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行業內總是不乏新鮮熱鬧的事情,當國內傳統手機品牌還在為已被國外巨頭瓜分后所剩無幾的市場份額及用戶群體你爭我奪的時候,互聯網企業又雄心壯志的參了一腳。奇虎360CEO周鴻偉在微博上與小米的雷軍因智能手機硬件配置、銷售量等一系列問題開始隔空口水戰的時候,雙方的粉絲群及業內外人士開始躁動不已,紛紛發表自己對“小三”事件的看法,甚至諸多看客已經搬好了小板凳等著雙方赤膊上演全武行。
不知深淺的滔天河
從雷軍宣布發售1999元小米手機的那一刻,昭示了互聯網企業開始正式進軍智能手機領域。細數一下,前有阿里云、百度易,現有盛大手機、360特供機,騰訊的Qphone在傳言中蓄勢待發,網易、人人網似乎也開始按耐不住寂寞,互聯網名企準備手攜手一起下河趟回智能手機的渾水。為何如此多的互聯網企業涉足手機行業,在他們近乎統一宣傳硬件貼近成本、甚至賠本的時候,又是靠什么來實現盈利的呢?
讓我們一起算回成本賬,雖然小米推出了1499元的低配青春版,甚至在最后由于該機型產能不足,用正式版補貼了部分預購青春版的用戶,但從整體成本來看,雷軍是可以從手機硬件上直接賺到錢的,只是不多罷了。而其他互聯網企業所推出的智能手機,基本定價均集中在千元級的范圍內。
據消息靈通的業內人士透露,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涉足智能手機的模式不外乎:先說服手機廠商低利潤甚至零利潤供貨,最好能再拉上運營商用預存話費送手機的方式來進行補貼。互聯網企業用自己的資源——流量和廣告帶來的收益與手機廠商、運營商分享。其中較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百度,其最新的百度云手機是與長虹合作,交由富士康代工,內置自家的百度智能終端平臺,售價僅為899元,將使用長虹實體銷售渠道和電商銷售渠道,且據說長虹百度云手機會由聯通首批包銷100萬臺。
這么來看,也就不難理解在盛大手機的發布會上為何見不到一臺可供體驗的實體機,卻又有將銷售百萬臺的豪言壯志。
互聯網要的是什么?
在一份報告中,明確指出了2011年中國無線搜索站點搜索量,總體份額中百度占到了34.9%,從側面可以說明百度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似乎有著與PC端相同的成熟商業運作模式——不賣軟件,通過移動搜索與合作伙伴分成。
如果說阿里云依靠云存儲和云應用、還有淘寶這個強大后盾為依托立足在市場中的話,那么奇虎360和盛大主打的就是應用模式了。
奇虎360的移動系列產品有很多,如將手機瀏覽器、移動安全產品作為基礎的話,那在移動搜索、移動廣告和手機游戲等方面帶來變現的機會會很多。盛大的應用程序布局則更為寬泛,其旗下有威鋒網、安智網、盛大無線和盛大文學,還有“YouNi、墨跡天氣、奇遇、通通、切客、云中書城、Wi-Fi萬能鑰匙”等一系列手機應用。
消費者使用了某互聯網企業品牌的智能手機,得到的不僅是一部價廉物美的產品,其內置諸多軟件應用還會讓你在某些時候事半功倍,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這款手機內的軟件也是具有排他性的,用了百度搜索就絕對不會有谷歌、有了阿里云會出現京東嗎?
不樂觀的錢景
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沒問題,小米就算是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但是它的成功在于營銷手段,而不是產品布局、售后服務及產品使用的穩定性。李開復也在微博上稱,單純為了綁定自己的服務而推出手機,會限制用戶的選擇,不看好大部分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業的前景。
大型的互聯網企業攜不差錢的優勢紛紛下單,不管名稱叫什么其實質仍是高度同質化的產品。且事實上,“軟件+硬件+服務”等模式在智能手機市場已是行業共識,但就算是做得最好的蘋果,應用商店遙遙領先于同行,但貢獻給蘋果的利潤仍遠遠不如iPhone、iPad等硬件產品。放棄硬件利潤全面依靠軟件與服務賺錢在現在的國內行情下不現實,而且工信部有意推出“移動終端不得預置惡意代碼軟件”等若干規定,這樣對互聯網品牌手機來說又是一致命打擊,不能收集用戶信息的“賠錢產品”對互聯網企業還有價值嗎?
上文中之所以說互聯網名企是在趟渾水,原因有二:首先他們缺乏長期手機設計制造硬件,僅依靠貼牌等方式進行營銷,后續保障無從談起。“貼牌+內置軟件”改變不了同質化的本質,也改變不了手機本身設計上的缺陷;其次他們均把占領用戶、圈地放在了首位,現在這些產品在Android系統的基礎上加入大量自己的產品,實際用戶體驗如何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內容。短期內消費者會因為價格等因素選購該款產品,長期呢?誰會花錢找罪受?
諸多問題的存在會使互聯網品牌手機的前景并不樂觀,發展的道路能走多遠就需要看企業能否正視手機行業、正視廣大消費者的真正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