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編數學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概念的能力。統計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統計思想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學生較早掌握一些統計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中體會統計的作用,感受數學與社會的聯系,又能使學生從部分數據出發,經過分析從中找出規律,逐步培養他們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改革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給予他們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使課堂教學在學生充分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的創造能力。
一、問題的產生要源于生活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說過:“教育即生活。”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絕大多數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學中要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數學能將所學數學知識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減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枯燥感和畏懼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和樂趣。例如,教學《簡單的統計》時,可以通過具體實例教學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引入簡單的統計表讓學生認識。為了加深學生對原始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材安排了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了解數據的來源,并進行有效的分析,整理繪制成統計表。
二、自主活動,增強實踐意識
活動中,必須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到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的辯證統一,教師應根據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活動方式,還學生自由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如,學習了簡單的數據整理和繪制簡單統計表的方法后,讓學生舉例說明統計表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提出用學到的統計知識來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測量身高,并把測得的數據分段整理、繪制統計表,學生興趣很濃。活動開始,學生分組,讓小組里的學生分工,相互協作測量身高,并記錄下測量結果,每個學生把數據填入書后的身高匯總表。然后把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學生很快統計出各段的人數并繪制成統計表,教師讓學生說說全班同學的身高情況,并說說身高與什么有聯系,從而學會合理生活,使學生在測量身高、記錄數據的過程中學會數據收集的方法,體會數據收集的意義,在分類整理中,掌握數據分段的方法,培養學生依據統計結果進行估計和預測的初步能力。
三、發展個性,提高創新能力
現代數學觀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內在的建構過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可能通過傳遞給學生,必須從學生內部發展起來,作為教師,應提供條件,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用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認識新知。例如,在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把一個平行四邊形先剪成兩個圖形,再拼成一個長方形嗎?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在你量他拼剪的過程中,取長補短,不斷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找出規律,舉一反三,很快就獲得了成功。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向長方形轉化……
總之,數學教學不再是僅僅為了傳遞數學知識和技能,而應形成用生活經驗、數學問題、數學知識,實際間的良性互動,使學生通過數學的學習接受數學精神、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熏陶。從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季市鎮長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