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帶來的各種不適會讓準媽媽頭疼不已,而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病卻有可能影響準媽媽和胎寶寶的健康,從而釀成大病。準媽媽請注意,千萬別讓孕期不適傷到你。
牙齒問題
傷害指數:★★★
傷不起:孕期,準媽媽體內激素的改變及身體免疫力的降低,使得牙齒、牙齦容易發生病變。由齲齒引起的牙髓炎、牙根管感染、根尖周感染等口腔疾病是播散細菌和毒素的潛在來源。反復咀嚼可使齦溝內細菌及有毒物質被擠到組織中,通過血液傳播到心臟,心臟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可能引起心臟感染性疾病。
預防術:建議準媽媽要堅持早晚刷牙,及時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防止細菌在口內繁殖。多吃雞蛋、肉類、豆制品以及富含維生素的水果不僅可以預防牙病的發生,而且對胎寶寶牙齒和骨骼發育也有好處。
泌尿問題
傷害指數:★★★
傷不起:到了孕中期以后,準媽媽盆腔瘀血,不斷增長的子宮及胎兒的壓迫,致使膀胱被向上推移變位。這時準媽媽會出現排尿不暢或尿潴留。另外,尿道口與肛門位置十分接近,很容易受到大腸桿菌的污染,從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婦科疾病,而尿潴留,會使腎盂盞呈現擴張狀態,引發急性腎盂腎炎。
預防術:準媽媽要注意提自身的抵抗力,避免過度勞累或營養不良:注意個人衛生,如勤換內褲,勤洗外陰等,孕期盡量不使用盆浴坐浴。適當運動,多喝水、多休息也可以幫助準媽媽身體更健康。
Tips:懷孕期,準媽媽一旦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盡等癥狀時,必須及時到醫院檢查診治,且不可盲目擅自用藥。便秘
傷害指數:★★★☆
傷不起:到了孕晚期,增大的子宮和胎兒先露部壓迫直腸,導致排便困難,加上準媽媽飲食失調,比如食物過于精細、偏食,飲水過少或運動量減少,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準媽媽孕期便秘。便秘可使準媽媽食欲減低,從而加重腸功能失調;重度便秘者,腸管內積聚的代謝產物被重新吸收而導致中毒,會嚴重威脅到準媽媽及胎兒的健康。
預防術:建議準媽媽養成定時大便的良好習慣,無論有沒有便意,都應按時去廁所;適當進行一些輕量活動,以促進腸管運動增強,縮短食物通過腸道的時間,并能增加排便量:每天早晨空腹飲一杯開水或涼開水,這同樣會刺激腸管蠕動,有助于排便:平日里要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和蔬果,如玉米、紅薯、香蕉、蘋果、梨等;一杯好喝且營養豐富的蜂蜜水也可幫助排便。
Tips:對于便秘嚴重的準媽媽,建議使用開塞露、甘油栓來軟化糞塊,幫助排便。但禁止使用瀉藥,如蓖麻油、番瀉葉等,以免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或早產。
失眠
傷害指數:★★★★
傷不起:很多準媽媽都遭遇過孕期失眠,如睡不好覺、入睡困難、睡眠時間短、易驚醒,多夢等情況。而有些準媽媽睡眠時間太久,反而會感覺到記憶力衰退。其實懷孕期由于內分泌變化,準媽媽的腦功能出現輕度失調,精神易興奮,加上堅持工作導致的緊張與疲勞,常讓準媽媽出現睡眠障礙。這種情況遲遲得不到改善,就容易引起慢性疲勞綜合征。
預防術:準媽媽首先要弄清失眠原因,是心理上的壓力還是妊娠初期的憂郁抑或生理上的尿頻、抽筋等身體不適,針對病因,及時做出調整。可在家人的幫助下,適當緩解精神上的壓力,解除以前飲食上的種種不良習慣,如愛喝咖啡、喜歡吃油炸食品等。另外,在睡前進行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活動,如散步,閱讀、洗澡等。睡覺時,適當調整睡姿,盡量保持左側入睡,并注意下肢的保暖,以避免因血液循環不良而抽筋。貧血
傷害指數:★★★★☆
傷不起:貧血是準媽媽在懷孕期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很多準媽媽在懷孕前因月經失血,造成懷孕后體內存貯量不足,而胎盤和胎兒的發育都需要增加血液量,以至鐵的供給量要達到孕前的2倍;另外,準媽媽在懷孕后胃酸減低影Ⅱ向了食物中鐵的吸收,以上這些因素都容易使準媽媽在孕期發生缺鐵性貧血。長期貧血,可導致腦供血不足,血中含氧量較少以致準媽媽時常暈倒,同時貧血可造成胎兒營養供應不足,發育緩慢、早產或宮內窘迫等。
預防術:為預防或減輕貧血,建議準媽媽在懷孕初期,就應該多吃一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動物肝及血、蛋類、蔬果等。蔬果不僅能夠補鐵,其所含的維生素C還可以促進鐵在腸道的吸收。做菜時盡量使用鐵鍋、鐵鏟,這些傳統的炊具,以便于在烹制食物時會形成可溶性鐵鹽,有助于腸道吸收。發燒
傷害指數:★★★★★
傷不起:懷孕早期,準媽媽的基礎體溫約在36℃~37℃之間的低熱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對妊娠和健康并無影響。但準媽媽如果是流感所引起的發燒,就有可能損害胚胎的正常發育,特別是胎兒的中樞神經系統。短時間的低燒對胎兒危害不大;不過長時間的發熱或高熱,不但會使準媽媽器官功能紊亂,還可能刺激到子宮收縮或引起子宮感染而導致流產。另外,細菌和病毒的侵入會干擾胎兒器官的正常分化和發育,引起胎兒畸形甚至死亡。
預防術:
1 準媽媽盡量避免去擁擠、熱鬧、人多的公共場所。
2 外出時應戴口罩,并常用淡鹽水漱口,室內保持空氣流通,如周圍有流感病人應及時將室內空氣消毒。
3 日常生活規律,不要過于勞累,睡眠保證在每天10個小時左右。注意飲食的多樣化,不要偏食、挑食,多吃一些新鮮蔬菜及水果以補充每天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4 適當的體育鍛煉,多到戶外走一走,多曬一曬太陽,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