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離學校近的房子就是學區(qū)房,不要以為置業(yè)顧問的話是板上釘釘?shù)氖聦崳退阏娴馁I到了學區(qū)房,也不一定能讓孩子順利就讀。不知道當年孟子他媽搬家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這么多麻煩?
遭了,買了學區(qū)隔壁的房!
受訪人:姜女士
孩子年齡:2歲半
業(yè)主的情緒不太穩(wěn)定
6月,武侯區(qū)小學招生學區(qū)劃分圖一出來,龍江路小學武侯新城校區(qū)隔壁的樓盤業(yè)主們第一反應是:遭了。周圍有3個樓盤的業(yè)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孩子根本不在龍江路小學的報名學區(qū)內。可買房子的時候,售樓小姐賭咒發(fā)誓一般表示,買房就“入讀名校”。
情緒并不穩(wěn)定的業(yè)主當中,淡定低調如姜女士,也忍不住要找個“有關單位”要個說法。發(fā)愁的家長們自發(fā)組織起來,派代表找區(qū)政府,找教育局,歷經一周的時間,終于得到了武侯區(qū)教育局的口頭答復:幾個樓盤的適齡孩子均可報名登記,但是否能讀,還不清楚,要看報名情況,也就是說要到8月27日才能見出分曉。而關于學區(qū)劃分的更改仍然還沒有出具任何官方文件。
不求最好,但求最近
80后媽媽姜女士買下這處房產,完全是為了兩歲半的女兒:“買××樓盤,圖的就是讓孩子能在我們眼皮子下面讀幼兒園、小學。”如果不是為孩子前程著想,姜小姐和同為80后的先生本不拿房子當回事。“租房也是房。”孩子的降生讓小兩口無法像從前一樣瀟灑,加之雙方父母都沒有和兒女同住的打算,更因年老多病不大可能帶孫女。能干的姜女士干脆辭去了工作當了全職媽媽,她打算女兒讀幼兒園后再重新考慮個人的前程。姜女士和先生商量,買房子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的教育需求作為首要考慮的條件。
《中國式離婚》里的那句臺詞:“上不了好的小學,就上不了好的中學,上不了好的中學,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孩子的一輩子就毀了。”姜女士夫婦都不認可這種說法。“自己自己受應試教育的苦還不夠嗎?”姜女士選擇“學區(qū)房”的原因,純粹是希望孩子上下學方便。
小兩口的朋友購買了武侯區(qū)××樓盤,陪朋友去看房子時,他們無意間瞥了一眼海報,一個似乎看得見的未來出現(xiàn)在面前:“占地約18畝,建筑面積約12000平方米,總投資估算約4500萬元的新建小學。”售樓小姐及時相告,這是正在修建中的龍江路小學新校區(qū),根據(jù)就近入學原則,購買此樓盤的業(yè)主家適齡孩子都能在此小學就讀。
“不到100米,幼兒園、小學和家之間不到100米!”姜女士心動了。
售樓小姐像復讀機一樣強調了又強調“買房即可入學”,這句話如魔音上腦般回蕩在姜女士的腦子里,唯一的解藥是買。今年五一,××樓盤開展優(yōu)惠活動,兩口子交了32萬元首付,買下了該樓盤的一套房,110平方米,套三。
你以為離得近,就是學區(qū)房?
買房之后的姜女士愉快地給父母打了個電話:“以后你們來玩兒的話也可以接送孩子,學校離家近,我再也不用擔心你們迷路了。”這頭電話才放下,那頭,姜女士從業(yè)主QQ群里看到一個消息,經業(yè)主證實,與龍小一墻之隔的××樓盤并不在招生范圍內。
不僅是姜女士所在的××樓盤,附近圍繞龍小,打著學區(qū)房牌的其他兩個樓盤也有同樣的問題。業(yè)主派出代表找開發(fā)商,開發(fā)商把責任推得干干凈凈。先是表示自己從來沒說過入讀名校,業(yè)主們買房之前聽到的消息,那都是個別售樓小姐在銷售方式上的誤導。姜女士對開發(fā)商的“演技”表示不屑:“明眼人都能看出這種說法可笑,如果只是售樓小姐對個別業(yè)主的誤導,那為什么所有業(yè)主都知道住××樓盤入讀名校這種宣傳語?”
本來與開發(fā)商約好一起去教育局反映問題,開發(fā)商卻臨陣消失。業(yè)主從教育局得到的回答是:可能會有調整,請業(yè)主等待。最近,××樓盤的開發(fā)商已經迫不及待地把業(yè)主們爭取來的教育局的答復作為了新一輪的宣傳內容。盡管至今未見教育局書面文件,業(yè)主們的小道消息稱,開發(fā)商已經將“買××小區(qū),能讀龍小”加入了新的宣傳文案之中,新開盤的房子據(jù)此價格大漲。
內行解析
不要在“分片”之前草率購房
有近十年地產媒體從業(yè)經驗的谷先生認為:購房者太心急了。如果孩子年齡剛好趕上入學,那急匆匆地購房還能理解。孩子才兩三歲,就想一勞永逸地同時解決購房和入學問題,購房者思考的時間太少了。隨著城市發(fā)展進程、常住人口數(shù)量等因素的變化,幼兒園、小學每年在招生之前都會公布該校的分片,具體地羅列可就讀該校的小區(qū)名,這才是購買學區(qū)房的重要參考標準。想購買學區(qū)房結果買了學區(qū)隔壁房的常常是不夠熟悉成都但定居于此的外來人士,因此,作為外地人,更需仔細參考歷年學校“分片”的信息。
前房主,求你把戶口遷了!
受訪人:楊歡
孩子年齡:4歲
買二手房,忘了“買”戶口
4年前,楊歡與男友趙卓越結束愛情長跑,“奉子”成婚,婚房是位于天涯石街的一棟75平米的二手房,買二手房的主要考慮是過渡,年輕的小兩口當時完全沒考慮過孩子讀書的問題。原房主是個貴州女孩,“暫且稱她為Y妹妹吧。”
Y妹妹在成都讀大學,畢業(yè)后原已決定在成都發(fā)展,并買下了房產。奈何愛情偉大,初戀男友與她復合后,她便回到貴陽,在父母的建議下賣掉了成都的房產,“手續(xù)都是委托媽媽來辦的”。
房屋中介熱情地幫楊歡夫婦辦理了手續(xù),然而在協(xié)議中,不論是中介還是買賣雙方,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戶口。“過了半年我才想起來,咱也是有房子的人了,應該把戶口從家里遷出來,自立門戶。”但去派出所辦理的時候,楊歡才傻了眼,Y妹妹的戶口沒有遷走,按照“一家一戶”原則,楊歡只有在前房主戶口遷走后,才能落戶。楊歡立刻給Y妹妹打了電話,“對方的態(tài)度也很驚訝,說壓根把這事忘記了,一定盡快簽。”想著都是年輕人,好說話,楊歡就沒再催。這一“盡快”,就是2年。
有房無戶口
做了媽媽,楊歡才對“有孩子”真正有了概念。去年,兒子豆豆讀幼兒園的事讓她第一次開始認真關注起教育問題,這一研究,她又喜又憂。喜的是,自己當年誤打誤撞竟然買到了一個可以讀天涯石小學的“學區(qū)房”,憂的是,“戶口沒解決!”楊歡繼而在網上繼續(xù)查資料,發(fā)現(xiàn)有“戶口遷入3年才能就近入讀”的說法,這讓她更著急了。比以往每一次“催促”都有動力的楊歡,開始頻繁與Y妹妹聯(lián)系,她隨即接到了對方媽媽的電話,說女兒忙著裝修新房,這事由她來辦。這一說,又是2個月。忍無可忍的楊歡開始每天打電話催促,“但她媽媽最近竟然看到我的電話就掛斷,然后完全打不通,我懷疑我的電話已經被設成黑名單了!”終于冒火的楊歡給Y妹妹發(fā)了一條短信,聲稱將動用法律手段維權。Y妹妹的回復卻也讓她哭笑不得。Y妹妹解釋,她新房子的房產證已經拿到了,本來是可以落戶的。但自己去派出所辦理,派出所要求她回成都原單位辦一個離職聲明,并說明她現(xiàn)在是依托老公生活,公證后,才能遷戶口。
“家家都有為難事,可該盡的義務必須得盡啊。不扯遠了,你要在貴陽把身份證丟了,不得回成都才能辦?”楊歡已經和趙卓越打了主意,準備親自去一趟貴陽找對方面談。“不僅為了豆豆將來讀書,更為了自己的權益!”
內行解析
務必將戶口遷移約定寫入合同
近年來,二手房市場火爆異常,“學區(qū)房”也成了二手房的促銷概念,但其中出現(xiàn)了大量戶口遷徙糾紛。四川融創(chuàng)律師事務所主任汪毅表示,楊歡夫妻未在買房合同中注明相關附加條款,這成為糾紛產生后維權難的原因。在司法實踐中,對于處理戶口遷移一類的糾紛,目前并沒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guī)。因為我國對于戶籍管理和房屋權屬登記管理是相互分離的,戶籍管理由公安機關負責,房屋權屬登記管理則由房地產管理機關負責,現(xiàn)有的戶籍管理制度規(guī)定并未對因房屋轉讓而產生的戶口遷移問題進行針對性規(guī)定。同時,戶口遷移問題屬于行政管理問題,不屬于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圍,因此法院無權直接對戶口遷移做出民事判決,更無合適的方式進行強制執(zhí)行。
在現(xiàn)在,通過房屋中介購買二手房,有責任心的中介會提醒買家在“附加條款”中注明戶口問題。舉例說明,在買房時,買方可以要求賣方一起到房屋所在地的派出所查詢房屋的戶籍狀況,在房子交易以前,就戶口問題約定適當?shù)母犊罘绞胶瓦`約責任。比如先付首款,或從房款中扣除一部分作為押金,待原戶主戶口遷出后交付余款。還可以進一步注明原戶主辦理戶口遷移的時效,超出時間按照房款的比例支付違約款。“將戶口遷移寫入合同,明確違約責任,在依托法律手段解決糾紛時,還可以按照《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予以維權。提醒各位購買二手學區(qū)房的市民,務必將戶口遷移約定寫入合同,務必在買房前調查清楚,此戶主的就讀名額是否已被占用。
名牌小學是個山寨貨
受訪人:SOFIA
孩子年齡:5歲
開發(fā)商是大品牌,幼兒園是大品牌,正讀小學是大品牌,家門口還有大SHOPPING MALL。這四個條件,滿足了潮媽SOFIA全家上下的需要。即使價格已經漲到1.2萬元以上,SOFIA還是咬牙買下萬年場二環(huán)路口的一個“品質大盤”。她至今還記得自己詢問售房人員的情景。“是真的?石室小學要來這兒?”“是的,我們可以出具開發(fā)商與學校的合作協(xié)議。”“石室中學那個石室?”“就是!”
在成都,每個學生家長都深知“四七九”的魔力,進入這些重點學校就讀意味著一只腳已經跨入了名牌大學的門檻,SOFIA會去糾結一個新學校的名字,意義就在此。然而,直到去年6月學校劃片招生登記,SOFIA才知道,這個小學和著名的石室中學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兒子才5歲,還需要一年才能入讀,但在學校報名開始后,SOFIA跟著鄰居去湊了熱鬧。“原來這個學校屬于成華教育集團!是個完完全全的新學校,只是名字叫石室。”而著名的石室中學,則屬于石室教育集團。一種買了“山寨貨”的感覺涌上心頭,好在學校的硬件設施后讓SOFIA的心里稍稍好過一些。“我現(xiàn)在唯一擔心的是師資。”
SOFIA只是覺得小學被“山寨”了,就在她們家隔壁某小區(qū)的王女士,則覺得整個被開發(fā)商忽悠了。也是看中了“學區(qū)房”的優(yōu)勢,王女士在“紫××座”買了房子,購房前被承諾肯定能就讀“石室小學”,開學報名時,女兒卻被一張“劃片文件”擋在了離家?guī)装倜椎男W之外,“除了××城,附近的×郡,紫××座都不能讀那個小學,開發(fā)商把我騙安逸了!”
內行解析
提防開發(fā)商的“擦邊廣告”
“家門口讀名校。”“正宗學區(qū)房,買房就讀書。”越來越多的樓盤選擇用這種極具誘惑力的廣告,吸引家有兒女的父母。然而,據(jù)有7年售房經驗的資深銷售經理陳女士稱:大多數(shù)學區(qū)房廣告都可能是銷售策略。在選擇學區(qū)房時,如何與開發(fā)商和銷售公司博弈,以招拆招,成為一門必備的學問。“根據(jù)我的經驗,很多家長在購買學區(qū)房時,一味聽信銷售人員的一面之詞,毫無親自‘查根問底’的意識。”她建議除了請開發(fā)商出具與學校簽訂的協(xié)議外,家長最好先到學校和派出所了解近年或當年學校的劃片、招生政策,并且請開發(fā)商將入學內容寫入購房合同。“只要合同中沒有涉及就近入學的協(xié)議,在收房后,業(yè)主幾乎拿開發(fā)商沒有辦法。”
轉校就讀?騙子!
受訪人:王塵霖
孩子年齡:9歲
王晨霖一家此前住在北門上父母的老房子里,又是托關系,又是教了一筆擇校費,才讓女兒嬌嬌讀到了城西的一所她認為好的小學。然而,每天光是接送女兒上學,就需要花掉她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前年,牛沙北路一個樓盤打出的“正讀成師附小××小學”的廣告,讓她動了心。
“學校不差,還是個新學校。搬家了孩子就在家門口讀書,順利的話就升進附近的初中。而且樓盤離萬達廣場也近,我要買菜逛街嘛,也方便。”就是沖著這學區(qū)房的優(yōu)勢,王晨霖進了售樓部,著重詢問孩子的讀書問題。“我娃娃已經讀3年級了,轉校過來可以正讀不?”售樓小姐一個坎沒打,拍著胸脯打包票:“絕對沒有問題!”然后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戶型圖,一一為王晨霖講解。“我去了售樓部3次,翻來覆去地問,答案都是可以。”于是,她下定決心買了房,并不時到現(xiàn)場監(jiān)工,看到新學校一天天建好,心里樂得不行。
在搬家3個月后,小學終于竣工。時值6月,正是小學入學的報名時間。王晨霖迫不及待地去學校了解情況,然后得到一個晴天霹靂。“新學校第一年只招一年級的學生,其他學生全部從順江路小學整體遷過來!”王晨霖一口惡氣繞在心里,卻沒處撒,之前接待她的售樓小姐跳槽了,開發(fā)商也不買賬,稱自己沒有違規(guī)宣傳,確實是學區(qū)房,而很多業(yè)主都成功幫馬上讀小學的孩子報了名,對于王晨霖的情況,“他們表示遺憾。”
內行解析
“就近入讀”原則并非純指地面距離
有7年售房經驗的資深銷售經理陳女士認為:購買學區(qū)房后,家中已經入學的小學生無法轉入學區(qū)小學讀書,并非個案。在不少“新樓盤+新學校”的模式中,都有無法立刻轉校就讀的情況發(fā)生。對此,成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小學始終在堅持貫徹“就近入讀”的招生原則,但每年的招生還受到“學位”(即學生名額)的影響,每個學校會根據(jù)當年的招生名額對生源進行微調,以平衡“學位”。另外,“就近入讀”原則中的就近并非純指地面距離,像王女士這種情況,可以到學區(qū)附近的其他小學進行報名登記,將3年級的女兒轉入附近的其他小學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