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018)
[摘 要] 國家助學金是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開銷問題,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是全面貫徹落實我黨的教育方針的一項重要舉措。自國家助學金政策頒布以來,惠及全國近400多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占在校生人數的20%。然而,在國家助學金政策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全面深入了解探討高校國家助學金政策就顯得尤其重要。意圖找出這些問題,并提出合理性建議。
[關 鍵 詞] 國家助學金;存在問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87-01
國家助學金是中央政府及地方一同斥資建設的助學項目,用于支付全日制高校本專科在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開支。根據國家政策,對每位學生平均資助3000元。以福建為例,國家助學金資助的貧困學生分為兩檔:特殊困難學生和普通困難學生,分別資助每生每年4000元和2500元,獲得資助的貧困生占在校生的20%左右。同一學年獲得助學金的學生,可以同時獲得國家獎學金或者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國家助學金的學生要具備愛國尊黨,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勤奮學習,家庭貧困,生活儉樸等條件。每年評定一次,按月發放,即每生每月約250~400元左右。
一、國家助學金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生認定體系不夠完善
根據政策要求,國家助學金主要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但是在認定過程中會存在有少數非貧困生獲得助學金的情況。高校資助中心認定貧困生過程為:每年9月前,學生憑資助手冊中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到家鄉所在地的民政部門蓋章后,提交至該生所在班級。以學院的班級為單位,成立民主評議小組,評定該生是否為貧困生及貧困等級。
(二)助學金發放的名額限制問題
根據助學金政策要求,每年資助每校在校生人數的20%,實際上來說,其實遠遠不能滿足現有的貧困生人數。以福建某高校2016年為例,該學年全校人數為25239人,貧困生認定為6490人,占全校人數的25.17%,而實際上獲得助學金的人數為4785人,還有1705人由于名額限制并不能獲得國家助學金。這些學生中184人為特困生,1521人為普困生。這些學生只能通過助學貸款、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的其他方式進行資助。
(三)助學金的用途
助學金主要為資助貧困生在校的生活費,就目前我國的消費水平來看,在校學生平均每月僅用餐方面花銷就500元左右,而助學金的最高上限為400元,所以單純靠助學金并不能滿足貧困生在校的全部生活開銷,還要通過其他方式進行資助。
(四)助學金發放后無跟蹤問題
因為是無償資助政策,所以受助學生并無后顧之憂。但由于社會風氣造成的種種不良影響,當貧困生拿到助學金之后,在同寢室或同班同學鼓動之下拿出部分錢來請客已經潛移默化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沒請客的反而會受到孤立。所以如何防止這種情況出現成為當下助學金發放后跟蹤工作的重中之重。另外一種現象是一部分學生有攀比心理,拿國家助學金購買一些名牌衣服、包或者數碼產品等。
(五)助學金公示期無反饋
根據政策規定,國家助學金公示期為5個工作日,各大高校公示期間在學校廣場等地張貼助學金擬獲得者公示名單,并留有舉報電話,允許對助學金獲得者提出質疑。但是公示期往往并沒有收到舉報,而是學生私下怨聲載道。究其原因是由于宣傳不到位或公示機制不健全造成的。
二、對國家助學金工作提出的建議
(一)貧困生認定體系的完善
民政部門應按該地區人口數分配管理人員在認定環節加強對貧困生家庭經濟情況的了解與跟蹤,對貧困生父母月收入、家庭開支、人口數等做詳細調查與備注,通過現階段推行的建檔立卡進行貧困家庭分類,杜絕托關系、走后門等不良風氣。采取責任制,嚴管公章蓋印,將貧困生認定落到實處。
(二)增加助學金獲得人數
加大受資助學生的比例,建議將原資助的占高校在校學生人數的20%提高到25%,,擴大助學金資助范圍。
(三)提高資助金額
根據目前學生生活情況,建議每年資助每生5000~6500左右,普困學生每年資助5000元,特困學生每年資助6500元。不解決溫飽問題,就不能保證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學習熱情。貧困學生在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存在有一定的自卑感。提高資助金額變相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生活態度積極向上的一種方式。
(四)高校應加強監管助學金發放及后續跟蹤工作
作為高校工作開展最為有利的一面是能夠直接面對學生。所以助學金工作應派專人負責,按學生數配比工作人員,按各學院情況分配,做好跟蹤、暗訪。在公示期間通過座談會及調查問卷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助學金獲得者的看法,及時調整助學金名單,爭取做到精準資助,錢發對人。同時在發放資金后對學生的生活開支做一統計,更好地了解學生對助學金的使用情況。分時段做感恩誠信、勤儉節約等宣傳活動,讓學生獲得助學金的同時,能夠感恩學校、政府,并努力學習。
(五)設定助學金學習成績方面的條件要求
建議已認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如出現學習不努力,每學期出現兩門以上課程重修者,違反校紀校規等情況,將取消其助學金評定資格。通過助學金來規范學生的言行,促進學生養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畢業后走出學校能夠感恩學校、回饋社會。高校對學生進行資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其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解讀,給予精神鼓勵和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甘劍鋒.和諧社會構建中高校貧困生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
[2]陳艷.當前我國高校貧困生界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