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張家港河大橋為對象,建立主橋的初始有限元模型,基于頻率指標和振型相關系數指標,定義了相比傳統更合理的目標函數,利用實數編碼加速遺傳算法,基于環境激勵模態試驗的前7階模態參數,對其初始有限元模型進行修正,并利用后3階模態參數,對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預測能力進行評估。由修正結果和預測能力可知,采用上述指標定義的目標函數和實數編碼加速遺傳算法,對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的有限元模型進行修正,獲得準確反映其實際動力行為的有限元模型。
關鍵詞:橋梁工程;模型修正;實數編碼加速遺傳算法;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環境激勵模態試驗;動力特性
中圖分類號:TU311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4-4764(2012)06-0032-07
在《不中斷交通的梁式橋梁試驗及狀態評定方法的研究》這一項目的研究過程中,以橋梁承載力的快速評定為目標,項目組提出了基于運行模態分析的模態撓度法[1]。該方法應用于橋梁承載力評定時,首先需對試驗模態振型質量歸一化。為此項目組提出了基于有限元模型的質量歸一化法。因此,為了模態撓度法有效和可靠應用于橋梁承載力評定,需建立橋梁較精確的有限元模型。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具有結構剛度大、變形小、整體性能和抗震性能好,特別是主梁變形撓曲線平緩,橋面伸縮縫少,行車舒適等優點,在橋梁工程中得到廣泛采用。針對該類橋型的健康檢測、狀態評估與維修加固等任務,若能建立基本準確反映其實際動力行為的有限元模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對于橋梁有限元模型,其建模過程中會引入各種假設和簡化,同時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都會導致與真實模型間存在誤差,因此,須對它進行修正。
模型修正對象常分為結構的質量陣與剛度陣、物理和幾何等設計參數,后者的物理意義明確,更具工程應用價值。頻率、振型、反共振頻率和振型相關系數等模態數據常用于模型修正。根據問題的需要,許多研究者[2-7]采用了不同的模態數據。目前對于模型修正的方法,主要有基于統計分析技術[8]、靈敏度分析[9]、微粒群算法[10]、神經網絡[11]和遺傳算法[12]等優化算法。遺傳算法,作為一種高度并行、隨機和自適應搜索算法,特別適用于有限元模型修正這類復雜非線性優化問題。
本文以張家港河大橋為對象,構造有限元模型的2個評價指標:頻率和振型相關系數,由此定義目標函數,采用該橋環境激勵模態試驗的結果,基于實數編碼加速遺傳算法對有限元模型進行修正,并對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預測能力進行評估,由此探討預應力連續箱梁橋的動力有限元模型修正問題。林賢坤,等:預應力連續箱梁橋的動力有限元模型修正1張家港河大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