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等這本書,從春天,到秋天。
春天來的時候,由于老單位要原址重建,我們被迫寄居城外。新址寒風(fēng)暢通,荒涼凋敝,活像一個集中營。進門來,是10來米的過道,快走到盡頭了,拐身上樓,就見一米多寬的長廊,我們就在這狹小的空間里出出進進。人,似乎也要擠成柿餅了。坐在辦公桌前,手頭是做不完的事,門外是噪雜尖叫,煩悶至極,于是起身望向窗外。窗外,垂柳依依,水波澹澹,每對此景,總在想:不知《花落塵香》可在寄送的路上?
當(dāng)《花落塵香》落在我手中的時候,封面上那枝墨梅正疏影橫斜悄然綻放著,素雅,清寂。素知金銘喜好詩詞,篇篇甘冽醇香。對于詩詞,大概喜歡讀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而能夠創(chuàng)作詩詞并多年一直堅持下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這少數(shù)人之中,寫得好的年輕人更是鳳毛麟角,而金銘君就是這樣一個有操守的年輕人,他多年來致力于古詩詞創(chuàng)作,無論外界如何喧囂,他一直堅守著那份熱愛,安享寂寞,只為自娛,無心插柳,卻贏得別樣春色,令人刮目,艷羨。
我本粗人,不懂詩詞格律,只是浮掠在文字之外,偶有所感,也如同盲人摸象,往往斷章取義。然則所起之念,因了金銘的詩詞,也應(yīng)是出于天真而趨于清雅了吧。
聊記幾筆,表示我曾經(jīng)在你的文字里穿過。從此,念念不忘。
天真出自然
我不擅古詩詞,只偶爾吟哦,卻從不得要領(lǐng),然而在上學(xué)時讀過一些古代散文,很是喜歡用字的精簡及引發(fā)的悠遠之意,每每讀起,都覺得蕩氣回腸神清氣爽,全不像現(xiàn)代人寫文章,依依呀呀半天卻不知所云。第一次讀到金銘的古體散文和詩詞,就有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流連忘返,不免生嘆,揮毫的人該是如何儒雅呢?當(dāng)席間遇見,觥籌交錯之間,就看到那溫文的樣子早露醉意,像孩子般紅了臉,言笑晏晏,猜度此君必是性情中人。捧讀《花落塵香》,于清晨,于夜深,常常樂不思蜀,當(dāng)然,我最先讀的是第四輯“華年思語”,此輯有賦體,多散章,長短句子錯落有致,讀來音聲悠揚,仿佛翩然的詩人正與讀者一起踏青。讀著讀著竟有些疑惑,我們也看過同樣的雪,賞過同樣的花。甚至同樣在那樣的山間野徑流連過,卻不曾留意那景竟如此詩意。何故?蓋因心境心胸以及心明不同吧。容我摘取幾句:“里口之樹,參差而茁茂。芳事灼灼,曰桃曰李,盛開一天花影;翠意殷殷,落下滿地清蔭?!保ā独锟谏劫x》)寥寥幾筆,寫出了融融春意,粗讀不覺人在,再讀才知作者的高明,熱愛自然的人,正在清蔭斑駁里仰臉望著滿天花影??刹皇菃幔敲炊嗟姆被?,把天都遮蓋了呢。書中類似的美俯拾皆是,掩卷后總想快點去山里去水邊看看那花,看看那樹那水,經(jīng)過了那樣的文字熏染,我們的心是否也會是能過濾的明鏡,照見世間所有的美。
桃源何處尋
“本是天涯飄萍客,誤入萃園折春枝?!保ā镀吖乓殉蠖占某蓮娋罚┙疸懙奈淖掷镞@種故園情是很濃的,常常經(jīng)意不經(jīng)意間就流露出那種漂泊無依之感?!靶木w多搖落,飄飄何所依?!编l(xiāng)愁如綿延不絕的絲線層層纏繞心頭,揮之不去:“歸鴻又向桑梓去,白發(fā)可曾夜夜憂?”每每這種文字升騰的漂泊裊裊而起時,也會勾起無數(shù)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年少辭家如城市,田園日久做他鄉(xiāng)?!编l(xiāng)關(guān)何處?當(dāng)作者踏上故土,早已物不是人已非,“心底情緣,不知攀扯何處?!庇谑?,極目遠眺卻是愁心難寄,故園,哪里是我們精神世界永遠的故園?“物華褪盡鬢添愁,天涯何處是歸舟?!弊髡甙侔阕穯栞氜D(zhuǎn),終于明白,“其實哪有避秦處,桃源洞口迷無路?!毕胍压聠芜z忘,卻找不到方向,于是仰天長嘆:“倒不如,一帆不停,直入煙波深處,將身托付天涯,看那江楓漁火,聽那古寺鐘聲?!?/p>
金銘說自己是農(nóng)民子弟,平生不改田園樂,其實,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不都有一處心靈的故鄉(xiāng)嗎?我們都在苦苦尋找。在他的文字里,我們時常能感覺到那種田園的清新之氣,也能感覺到跋涉的艱辛。惟其艱辛,才更見桃源的誘惑。作者的《布谷夼山居》末尾寫道:“再回首,布谷夼,留我近一載的家園,如今是在身邊,還是在夢里?”家園何處,桃源何處?這大概是你我永恒的追問。
讀《花落塵香》,仿若徘徊在落英繽紛的小徑,不覺間已暗香盈袖,閱讀《花落塵香》,在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時,也會讓人對人文地理有更多的了解,文后的小注,知心知意,告訴我們有關(guān)的典故,消解讀者的疑惑。對于威海,我并不熟悉,雖然不過百里之遙,也去過多次,然而都是蜻蜓點水,低處著陸,不曾俯視。閱讀《花落塵香》,自然的,也會對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威海有更多更立體的了解,多了一份了解,就又向往著融入其間,做一次蕩滌心扉之旅了。
又翻看《花落塵香》,偶然翻到這樣一句,偷偷懶權(quán)當(dāng)結(jié)尾:“春天來了,有各種盛開的花,我,沒有理由,不靠近窗口,去看它們,或者讓它們看我。”有著與花相看兩不厭的天真情懷,詩人與文字與萬物與每個《花落塵香》的有緣人就合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