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語
多讀書,可以讓我們感到渾身充滿了一股力量。這種力量激勵著我們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我們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促使我們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向。所以,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我們一起來看看福建省三明市實驗小學六年級的同學們閱讀書籍后的感受吧!
再次瀏覽全書,我仿佛看見了魯濱孫航海時那種焦慮的心情;好像又看見航船遇險時那暴風雨和洶涌的波浪;似乎又看見了魯濱孫不畏懼災難,面對現實,在孤島上生活著。他有著聰明、冷靜的頭腦。在了無人煙的孤島上,他居然馴養出了山羊,面對食人的野人,魯濱孫毫不慌張,不僅如此,他還與野人“星期五”交上朋友……
【六(1)班 吳詩佳,指導老師:黃慶鳴】
合上這本書,我已熱淚盈眶,我被書中夏洛和威爾伯真摯的情誼深深地打動了。在生活中,如果我們給乞丐一枚小小的硬幣,給予清潔工一個感激的微笑,送給公交車司機一聲親切的問候,對父母家人說聲“謝謝”,與朋友們真誠相待,就會收獲更多的歡樂。這些是我們的舉手之勞,同時也表達了我們對大家深厚的友誼……
【六(3)班 林佩怡,指導老師:陳祥備】
這本書所敘述的故事與眾不同,引人入勝。有時候,一些細微的、令人幾乎注意不到的小舉動就常是故事的“引線”。作者J·K·羅琳女士將人物性格、人物特點刻畫得非常形象生動。一些幽默的角色令人捧腹,一些反面的角色令人厭惡,一些英勇的角色令人崇拜……像哈利,他面對困難時能毫不退縮,沉著冷靜地思考問題;像斯內普,他的舉動常常令人又愛又恨;像羅恩,他是那么勇敢,為了朋友挺身而出;像赫敏,她是個智慧可愛而又有些古板的女孩……這些主人公乃至小角色,羅琳女士都描寫得十分生動,能讓人帶著感情去讀懂那些人物的心理曲折,看清善惡美丑。這是此書值得人一讀的重要理由。
【六(2)班 葉方舟,指導老師:雷冠東】
而我最喜愛的人物就是畢力格老人了,他勇敢、睿智、熱愛草原上的一切,虔誠地信仰著騰格里,是蒙古人中的“頭狼”。他深諳草原生存之道,盡力保護蒙古草原的生靈。雖然失敗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在他死后,他沒有用漢式的土葬,而是繼續選擇了蒙古人的方式——讓草原狼來實行天葬。這是一個令人敬畏的“頭狼”,除非狼過多,或咬死了大量的牲畜,否則誰和他提“打狼”他和誰急。
【六(4)班 余曉璇,指導老師:肖驥】
從《魯濱孫漂流記》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島上魯濱孫用動物的皮毛做了一件皮外套和一條皮褲,如果他在島上自己不蓋房子,就得風餐露宿;不動手干活,就沒有生活用品;不去搬槍支和彈藥,就打不到獵物;沒有刀,就無法把獵物剝皮和切塊,只能吃生肉,如果這樣過上28年,魯濱孫早就成野人了。在生活中也一樣,我們只有自己多動手,才能體會到勞動的樂趣,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才能更好地生活。
【六(5)班 謝達誠,指導老師:劉長宣】
親情、友情、愛情陪伴著人的一生,沒有了這些感情,人與人之間就一點關系也沒有,那該多可怕呀!人們相互間什么交集也沒有,每天渾渾噩噩地度過,生活就沒了動力,每天的生活不知道為了什么。每個人都孤單著,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我不敢想象。而在這么多感情里,我們一生下來擁有的就只有親情。親情是無私的,它讓我們在初生時對這個世界無所適從時給我們溫暖,讓我們有個依靠。
【六(6)班 蔡思琪,指導老師:蔣小聰】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與戴叔倫一起悠然徜徉在風月之中。金色玲瓏的彎月浮在夜空中,剔透得如水晶,彎彎的似鉤子,掛在河灣的柳梢上。月中的碧山倒映在平靜的湖面上。蘭溪一連三日下起了雨,如絲的雨,似淚的雨,帶來陣陣凄涼的悲感。夜里,河水猛漲,鯉魚都紛紛跳到了海灘上。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到了如此寂靜的風月之韻,妙哉!
【六(7)班 陳睿辰,指導老師:鄭惠玲】
結束語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讓你學會勇敢地面對困難,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難題。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變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的方式,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大家都來多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