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5年“廈門漆畫雙年展”的舉辦,到2007年第二屆“廈門漆畫雙年展”的成功舉行;從2009年承擔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漆畫、陶藝展的重任,再到本屆展覽的籌辦,漆畫已成為廈門乃至福建的重要藝術品牌。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等承辦的“2011中國(廈門)漆畫展”在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幕。自福建東南201 1年秋拍重磅推出國內首個當代漆畫名家專場后,近日福建又迎來一場國內漆畫盛世。2011年12月27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廈門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等承辦的“2011中國(廈門)漆畫展”在廈門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幕。
創歷屆之最
據廈門市藝術中心美術館負責人陳鋅介紹,此次雙年展啟動后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投稿作品945件,為歷屆漆畫雙年展投稿數量之最。后經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專家初評、復評,最終確定入選作品212件,其中優秀作品54件。這些作品大多觀念新穎、題材豐富,反映了當代漆畫藝術家的關注視角和創作水平。
在本次展覽中我們看到,重慶藝術家門龍朋的作品《山的意象》,色彩突出、層次感強,他將不同顏色搭配在一起自然放置,使大山的堅硬、偉岸之姿完全凸顯出來;漆畫《碧野銀紗》由黑龍江藝術家喬學山所作,該畫將梯田的經絡描繪得十分清晰,給人以生生不息的延伸之態,空間感十分強烈;而福建藝術家呂璜的《鷺海-晨風》、黑龍江藝術家劉芳的《奶奶的紅妝故居》等等優秀作品也以不同的藝術特色受到廣泛好評。
“較于上屆雙年展來看,藝術家關注的內容一改以小品畫為主,開始向生活化,甚至重大轉變。”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李永清表示,作品的地域性特征開始凸顯,如廈門藝術家習慣用傳統的材料表現現代觀念,而四川藝術家則更多嘗試了新材料,并在自身的創作中融入了油畫的元素。
“此次參展作品來自福建、四川、廣東、黑龍江以及江西等多個地區,藝術面貌更加多樣,水平堪稱歷屆之最。”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主任馮健親告訴記者,從此次展覽中,我們可以看到創作者們的思想更加解放,其技法也更加開闊。以福建為例,過去閩派漆畫以“磨”為主,且在此功底深厚,而如今部分拿掉“磨”的閩派漆畫也同樣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正是漆畫多元化發展、福建漆畫氛圍良好的重要表現。不容小視的福建力量
據了解,目前福建漆畫藝術在國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漆藝水平在全國也處于前列,在全國美展中屢屢獲獎,而福建對于漆畫藝術的學術培養也格外重視。包括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廈門大學、閩江學院等均開設漆畫專業或課程方向。
除此之外,國內重量級漆畫展也紛紛落戶福建。從20D5年“廈門漆畫雙年展”的舉辦,到2007年第二屆“廈門漆畫雙年展”的成功舉行;從2009年承擔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的漆畫、陶藝展的重任,再到本屆展覽的籌辦,漆畫已成為廈門乃至福建的重要藝術品牌。
同時,我們還注意到,在漆畫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不斷凸顯的同時,作為一個嶄新的畫種,其市場價值也不斷升溫。在福建東南2011秋季拍賣上,聚齊了王和舉、喬十光、鄭益坤、鄭修鈐、陳立德、湯志義等名家的國內首個當代漆畫名家專場備受各界關注,上拍22幅漆畫全部成交,總成交價格達415萬元。
在福建所有藝術門類中,漆畫無疑是具
《紅絲帶》王鳳娟
創新無疑為藝術的生命,圖為藝術家馮健親在紙質媒介上創作的漆畫
漆畫是一種追求材料與技巧的和諧、漆性與畫意的融合、制作與表達相統一的藝術類別。代表性的。它被確立為獨立的畫種僅有幾十年的時間,而它作為漆藝延續則有幾千年歷史。這樣一個古老而年輕的藝術門類,其市場表現正如它所呈現出的神秘的藝術美感一樣,低調而蓄斂,年輕而贏弱。它的推廣以往都局限于一個很小的區域內,在國內藝術品市場最重要的兩個環節——拍賣市場與畫廊,都罕有漆畫的身影。缺乏健全的市場機制和有效的推廣,漆畫的市場價格與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嚴重脫節。當前,漆畫名家的代表作品價格一般不過幾萬至幾十萬元而已,而二三流國畫和油畫的炒作價格通常也都要達到這個數字。
不過,隨著一批善于追求文化、發現藝術價值并長線持有型的藏家的出現,漆畫的市場價值正在被不斷挖掘。而身為中國現代漆畫發展龍頭的福建,除了在學術方面對全國各地漆畫流派產生深遠影響外,在市場運作方面也走在了前列,讓其告別長久以來面對拍賣市場失語的狀態,深度培育漆畫市場發展。
“拍賣行業已經開始向福建的漆畫拋出橄欖枝。”廈門市藝術中心美術館負責人陳鑫告訴記者,他們正在與北京知名的拍賣公司積極籌劃近300多件的漆畫拍賣專場,預計2012年,本屆優秀評選作品將有望試水國內大拍。此外,本屆優秀作品全國巡展也在廈門市美術館的重要規劃之中。學術引導市場
不過,漆畫的市場之路需要相關機構的帶動,同時也需要收藏家及投資者本身的支持,而這種推動需要他們具有正確的理念。由于對這個年輕的畫種了解尚不夠全面,目前人們在對收藏及投資漆畫的理念上存在一定爭議。在多場漆畫展覽及漆畫拍賣會上,我們發現多數藏家還是單純從視覺角度出發,偏愛色彩絢麗,簡約而又唯美的漆畫作品。而對于作品的創作手法與作品所要傳遞的內涵等方面了解較少。
“漆畫之美在于描漆有典雅的工筆之美,畫漆有富麗重彩之美,刻漆有單純明快的版畫之美,堆漆有浮雕風采之美,刮漆有油畫厚重之美,潑漆有水彩之美,各畫種長處被漆畫兼收并蓄。”在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文燦看來,收藏漆畫首先要對漆的屬性以及漆畫的美學價值,學術價值進行研究,了解漆畫是一種追求材料與技巧的和諧、漆性與畫意的融合、制作與表達相統一的藝術類別。
“我們提倡對漆畫進行學術性收藏,所謂學術性收藏就是以作品的藝術價值和作者的藝術思想為基本的衡量條件。” 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主任馮健親說道。
“我們提倡學術性收藏,就是讓收藏者或投資者學會自己學習、自己思考什么樣的漆畫家能稱得上‘藝術家’,什么樣的作品是真正的藝術創造,從而收藏或投資到真正有藝術價值的作品。”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陳文燦告訴記者,漆畫要經得起學術的檢驗,其首要標準他認為是創新,創新雖然不是唯一標準,可能也會失敗,但它是藝術的生命,藝術家不在藝術思想上開拓進取就意味著藝術的死亡,收藏其作品也就毫無意義。因此學術引導市場無疑是藏家和投資者應秉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