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腳下涌出的、溫度有四十多度的含有硫磺的溫泉水,正是華清池的泉水造就了貴妃如凝脂般美麗的肌膚,也成就了一代美人的千嬌百媚。
環翠區,山清水秀,物華天寶。遍布環翠區的溫泉更是天賜。而我想說的,她胸懷里的溫泉一點也不遜色于貴妃出浴的華清池。“行人浴罷閑相語,可似華清第二池”,說的正是環翠區的溫泉湯。
我的家鄉,就在溫泉河畔,我也是沐浴著溫泉湯的溫熱泉水長大的。而且它還賦予了神奇的色彩。自打記事起,就聽老人講過“溫泉湯”的傳說。應該是與八仙有關的,那條五渚河和河道中常年竄出滾燙的熱水。
早在之前的很多年里,沒有現代的浴室,溫泉湯就成了人們沐浴的天然溫泉浴池。方圓數十里遠的男女群眾都來燙澡,這也是曾經的溫泉民俗文化。每當夜幕降臨,勞作一天的人們,就有成群結隊的男人或女人去湯里洗澡。每逢陰歷的單日為男湯,雙日為女湯。而那些就近的村民,上了歲數以后,早晨天蒙蒙亮的時候也保持一種泡澡的習慣。我記事起,小時候,跟著大人去洗。大了,害羞了,大姑娘小媳婦就去臨近的澡堂去洗澡。而一直保留在露天湯里泡澡的,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一年四季,嚴寒酷暑,湯里從來不曾間斷過熱氣騰騰的人。八仙留下的風俗習慣早已成為傳說了。
“露天裸浴”是當地民眾的一種洗浴方式,為當地民俗文化的濃縮精華,沿襲至今。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威海溫泉就被人們發現。“清清沸液,四季翻騰,周而復始,沖涌不竭”,古人視之為神水。那時擁沙為穴,集水而浴,大有“開襟新浴后,風雪不知寒”之感。
以前偶爾跟著姐姐去,要步行一段路程。姐姐總愿去湯灣泡澡。她說,累了一天了,晚上在湯灣一泡,被身底的細沙熱敷,沙里的泉水汩汩冒出似熨帖的按摩器。出一身汗,全身通透,一天的疲憊盡消,一身輕松滑爽之感。尤其是冬天,不管是冷風陣陣還是雪花飄飄,全身被熱水浸泡,周身暖熱,神清氣爽。溫泉水滑洗凝脂。一群女人,正當花樣年華,嫣然笑語,霧里出浴,滑潤窈窕,這樣純樸中的驚艷難道真的次于華清的貴妃玉體嗎?后來姐姐結婚了,也嫁給了河畔的姐夫,更能天天一早一晚一個溫泉泡了。
再后來,我上中學,一早一晚騎車時,總經過溫泉湯。一年四季,湯灣水汽升騰。不管是暮色微沉的傍晚還是霞光初露的早晨,霧靄迷蒙的灣里總是人頭攢動。裸浴的景象成了一道風景。過往車輛在橋上駛過,總是放慢車速一窺奇景。甚至有外地出差的男人,特意拿著望遠鏡,偷偷地在橋上看風景。而這些,對于當地人來說,早已經見怪不怪了。
曾經有這樣一幅畫面讓你如身臨仙境一般:如果有一天你驅車經過溫泉河大橋時,看到冰天雪地里的河面上蒸騰著氤氳的霧氣,水霧中活躍著幾個“浪里白跳”;或者秋蟲呢喃的夜晚從車窗的縫隙中飄進幾縷女孩子的鶯鶯笑語,請你不要疑惑不要驚訝,但是也不要輕易靠近——因為這就是溫泉湯的特色,只是不知你能趕在單日還是雙日呢。你能否也有這種勇氣,去嘗試一下這人生的享受?
而今這些已經成了過往,留在了人們心中是那些純樸的回憶。隨著現代文明程度的提升,溫泉資源卻正被眾多的商家利用。溫泉河周圍,相繼建起了幾座規格不同,檔次不一的洗浴中心、游泳池。滿足了不同需求人群的沐浴、休閑的需要。那些天然的,無任何雕琢的露天湯浴已經被商業化的溫泉會所取代。泡慣了溫泉的老百姓只能去家門口的浴室。露天浴改造成穿著泳衣適合城市里人們節假日攜妻帶子的休閑場所。
姐姐家的洗浴中心曾經是湯河邊最簡單更貼近于自然本真的溫泉。寬敞的浴室,偌大的水池。一灣清泉清洌無雜,循環排放,不浮塵灰。幾乎半墻高的通體大窗戶,照射進來的陽光,蒸騰著氤氳的霧氣,仿若置身于露天湯灣,天然沐浴,似乎又找到了那個時候露天溫泉浴的感覺了。看著窗外的山野鄉間,遠處是正棋山,層巒疊嶂;近處莊稼隨風搖曳,牧牛信步田間……一面泡溫泉一面欣賞四周隱約如畫風景,泉在畫中,人在泉中。四體舒暢,心曠神怡。如果現在,懂得生活的人們,還能在湯里露天泡溫泉的話,應該說是去泡一種文化,暖一身的享受了。泡累了,或有些微暈小乏。這時候,著一件浴衣躺在休息廳的沙發上閉目稍寐或端一杯茶水,對著電視,稍事休息,疲憊盡消。按摩、修腳、足療、理療保健,享受健康的沐浴文化,真的是全身心的舒暢。
如今,溫泉湯及湯邊的村莊也在一點點被改造成高檔社區。姐姐家的浴室也隨著整體規劃而拆。河床水位上升,湯灣被河水覆蓋,泉水也白白隨水流走。找不到昔日鄉野民間車馬人喧湯泉蒸騰的景象。湯河周圍,高樓大廈一座座拔地而起,大面積的休閑公園,人工湖的建設正在大興土木。未來的溫泉湯河,是一處現代化的居住和休閑之地。但有關溫泉湯的記憶片段依然如熟悉的天湯溫潤著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