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到友人的訴苦電話。他的愛人今年34歲,現在懷孕17周,行B超檢查,報告單寫著:胎盤位于后壁,厚度約27毫米,胎盤成熟度0級,胎盤下緣及宮頸內口……產科醫生告知他,現在雖沒有癥狀,但有可能發展為前置胎盤,需注意諸多事項。
友人緊張之下趕緊上網查看了很多關于前置胎盤的資料,越看越心驚:母體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胎兒宮內發育不良甚至胎死宮內或死產……思忖良久,友人作出一個艱難的決定:引產!待休養生息后再重新懷孕。不過在這之前,他想聽聽我的意見。
正常的子宮是一個倒置的梨形,更形象地說,孕期子宮就像一個倒置的氣球。氣球的球體就像子宮的宮體,狹長的吹氣管如同宮頸,吹氣管的“嘴”是宮頸外口,而吹氣管與球體相接處就是宮頸內口。
正常胎盤附著于“球體”處,若妊娠28周后胎盤位置靠近“氣球”的內口,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內口,稱為前置胎盤。
妊娠20周以前,因為胎兒尚小,子宮容積和面積亦小,胎盤占據子宮壁一半面積,鄰近或覆蓋內口的機會較大;一般將孕28周以前出現上述情況者,稱“胎盤前置狀態”。所以,孕28周是兩者之間的分界線。
在妊娠中期,胎盤大小沒有明顯改變,而胎兒生長迅速,隨著“球體”的迅速向上“膨脹”,原來前置狀態的胎盤可被動向上“遷移”而變成正常位置的胎盤。因此,胎盤前置狀態是很有希望轉為正常的。據統計,20~28周胎盤前置狀態約有47%轉為正常,14~20周時則有76.7%轉為正常。
臨床上,超聲診斷胎盤前置狀態在孕20周以前發生率高達20%,而在妊娠晚期前置胎盤的發生率則為0.24%~1.57%。所以說,胎盤前置狀態孕婦是可以繼續妊娠的。
由此可見,在發現胎盤前置狀態時,并不需要如此緊張,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態更有利于孕婦及胎兒的身心健康。
友人在愛人孕17周還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就決定引產,是比較過激的行為。
首先,他的愛人已經34歲,如果放棄這次妊娠,不能保證下次懷孕能避免前置胎盤的發生,且引產亦是前置胎盤發生的病因之一。
其次,孕17周時的胎盤前置狀態很有希望在孕晚期“移位”成為正常位置的胎盤。
此外,即使最終發展成為前置胎盤,經過孕婦良好的自我護理和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適時生產,亦有很大機會使母嬰平安。
萬一孕婦在中晚期出現大出血影響到孕婦本人或胎兒的健康,亦可由醫生評估、雙方商討后再決定是否提前終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