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國際旅游的大熱,潛水也成為有海國家創收的方式,鐵桿發燒友恨不得把世界所有海域潛一遍,而普通游客必然也被奇幻的海底景觀深深吸引。在此,儲備點潛水知識,為潛水之行奠定基礎。
十大潛水圣地 :
馬爾代夫
楚克
詩巴丹
紅海
斯米蘭
關島
大堡礁
帛琉
藍壁海
巴厘島
常見潛水裝備介紹
潛水器材可以分為輕裝備和重裝備兩類。輕裝備指的是潛水鏡、呼吸管和腳蹼——潛水三寶,你在浮潛時有這三件裝備就可以了。而水肺潛水則還需要有呼吸調節器、浮力調整器、潛水儀表、氣瓶等重裝備,以及其它輔助裝備。
知名的品牌推薦:美國scubapro、aqualung;意大利mares等。
基本個人裝備――潛水三寶
潛水鏡、呼吸管、腳蹼合稱為簡易潛水的\"三寶\" ,使用“三寶”可以在水面進行浮潛,即Snorkeling,也被譯為“通氣管潛水”。
一、潛水鏡(MASK)——欣賞水底世界的窗口
戴在臉上,罩住眼鼻。它的主要作用是:
1. 使潛水員能夠清楚地觀察水中的景物。
2. 防止鼻子嗆水,平衡耳壓。
潛水鏡由鏡片、鏡架、裙邊及頭帶組成。與游泳鏡不同,專業的潛水鏡鏡片由耐壓鋼化玻璃制成,上面印有“TEMPERED”,與一般的泳鏡有天壤之別。潛水鏡有用于平衡壓力的鼻囊,并可阻止水進入鼻腔。
視力矯正者可根據眼睛的度數,配戴適合自己的潛水鏡潛水,最好不戴隱形眼鏡。在水下透過潛水鏡看到的物體比實際尺寸要大0.33倍。
選擇時最主要的是要貼合性好,適合自己的臉型。
二、呼吸管(SNORKEL)——輕松呼吸
水面浮潛時使用, 可以使人不必把頭抬離水面也能呼吸;在水肺潛水中,潛水者在水面休息或游動時可通過呼吸管來呼吸,以節省氣瓶中的空氣。
呼吸管從結構上分,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 有排水閥型和無排水閥型。 從造型上看,有L型、J型、C型、G型等。長度通常在42cm左右,口徑在2-2.5cm。
選擇呼吸管時要注意:咬嘴應當咬含舒服,否則會造成下頜疲勞。
三、腳蹼(FINS)——提供強大的前進動力,給你增添一雙在海洋中“飛翔”的翅膀
又稱蛙鞋,提供潛水員水下前進的推動力。與游泳不同,潛水只是依靠腿部的運動來實現移動,而雙手通常用來做其它的事情(如水下攝影、操縱其它儀器設備等)。根據使用和設計不同,又分為套腳式和調整式兩種。套腳式不用穿潛水靴,可以光腳按號碼直接穿著;調整式的腳蹼需要選配專用潛水靴。
穿戴潛水裝備:
干式潛水衣,可以直接穿上;
濕式潛水衣,須將身體及潛水衣弄濕才能穿上,如在冬天,則可用滑石粉或痱子粉,涂在潛水衣內部,以利穿著。穿著時,勿用指甲拉扯,以防扯破。
救生衣的穿著在潛水衣之后,并與身體保持一個拳頭寬的松緊度。
面罩帶上后,須將前面的頭發拿出來,以免使面罩漏水。為防止面罩模糊,可用囗水涂抹,煙草、海草涂抹也是不錯的方法。潛降時外壓增加,會引起擠壓。必須以鼻子慢慢吹氣的方法排除面罩壓力,以免面部受到傷害。面罩進水時,頭部微微上揚,壓住面罩上方,鼻子慢慢吹氣將水排除。
帶型蛙鞋穿上前,先調整扣帶的長度,通常無左右之分;鞋型蛙鞋則必須先用水弄濕才能穿上,再加上固定帶確保不會松脫。初學者應該使用較軟的蛙鞋。
配重帶系于腰間,為最后穿配之物,以利隨時解開。最多不可超過15-20cm。配重塊分放兩邊,如此在潛泳時能較易平衡。
潛入水中時,水會浸入呼吸管中,所以必須浮到水面上,用力吹氣,將水排除。 吸氣時要慢,吐氣時則要用力的吹,管中的水必須一囗氣排除。潛入水中時,勿在水中吐氣,以免浮上水面后沒有空氣來作呼吸管的排水動作。
潛水須知
1、遵守二人同行的原則,要緊跟教練。
2、一定要穿配救生衣。
3、配重帶最后配帶。
4、不要使用耳塞。
5、一定要把面罩內的水清除干凈。
6、不要做超呼吸的動作。
7、在完全離水上岸后再去掉蛙鞋,面罩,呼吸管。
8、潛水的過程中,與潛水員、同伴之間的溝通要做好,這個十分必要。有效的溝通對潛水過程起到了更好的保障。
9、參加潛水運動一般來說,只要健康狀況良好,12歲以上的游客都可參加。
10、在海底,由于水的壓力壓迫耳膜,會使耳朵有刺痛的感覺,不過無需擔心,在下水前的培訓中掌握好幾種簡單的調整耳壓法,就會讓你輕松自在潛完全程。
11、在海底里,不要用手腳去觸摸一些不認識的生物,以免引起一些有攻擊性動物的反擊。
12、近視的游客可選擇有度數的潛水鏡,千萬別將隱型眼鏡戴到水底,這樣不僅容易讓水沖走,而且當你從海里上升時,你的眼睛和你身體的各部分一樣將開始排出氮氣,而隱型眼鏡會阻礙這一過程,這對身體是有害的。
不宜潛水人群
1、曾經接受過中耳手術,或眼角膜手術。
2、有肺部受傷病史,尤其是自發性氣胸者。
3、嚴重的肺部阻塞性疾病,如慢性廢氣腫或嚴重哮喘病者。
4、肺泡有先天性憩室或肺部水泡病者。
5、有癲癇或抽筋病史者。
6、經常性的暈倒而原因不明者。
7、有心臟冠狀動脈疾病,如心絞痛或曾有心肌梗塞病史者。
8、有紅血球病變,如鐮刀型紅血球貧血者。
9、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患者。
10、長期酗酒或藥物成癮者。
二人如何同行:
1、兩人在入水到上岸 , 都必須保持在一起 ( 同進出 ) 。
2、技術隹者 ( 教練 ) 不可任由同伴獨自上岸。
3、游在前方者 ( 技術隹者 ), 須常常回頭看同伴之狀況 , 并配合其體力技術放慢速度。
4、游在後方者 ( 初學者 ), 要保持在同伴的斜後方。
落單時的處置:
1、保持鎮定
2、浮上幾公尺 , 擴大自己的視野 ( 尋找同伴 ) 。
3、若無發現時 , 就浮上水面 , 注意在水面的氣泡。
4、超過 10 分鐘再無發現 , 就必須回到當初入水點 ( 岸上 ) 尋找。