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賞二】
人對故鄉的感情是難以割斷的。我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來到小城,在那一段時間里,故土情結常常在我腦海中縈繞。那濃濃的鄉情鄉音,那一張張熟悉的臉龐,那一個個親人期盼的眼神,就是一句俏罵,也是一種享受,那是在別處聽不到的聲音。還有故鄉的山水,那兩旁長滿野草的田間小路,那踏上去“咯咯”作響的青石橋,那在一起摸爬滾打的哥兒們,那些編織著許多童年夢想的故事,縈繞在意識深處,閃爍于夢境之中,讓我久久的思念。這時我理解了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因為饑荒而離開故土的鄉親們,在離家的時候,都隨身帶了袋從家里院子的墻根挖的故鄉的黃土。那不僅僅是水土不服時,用開水沖一點喝了能治病。它已成為對故鄉思念的精神寄托物。
故鄉對于我來說是實實在在的,那里有我的父母、姐妹,有我的童年、少年,有母親在日落黃昏時,站在家門口呼兒回家吃飯的聲音,有我站在石崖上大聲呼叫縈繞不息的回聲……離開它,是因為我想走出那塊黃土地;想念它,是因為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我的一段生命。這一段生命,是以十余年的汗水為代價養育的。無冬無夏,無春無秋,拼死扒活地勞動,就是為了能走出這片土地。是故鄉的土地讓我知道了生活的艱辛。時至今天,我一直都認為在中國,最敬業的人應該就是像我的父母一樣,在黃土地上刨食的農民。他們用那百十斤的軀體里蘊藏的力量,靠一方黃土,一生辛勤地養育兒女,他們對土地既恨又愛。恨它消耗盡了他們的生命,愛它給予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一生是和土地連在一起的,他們知道啥土質適合種啥莊稼,啥莊稼啥時種,啥莊稼啥時澆灌、拔草、間苗、施肥、收獲。土地養育了他們的生命,他們最終也把生命返歸給腳下的那片土地。
我看到過一些老人,一生都在一塊土地上耕種的八十多歲的老農,在離開那片土地時寂寞的心理。他們離開故土后,在城市的水泥、汽車、格子房中,迅速老去時的情景。在他們走完人生的最后一刻,用一種無可奈何的眼神,注釋了他們對故土的無限思念。所謂的人挪活,這都是對年輕生命而言的。當一個人從幼年到暮年都在一塊土地上生活的時候,他的根葉枝脈就全都長在了這塊土地上,離開了這塊土地,他咋能再幸福。
……
賞析
因為艱辛,我們日夜都夢想著離開那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也因為那片土地,我們收獲了生命的真諦;因為思念,我們最終把生命返還給那片土地。故鄉,我們生命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