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文化戰”并不是真的針對美國的文化滲透。相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民族主義、儒家信條、財富、文化復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編造的替代品來維持國內民眾的信心。黨內強硬派其實非常清楚境內勢力才是其維持空洞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的主要威脅。
我和中共中央黨校的一位教授在一起時,曾問起他的同僚是不是特別注意蘇聯解體二十周年,他的雙眼倏然發光,說道:“對啊,大家都在談論。”——中央黨校是中共訓練高級干部的地方,習近平曾為該校校長。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辭去蘇聯總統并宣布其職位不復存在的時候,幾年里混雜在一起的多股勢力終于合流,這也是他獨特政治文化氣質的寫照。雖然戈爾巴喬夫當年風華正茂,在共產黨體制內前途一片光明,不過他天生喜歡提問題。他曾在1952年質疑一位上課要求死記硬背的講師說:“尊敬的教授,您自己對課文有何高見?我們為什么不討論一下?”他后來被系主任訓了話,幾十年后,正是他敢于懷疑的性格激起的層層巨浪漫遍全國,最終推倒了蘇聯這具龐然大物。
本年也是捷克人權宣言,即七七憲章發表的三十五周年。中共對某些周年紀念非常敏感,也許2012年國家主席胡錦濤新年致辭中的警告并非空穴來風,他在其講話和另一篇文章中說:“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國際敵對勢力正在加緊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圖謀。思想文化領域是他們進行長期滲透的重點領域。我們要深刻認識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嚴重性和復雜性,警鐘長鳴,警惕長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和應對。”
這些話很容易讓人以為這是胡在抹黑西方世界。不過,此話可有另外一番含義:黨內強硬派其實非常清楚境內勢力才是其維持空洞的意識形態斗爭中的主要威脅。正如美國智囊組織歐亞集團在《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中巧妙指出的一樣:“所謂‘文化戰’并不是真的針對美帝的文化滲透。相反,其目的主要是為了通過民族主義、儒家信條、財富、文化復興,或者其他任何可以編造的替代品來維持國內民眾的信心,但也得承擔相應風險。這場戰爭一直以來都是圍繞著一個東西,那就是現代中國國家精神的真正含義。”
各派都已介入中共的文化戰。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一派是南方對不同意見的容忍,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近期在不流血的情況下成功解決了一起村民與當局的對立事件,并欲將此作為處理其他危機的榜樣。汪洋在一次省全體會議上說:“在社會轉型時期,由于民眾的民主意識顯著增強,在利益、訴求得不到應有重視時,常常演化為群體性事件。”
作者:Evan Osnos
來源:《紐約客》2012年1月11日
編譯: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