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價這次真的繃不住了。國家統計局4月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增加到38個。其中一直保持堅挺的濟南房價自2010年4月調控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其中濟南3月份新房價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0.5%,自2010年4月房地產調控以來,首次出現同比下降。而與降價相對應的,4月16日-4月22日濟南共成交1036套商品房,相比前一周的1044套,已經連續兩個月超過1000套。在低價的帶動下,購房者終于開始行動,濟南剛性需求物業產品及優質小面積投資產品成交量節節攀升。
開發商以價換量,成交量回升明顯
整個三月份,只要是執行“低價入市、迅速走量”策略的開發商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綠地梵尓賽公館、路勁御景城、恒生伴山、中海國際社區等樓盤都推出了各自幅度較大的優惠。路勁御景城3月10日和4月15日兩次開盤,由于其較低的價格吸引了大批購房者,開盤當日即成交100多套。濟南北部另一項目綠地梵尓賽公館5900多元的價格比周邊的二手房都便宜了1000多塊錢,開盤當日所有房源幾乎被預定一空。
上周,濟南市場共有1個新項目入市,1個項目加推房源,皆為較低單價產品,成交情況較為可觀。其中,新入市項目祥泰·匯東國際價格區間為6500-7500元/平米,成交均價為7000元/平米,本次首推共推出511套房源,4月21日開盤當日成交178套房源(含團購28套房源),成交主力樓層集中在34-40平米的小面積一室。較低的單價、較小的戶型使得產品總價較低,吸引了很多單身購房者和投資型客戶,在公寓市場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成交較為可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去年11月15日發表研究報告稱,基于房地產市場的緊縮調控政策、抑制通脹為核心的宏觀環境、加息、信貸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相疊加,中國房地產行業目前正逐步進入行業洗牌與結構調整階段,即將面臨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調整。
巴曙松認為,開發商應對調控的主要手段是降價。報告根據城市居民收入可承受能力測算,認為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降幅應在20%~30%之間;二線城市則在10%~20%之間;三線城市基本合理,降價空間不大。因此,布局三、四線城市將成為開發商的一個選擇。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波降價潮是開發商在當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下為盡快回籠資金采取的不得已的銷售策略。剛需購房者可以在這一波降價潮當中多關注一些開發商資金實力雄厚、項目規模較大的樓盤,在價格合適時該出手時就出手。
降價成為市場必然,“房鬧鬧”歸于沉寂
位于二環南路的中海某樓盤在去年剛開盤時,價格在每平米8000元左右,最貴的時候賣到每平米8700多元,而就在上個月,該項目已經可以在6800元左右買到,降幅超過了20%。
與當初樓盤一降價,先前購房者就去打砸售樓處、攻擊房地產開發商索要補償、退房不同,這一波降價潮不再是某一個樓盤的個別降價行為,而是整體樓市價格的下調。整體樓市價格的下調并沒有引起先前高價入市購房者的不滿。環顧濟南城市周邊樓盤,不少樓盤都比去年開盤時的價格便宜了15%到20%。4月15日,位于經十路市立五院附近的凱旋新城嘉苑開盤,首期定價6600元每平起,比一期的房價下調了將近25個百分點。
當購房者在這一輪嚴峻的樓市調控波動中習慣了市場的價格變化后,他們變得越來越理性地面對樓市漲跌。




降價何時探底?政策堅持至為關鍵
很多業內人士的觀點認為,一線城市的平均房價降幅應在20%~30%之間,但是目前來看降價的樓盤主要還是集中在城市周邊和近郊樓盤,而一些地理位置好、配套設施好的樓盤價格依然堅挺。剛需購房者目前最為關注的還是這波降價何時會探底?怎樣才能把握好出手時間?
對于限購等政策今年會否出現松動,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可能性幾乎沒有”。“今年房地產調控政策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力度、口徑不會有任何變化。也會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與房地產產業處處長趙路興重申。
山東經濟學院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郭松海在做客新浪樂居下午茶時提出,在嚴厲調控不放松的形勢下,未來的樓市價格走向只能是在平穩的區間里過渡或者略有下調。恒大城、綠地國際花都、中海國際社區、東拓置業、萬象新天都推出了平價樓盤,打折促銷,這對剛性需求是有很大吸引力的。
此外,眾多的房產業內人士在談到購房時機問題時,都會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用于自住而非投資的房產從長遠來看一定是一個保值增值的產品。只要看好了自己喜歡的位置、喜歡的戶型,該出手時就需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