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馳藍圖
該如何形容奔馳才最貼切?優雅、高貴、時尚、創新這類的詞語,都是這個汽車開山鼻祖的最佳形容,卻也不能精確完整地道出奔馳的與眾不同。與其他汽車品牌相比,這個得益于內燃動力的百年品牌,面對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率先站了出來,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永遠走在最前的奔馳是如何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去迎接新能源,去嘗試,去轉型,去布局……
從2009年第一輛交付到用戶手中的零排放電動版Smart,到2010年因為在電動汽車領域與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有著相近的愿景,并在理念上高度契合,進而產生默契,雙方決定共同研發電動汽車,閃電般地在兩年后的北京車展上正式推出了全新的電動汽車品牌騰勢,再到今年在巴黎國際車展上亮相的B級電動概念車,奔馳一刻都未停止推行電動車的腳步。在這一切看似順理成章的背后,其實與一個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就是梅賽德斯-奔馳高級設計副總裁奧利弗·布雷,如果不是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或許也不會有電動汽車在中國如此快速發展的可喜局面。
這位有著超過30年設計生涯,從1987年便成為奔馳設計部駐西德經理的資深汽車設計師,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作品,必定是他在1992年為奔馳在日本建立高級設計中心后,一手打造的奔馳旗下高端品牌——邁巴赫。當年他在日本對當地汽車文化做了深入的研究,從中汲取了設計靈感,設計出的邁巴赫系列車型顛覆了人們對高端汽車的印象與期望,成就了超越時間考驗的永恒經典。20年后,已經是梅賽德斯-奔馳高級設計副總裁、奔馳中國設計中心負責人的他,扎根中國,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閑暇時與愛人徜徉在北京的胡同里,甚至在不太冷的時候不開汽車,而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改騎電動單車上下班。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經歷與體驗,才會帶領著奔馳北京設計中心設計出Smart E-Scooter電動摩托以及騰勢電動汽車。也是在他的積極推動下,這輛可以與手機無縫整合的全電力驅動的概念摩托Smart E-Scooter,有望于近期量產。
之所以布雷會對電動車產生如此大的興趣,是因為布雷看到相對于傳統單一依賴石油的內燃機汽車,人們可以通過石油、天然氣、風力、水利、太陽能、核能等很多不同的渠道來產生電力,在城市的各個地方都可以為電動車提供電力供應。如今大多數汽車也都是在城市中被使用,人們每天的平均行駛距離不超過100公里,而以現在的技術,用電池驅動的汽車已經可以駕駛超過250公里了,如果接下來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所行動,建立更多的充電站來為汽車充電的話,人們完全可以放
心地選擇電動汽車。對于這點,布雷以手機走入人們生活為例,認為接下來人們使用電動車時也會像從幾年前人們沒有手機,到現在人們習慣了智能手機一樣,去學習如何使用它,并訓練自己習慣每天晚上為手機充電。電動車在使用習慣上其實與手機是大同小異的,在充電方面可以有兩套系統,一套是普通充電站,比如在小區的地下車庫里,每天晚上停在車位上便可充電;另外一套系統是快速充電站,這種設備可以在20分鐘之內為電動汽車充到80%以上的電力,也許你出去上個廁所或買個東西,回來時電就充滿了。只是這種方式需要建立很多基礎設施,還需通過政府、汽車企業等多方通力合作才能得以實施。
除了基礎設施建設以外,在布雷看來還有一個可能會影響人們選擇電動車的因素是,從心里上人們始終對電池的續航、壽命等方面表現不太信任。而且電池的價格也非常昂貴,現在可以駕駛600公里的已研發最先進的整車電池套裝要花費11萬歐元左右,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極其昂貴的價格,所以布雷認為最好的方式或許是用戶可以購買汽車,但并不需要購買電池,而是租賃電池。這會讓人們更有安全感,大家會想如果電池壞了,再去租一個就可以了,并不需要付錢換電池。目前沃爾沃正在研究這個系統,同時Smart也在嘗試讓人們只是租賃汽車,并不需要購買電池的嶄新商業模式。
布雷非常看好中國電動車的未來,在他看來在新能源應用方面,中國要比歐洲其他國家地區更具優勢。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汽車行業正進入爆炸式發展的階段,進口的石油有60%都用在汽車上了,人們每天都需要越來越多的汽油,使得油變得更加難以獲得和更加昂貴,所以中國要大力推行電動車;而另一方面布雷發現中國80%的自行車和摩托車都是電動的,在這些設備上每年可以賣出20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通過這點可以看出中國人對電動車的概念并不陌生。這跟歐洲比起來截然不同,歐洲人顯得更加保守,所以布雷堅信電動車在中國會更容易得到認可。“雖然人們常說汽車產業在中國還是非常年輕的,但這不僅僅是弱勢,同時也是一個優勢。當產業跟過去沒有那么深厚的淵源時,也許可以更加快速地進入到新的技術中,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是試行新技術最理想的國家。而且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大城市,城市建設是日新月異的,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可以更快速地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但如果是在巴黎,人們不想改變這個城市,推進電動車就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布雷眼中梅賽德斯轉型的四個階段
梅賽德斯也正在這個轉型中做出一步步的努力,在傳統的內燃機汽車上,更加著重于柴油機技術,這種技術可以讓人們一次駕駛1000公里以上。同時還研發出被稱為藍色科技的技術讓柴油機變得更加干凈和環保。
第二個階段是混合動力,比如S級高檔轎車,混合動力系統將傳統的發動機和電能結合了起來。
第三個階段是電動車,比如最近我們發布了Smart電動版和B級電動車。
第四個階段也是最有野心的一個階段—人工智能技術,以長久的眼光來看,這個階段遲早會到來并替代現今技術的。其實現在已經有一些模型可以駕駛了,但因為這些車的造價非常之高,所以估計至少要再有10到20年才可以逐漸大眾化。
布雷獨家揭秘 騰勢電動汽車的設計理念
在布雷主導的騰勢電動汽車設計里,不僅融入了胡同的元素,靈動的光影,智慧的科技與貼心的關懷,還有很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與浪漫,為看似神秘、遙不可及的電動汽車賦予了更為鮮活的生命,讓人在獲得舒適駕乘體驗的同時,還忍不住想要與車交流,讓每一個接觸到這輛車的人多一份親近感,也讓我們忍不住想從布雷先生那里了解到更多的設計理念與故事。
原本以為在經驗豐富的布雷面前,設計什么汽車都會是件輕松的事,但談及本次騰勢電動汽車的設計過程時,我在布雷的臉上似乎察覺到了編輯在截稿日的最后一秒交出一篇傾注全部心血、視如孩子一般的稿子時才特有的表情。
騰勢的整個設計是由比亞迪的設計師與布雷的奔馳設計團隊在北京設計中心來共同完成的,其中也不乏日本的設計師參與幫忙,而最終的模型又是在中國臺灣的配套廠完成的。在距離最終亮相僅幾個月已經是很緊張的時間里,騰勢還依然處于設計中的階段。為了這個作品,布雷在兩年里在多個城市之間飛了大概300多次,其中的壓力與辛苦自然不小。而且在電動車的設計上,與設計傳統汽車有著很大的區別。這對于奔馳與比亞迪雙方的設計團隊來說,都是一次挑戰。
以騰勢電動汽車為例,現在的電動汽車和傳統汽車在外觀上來看區別并不是很明顯,這是因為汽車行業屬于重工業,工程師和設計師們需要一步一步來。所以騰勢的基本架構跟傳統汽車是一樣的,除了把電池箱放在了底層最安全的夾層地板中,但設計得非常巧妙,既不妨礙乘客出入,又不明顯抬高車廂離地高度。而在設計騰勢外觀時布雷和他的設計團隊通過色彩、造型等多種手法,從外觀上刻意讓它看起來更像電動汽車。整體比例設計在保留了優雅和動感的同時暗示著穩定性和信心。汽車的前臉設計凸顯了一個全新的電動車標志,彰顯了高科技的氣質。尤其是獨特、時尚的車燈設計,與進氣柵組合成一個單獨的單元,代表著簡單和效率,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跟傳統汽車是不同的。
騰勢電動汽車的內飾設計也是非常獨特的,所有的座椅都可以調整角度,像飛機上的商務艙一樣。因為電動車與傳統汽車在傳動等方面的不同,車內可以有一個平整地板,空出來的空間便可以給乘客提供更好的儲物方案。所以車里便有了專門為女性設計放置香水和化妝品的小盒子,更為男士設計了可以放置領帶的區域,類似的貼心細節還有很多,所有的設計都是細膩且奢華的。在后排座椅和儀表臺上還配有三臺T-Pad,它成為了內飾中的關鍵特性。T-Pad的功能類似于一臺iPad,電影、網絡、游戲、閱讀、位置服務等功能一應俱全,所有三個T-Pad都是可以取下移動的。
當你將有著照明效果的玉鑰匙插入到汽車面板的插槽中發動汽車的時候,你可以聽到鳥叫的聲音,那種感覺就好像身處大自然中,馬上要駛入一片森林里一樣。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不難看出,布雷也將法國人特有的浪漫元素加入到了這款車的設計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騰勢是電動汽車,因此需要創新的充電站解決方案來作為支持。布雷在設計電動汽車的時候,也設計了一個有著卡通造型的快速充電站,布雷還給它起了個可愛的中文名字“快快”。這個看起來像機器人一樣的吉祥物擁有一個屏幕,可以顯示各種各樣的表情,并且可以和人們互動,比如當它看到一位美女時,就會微笑或向她吹口哨,這讓快速充電的體驗變得更加令人愉悅。“我們把汽車和充電器做得越來越人性化和游戲化,這樣才能吸引人們,比如孩子們就很喜歡‘快快’先生。”布雷堅信僅憑技術是很難打動人們的,要在設計中加入動聽的故事。“當你能很好地感染人們的時候,他們就會愿意嘗試新事物,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孩子們,他們是我們未來的客戶。”布雷希望像“快快”這樣的充電站在城市里可以根據需要隨處設立,屆時人們可以通過GPS看到哪里有“快快”可以愛車充電。當然,布雷更希望通過“快快”把“友好能源”的愿景傳遞給所有人。
盡管在我們看來,騰勢已經超乎了我們對于電動汽車的預期,但布雷謙虛地說現在還只是剛剛開始,從設計師的角度去展望可以預見的電動車未來才更有意思。在布雷看來,未來的電動車和當下的傳統汽車在設計上會有天翻地覆的差別,布雷指著墻上的照片說道:“其實我們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模型,這款車設計了8個輪子,輪子里面都有電動發電機,這樣可以為車內節省出很多空間。這輛車每小時可以行駛400公里,但目前這還只是模型,僅僅為了向人們展示未來汽車的能力。”這些在布雷眼中,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前景。
“因為基于這些可以把電能跟自動化結合起來研制很多新的功能,比如自動剎車系統,即便你不采取行動,汽車也會在遇到阻礙時自動停下,這讓汽車可以變得越來越安全。在未來的愿景里我們可以把自動化的優先級提高,所以汽車也會變得越來越電子化。比如一個家庭主婦沒有時間去接她的孩子,她可以在汽車里設置好程序,然后這輛車就可以自己去接孩子了。”布雷說這些聽起來像科幻電影橋段一樣的技術其實已經可行了,只是應用到生活中還需要很多時間。另外,工程師們也需要重新考慮汽車的安全系統。電動汽車在兩車相撞時跟傳統汽車已經不同了,因為發動機引擎位置的不同,人們因為車禍受到的傷害將會越來越小。
Smart E-Scooter布雷的最愛
隨著北京的汽車越來越多,布雷騎著Smart E-Scooter上班的話,只需要25分鐘就可以從家到公司,而他的司機需要開車20分鐘,只比騎車少了5分鐘而已,當然這還是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布雷喜歡騎Smart E-Scooter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可以聽到大街上的聲音,可以在清晨聽到人們跳舞和唱歌的聲音,這讓布雷可以更親近自然。另外,Smart E-Scooter的充電也很方便,因為它的電池并不是很大,可以把電池拿到辦公室或其他任何有電的地方來充。一般只需20分鐘就可以充上足夠的電了。在未來充電站發展得很成熟的時候,停在充電站大概只需花費不到10元人民幣就可以讓你駕駛300公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