辱。雖然頂著巨大的壓力,但是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務。沒有強烈的愛國之心,是絕對做不到的!
這篇文章既從正面寫了詹天佑的語言、行動、心理等,又從側面寫了外國人及其他人的反應和表現,起到了烘托、反襯的作用。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揣測人物的心理,要讀出語氣來。
學習了這篇課文,我們要學習詹天佑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為中國有這樣的工程師而驕傲,為自己作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我們要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