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轉換,就是從自由自在的女孩變成身負重任的母親,而準媽媽階段正是這一角色轉換的緩沖期和準備期。
懷孕之初我心里常常惴惴不安,困擾于身體上的諸多不適和變化,又想著不久之后就要面對分娩的痛苦,新生兒的護理,孩子的教育等等問題,差一點就“抑郁”了。不過咱好歹是應試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應付考試可是最得心應手的了。于是我把這些問題都當做考試,把平時枕邊案頭的雜書閑書統統換成孕育、養育、教育孩子的書,努力學習,積極備考。漸漸地,我不再緊張,競越來越享受于這難得的準媽媽閱讀時光了!
我的書庫大致由四類書構成:
(一)與孕產指導相關
這一類書大多是按照孕周或者孕月的順序來組織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它當做字典一樣的工具書使用,到了哪個孕周或者孕月就把當周或當月的內容拿出來讀一讀,了解一下那些在自己身上出現的現象是否正常,飲食和保健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做到心中有數即可。這種讀法也便于把一本厚厚的大部頭化零為整,吸收效果好。
《40周孕期全程手冊》和《孕產期全程指導方案》是國內比較流行的書。講解比較深入淺出,介紹了每個階段孕婦的身體特征以及注意事項等,有比較強的參考價值。
《鄭玉巧育兒經(胎兒卷)》是朋友送的。之前我只知道鄭玉巧是著名的兒科大夫,不知道她也出了胎兒卷的育兒經。這本書內容很詳實,不僅包含了孕期的常規內容,還包含了大量的孕婦與醫生之間的問答實例,另外也介紹了常見的孕期疾病、孕期檢查等,同時配有大量的圖片。
《孕媽媽飲食40周》是幾年前送給懷孕的朋友的,如今又流回我自己手里。這本書針對性強,主要介紹每周孕媽媽的飲食應側重哪些,并給出了可操作的早中晚食譜。
《西爾斯懷孕百科》是搭配著西爾斯育兒經一起買的。這本書內容很豐富,只是有些部分不太適合我們中國的國情,而且沒有太多的圖片和色彩,比較枯燥,像理論書。
《懷孕圣典》和《懷孕圣經》都是外國人寫的。書籍的印刷質量不錯,而且配有大量的圖片,內容深入淺出,最重要的是關于分娩的部分介紹也很詳細,可以給準媽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Tips
以上這些書我都有參考,都是很不錯的,但是內容上難免有重復雷同的部分。而且這類書類似于工具書,沒有太多的收藏價值。所以建議新晉的準媽媽不要買這么多,手頭只要準備兩本(一本國內的一本國外的)比較經典的就夠用了。
(二)與育兒養護相關
怎么照料寶寶,讓它健康成長,在每個準媽媽看來都是最棘手的一個問題。雖然大多數媽媽身邊都有母親、婆婆、月嫂、保姆協助,但是她們的育兒觀念與方法未必得當,而且與寶寶的溝通始終不如媽媽來得直接。準媽媽的必修課之一就是怎么護理寶寶,尤其是新生兒,這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偷懶兒的。即使沒有機會實踐,也要在理論上有一定的積累。
《育兒百科》是日本的育兒圣經。同為亞洲人的我們,完全可以拿來參考。我大致翻看過此書,作者是一位細心而又負責任的兒科大夫,書的內容非常詳實嚴謹。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斯波克育兒經》是西方的育兒經典,我認為主要是參考其中的育兒觀念,吸取有價值的部分,西為中用。
《0~1歲寶寶養護使用指南》是朋友送給我的。我仔細看了第一個月的部分,每一周寶寶的變化,怎么照顧都寫得特別詳細,而且可操作性極強。正是我所缺少的操作指南類書籍。
《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鄭玉巧育兒經(幼兒卷)》算得上是中國人自己的育兒圣經了,每個媽媽幾乎人手一冊。這大概也是市面上能找到的中國人寫的最權威最實用的育兒著作了。
[Tips]
以上這些經典的育兒書我在懷孕初期就都買回來了,卻沒有急著閱讀。孕早期最關心的是寶寶是否健康,并無心閱讀這類書。只有到了相對穩定的孕中期,心態平穩了,才能靜下心來,這時的閱讀重點應該是育兒理念而非細節,建立起一套比較科學的觀念,對日后的具體實踐大有裨益。到了孕后期,才是攻讀養護細節的時候,尤其是新生兒的部分,這是為了確保自己和寶寶能安然度過月子期。之后隨著寶寶的成長,每個月讀一讀相關的內容,不囫圇吞棗,慢慢的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吧。
(三)與兒童教育相關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應試教育下培養出來的,個中滋味自己心中最清楚。我們的孩子應該怎樣成長?即使避免不了送入學校接受正規教育,我們能否通過家庭壞境和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生活的更快樂更自由呢?我們能否主動轉變自己的觀念,真正關心孩子的內在成長,幫助孩子建立起健全而獨立的人格呢?自從懷孕之后,這類問題屢屢在我心頭閃現。我不想做一個把孩子交給保姆、交給學校、交給老師,然后自己坐享其成的母親,我想要像那些真正愛孩子關心孩子的家長學習,帶著更多的愛與關懷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成長的關鍵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很多媽媽力薦的育兒書。我讀過之后第一感覺是佩服作者教育孩子的用心。作者通過自己女兒成長的實例,介紹了很多不錯的教育方法,值得借鑒。第二感覺是,這些實例太個體化了,似乎推而廣之的可操作性不是特別強。不過至少我從書中看到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可以細致到怎樣的程度。
《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是蒙氏教育在中國的踐行者孫瑞雪的作品,給我很大觸動。《愛和自由》深入淺出的介紹了蒙氏教育的精髓理念,值得我們學習深思。尤其讓我意識到0~6歲時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捕捉兒童敏感期》則可以作為家長的參考書,輔助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成長敏感期。
《與孩子共處的八年》、《請讓我慢慢長大》是另一種國外流行的教育方法“華德福”的介紹書籍。與蒙氏教育相比,前者注重孩子邏輯思維的培養,后者則更感性,加入了很多藝術、自然的內容。可以說是相輔相成。
《父母的品格決定孩子的一生》是日本人的作品。告誡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我完善的過程,只有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信服。言行不一的父母是不可能教育出好孩子的。
《小王子》是一本成人童話,我個人很喜歡。
兒童教育是一個巨大的課題,對于毫無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的我來說,更是一個艱難的學習過程。我既要反思自己的成長,又要接受新的教育觀念,更重要的是從學習中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要想真正達到自己的要求,談何容易!但我不退縮。
[Tips]
我覺得這個學習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初始階段還是學習、了解、吸收、開闊視野的階段,應該找大量的兒童教育書來閱讀,同時觀摩其他家長甚至幼兒園學校的教育,然后再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并應用于實踐。
(四)寶寶眠手作書
作為一個業余縫紉愛好者,我早早的就囤了一些給寶寶做衣服的可愛棉布,以及幾本簡單基礎的手作書。
因為之前買了幾本日本的拼布書,感覺很好,所以這次也首先選擇了日本人的書《從零開始學做寶寶服》和《0~3歲嬰幼兒的日常手作服小物》,不過翻看了一下,內容其實并不太多。反而是中國作者的書《親手做寶寶服飾》深得我心,里面不僅有各種衣服,還有鞋子帽子,以及撕不爛書等,很值得嘗試。
我打算從本周開始,一邊囤貨,一邊親手為寶寶做衣服,這一定是很有趣的事情!
書并不是萬能的,但以上這些書給了作為準媽媽的我一份從容和自信。等到將來寶寶出生長大了,也許我的書庫里還要加入大量的童書呢!很期待那樣的親子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